他把撿海洋垃圾變成一件很酷的事情

2021-02-25 PADI

在上周北京ISPO展會 PADI 展區裡,一個潛水員志願者帶的一個精緻的胸針引起了小編的興趣,一聊才發現原來這個胸針還有背後的故事,於是小編線上採訪了這位潛水員的教練張曉宇。

2015年開始做潛水教練,到現在也三年了,雖然時間不長,但是感受很多。之前在上海,南京,北京都工作生活過,當了南漂也當過北漂,接觸了海島,接觸了潛水,於是決定做個島漂,現在就成了島民。我現在在Sea World工作,也會在PG香蕉潛水幫忙。

長灘是一個適合初學者和體驗式潛水的地方,因為這裡潛點離岸都很近,水下情況也簡單,於是帶學生和客人下水的次數多了,就明顯的感覺到了人對海洋的影響,同一片水域一年一年的變化真的會讓人傷心,現在好多人會說長灘水下沒那麼好看,但是其實原本不是這個樣子,我們不能破壞了以後還去嫌棄。隨著教學人數的增加也感覺到了教練對學員的影響。

潛水圈一直在說,學了潛水是打開了一個人對地球另外70%的大門,那麼潛水教練就是最初影響一個人怎麼對待那70%的世界的人,而且一個有環保意識的潛水員真的會給周圍的人洗腦。

雖然之前也會跟學生說怎樣對待海洋,也會在一些潛水群和其他潛水員為了海星,海龜的事情撕逼,也會寫一些東西,但是也總覺得不夠直接,一直沒想好應該怎麼做。

2017年8月底中國漁船在加拉帕戈斯的事情,對我觸動很大,於是就把之前在腦子裡想的事情變成了實際行動,覺得只要自己做一些事情就比不做強,我既然沒辦法影響所有人,那就從影響我的學生開始,畢竟我是他們的教練。而且在實際教學中我也發現,其實想撿海底垃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垃圾會卡在珊瑚中間,如果中性浮力控制沒那麼好,即便看到了也撿不到,所以就設計,製作了這樣的貼紙、冰箱貼、徽章,鼓勵學生撿海洋垃圾,用垃圾換徽章。

有了實體的東西承載,理念就容易傳播了,還有好多學生結束潛水時候會說:教練,為什麼這一潛海底都沒有垃圾可撿,好著急,我撿海灘上的垃圾行不行。所以一個小的觸動就能讓他們在意識裡把撿海洋垃圾就變成一件很cool的事情,這是我之前都沒想到的。

於是2017年11月帶之前的學生們去帛琉潛水,我也把徽章帶著了,也會鼓勵他們撿垃圾,雖然我們撿的垃圾不會很多,但是就會在船上、岸上討論這件事情,這個我覺得比撿垃圾本身還要有意義,如果能把「讓人撿垃圾」變成是「不扔垃圾」這才是最好的結果。

現在徽章已經送出去100多個了,速度有點兒超出預期,新一批的徽章也剛做好,等著找人幫忙帶到島上呢。也真沒想到這個事情能從學生那邊傳到 PADI,這對我真的是一種激勵,有一種又開始相信愛情的感覺。

這個事情會一直做下去,也希望有人能和我一起做。

「鯨魚是海洋食物鏈頂端的動物了,也算是海洋的守護者,生的時候通過巡遊,捕食控制魚蝦種群的數量,死了之後的鯨落,又從淺海到深海成為了各種海洋生物的食物,然後背景就是盾牌的樣子,希望每個潛水員都能成為守護海洋衛士。」——張曉宇教練

感謝可以點擊這篇文章閱讀的你

這裡有10枚徽章,2月3日晚9點統計,

送出下方點讚數最多的前十名潛水員。

收到徽章的你,有一個小小的任務,

在下次潛水的時候,記得撿起一枚垃圾,

拍照並回復給 PADI 哦!

如果你也有海洋環保故事,

請投稿至郵箱:chinesemarketing@padi.com

相關焦點

  • 【海洋垃圾調查】茂名中國第一灘 海洋垃圾季節性增多
    昨天報導了湛江吳川市王村港鎮的海灘上被亂堆放了許多建築垃圾,海邊上還漂浮著大量海洋垃圾。詳情回顧→(【海洋垃圾調查】風景區變「垃圾場」,到底歸誰管?)這次看看西沿海其他地方又做得如何?————茂名市電白區的中國第一灘旅遊度假區海岸線長達12公裡屬於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上午11點左右,記者來到該度假區的海濱浴場,當日遊客並不多,但記者往西走出一公裡左右,就看到海邊散布著塑膠袋、礦泉水瓶等各種垃圾,長度將近2公裡,有的垃圾隨著海浪,再次被捲入海中。
  • 每周去山上撿垃圾
    為了督促一下自己加了組,基本上這幾個月都維持著每周上一次山的頻率,紅葉季之後明顯新垃圾變多,決定自己帶工具上去順手撿一撿。
  • 海洋汙染有多嚴重?他們用「藝術行動」為海洋發聲......
    前段時間,法國清潔海洋行動協會發布了一個視頻,沙灘上滿是人們丟棄的垃圾,甚至海底還發現了一次性手套等防護用具.  從早前的工業廢水、塑料垃圾,到現在的防護用品,每年有成千上萬噸的人造垃圾源源不斷流進大海。有研究人員預測,50年後海洋裡的垃圾將比魚還多。
  • 黃山放繩工:攀援懸崖拾撿垃圾 一次撿5、6斤垃圾
    黃山放繩工:攀援懸崖拾撿垃圾 一次撿5、6斤垃圾 2017-10-09 11:45:4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關於海洋垃圾
    2015 年,阿迪達斯和海洋環保組織 Parley for the Oceans合作,推出了幾乎完全由海洋塑料垃圾為原材料的環保概念鞋UltraBOOST Uncaged Parley,並利用相同的材料為皇家馬德裡和拜仁慕尼黑製作了隊服。
  • 他們在扔垃圾,他們在撿垃圾
    2月16日,年初五,市民沈女士在微信朋友圈吐槽:「過年去刷個清明山,沒想到滿地都是遊人扔的垃圾!
  • 當全世界都在呼籲停止海洋汙染時,這裡卻需要「汙染」來拯救
    今年海洋日的主題:我們的海洋,我們的未來圖自水印 眾所周知,海洋汙染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汙染、過度捕撈和氣候變化的影響正在嚴重破壞海洋的健康。至於現在的海洋汙染有多嚴重,蝌蚪君之前也曾發文說過。(傳送門→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90後少年帶領公司研發出收垃圾神器!)
  • 在日本撿垃圾的中國姑娘,被外媒爭相報導:你彎下了腰,挺起的卻是中國脊梁
    西川口一帶曾經是很過激的紅燈區,後來,中國人在這裡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經營,將這裡變成現在這番繁榮景象。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這裡的環境汙染卻越來越嚴重。日本媒體多次探訪,看到的都是垃圾滿地,雜亂堆放的糟心場景。甚至有日本人,用蹩腳的中文貼出告示:這裡不是中國!
  • 發布會參考(下)丨海洋廢棄物「來自於海洋、傾倒於海洋」 與「海洋垃圾」截然不同 不可混為一談
    根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8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質量公報》,中國海洋廢棄物2018年的傾倒量為20067萬立方米,相比於2017年的15771萬立方米,增長約27.24%。個別媒體在報導時,將海洋廢棄物(Waste)等同於海洋垃圾(Trash),錯誤地將向海洋傾倒的廢棄物總量當作是海洋垃圾的入海總量,這是概念混淆。
  • 「海洋吸塵器」成功了!小至一公釐的海洋垃圾也能收集
    荷蘭(Netherlands)非營利組織海洋清理行動本月2日宣布,透過「海洋吸塵器」在太平洋垃圾帶成功收集到第一批塑膠垃圾,大至汽車輪胎
  • 當好海上「清道夫」 義務清理海洋垃圾
    「我們不把垃圾扔到海裡,打漁時網到的垃圾,運上岸統一清理!」
  • 越南制定垃圾管理計劃 盼2030年海洋塑膠垃圾減少75%
    據「中央社」報導,日前,越南政府制定海洋塑膠垃圾管理行動計劃,希望到2030年減少75%的海洋塑膠垃圾。
  • 石塘小學舉行「我和海洋有個約會」暨海洋環境保護啟動儀式
    藍色海洋孕育了人類的生命,海洋動物與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但是近百年來現代文明的發展卻嚴重的汙染了我們周圍的環境,尤其是被稱為環保號大敵的「白色汙染」,已稱為影響海洋環境的一道難題。塑料垃圾對海洋生物的生長、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脅和致命的傷害。
  • 日本街頭驚現「撿垃圾武士」引數十萬網友圍觀,撿個垃圾也能這麼帥...中二感都快要溢出屏幕了!
    50音圖  日語日曆  日本一網友最近在池袋街頭拍到了一群神奇的「撿垃圾武士」看完他們的操作後才知道原來撿個垃圾也可以這麼帶感大家感受一下▼twi:@burao0304雖然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滿滿的羞恥和中二但還是莫名覺得好帥怎麼辦
  • 海洋從來就不應該是塑膠垃圾的終點!
    只要走一趟海邊,或參與一次淨灘活動,相信你一定會對海邊充斥著塑膠垃圾十分有感,然而海邊塑膠是否可以再次利用,也是各個環境團體極力思索的議題,但就初步訪查臺灣數十家回收廠商後得到的資訊,卻十分令人憂心。    依附海洋物質,清除不易:回收都需要經過一道道繁複的製程,才可以將海廢再製成所需的原料、如寶特瓶經過處理後,可以變成寶特瓶紗,再製成衣服。但製作器材對於海水鹽分與其他海中依附生物卻無法處理,因此海水撿回的物品都需要經過一道繁瑣的作業將雜質去除。
  • 放繩工攀援懸崖撿垃圾讓誰臉紅
    放繩工,是安徽黃山風景區環衛隊伍中的一個特殊工種,他們接受專業的訓練後,攀援在懸崖峭壁上拾撿垃圾,來給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地質公園的安徽黃山「美容」。(10月9日中國新聞網)作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的黃山景區,每年要接待數以萬計的外地遊客。
  • 你對海洋汙染知道多少?海洋塑料垃圾裡位居榜首的竟然是它!
    你對海洋汙染知道多少?各種形式的塑料產品在生活裡出現。 你認為哪種類型的碎料垃圾最常見的?塑膠袋?
  • 狗狗靠每天帶桶撿垃圾,成為了當地環保明星,網友:連狗都不如
    英國北海附近的一位鏟屎官小姐姐,養了一隻名叫茉莉的2歲拉布拉多。自從搬來此處,茉莉就開啟了它那份不計回報的公益事業——撿垃圾。鏟屎官小姐姐回憶到,不知從何時起,每次帶狗狗去海邊散步,它都會叼著一些塑料垃圾製品回家,本以為它是撿那些東西來玩或者是收藏,因為也聽說過有些狗狗喜歡藏東西,可茉莉叼回家的東西都被扔進了垃圾桶,這讓她意識到事情不簡單。
  • 環保科普|減少和預防海洋垃圾及微塑料
    纏繞  海洋垃圾無處不在,很多海洋生物受到其影響,主要包括哺乳動物類、鳥類、魚類和無脊椎動物。被遺棄的漁線漁網(通常被稱為「幽靈網」或「鬼網」)等通過纏繞的方式會對海洋生物構成嚴重的威脅,或形成割傷,或阻礙動物活動,影響進食和呼吸功能。
  • 全球首雙海洋垃圾鞋 只有臺灣能做
    每年有高達九百萬噸的廢棄塑膠流入海洋,不只纏住海洋生物,甚至還被海洋生物吃下肚。海洋環保組織「海洋會議」(Parley for the Oceans)想找新方法解決海洋垃圾,於是與愛迪達合作,愛迪達又再找上臺灣的遠東新世紀。等到鞋子亮相引發各界討論,卻沒有人知道是臺灣讓海洋垃圾變鞋材──這謎底到今年十月才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