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rdian of Treasure
━━━━━━━━━━━━━━
By: 保險文化雜誌社
保險業開放的格局已經形成,又趕上了網際網路技術的創新大潮,不開放也得開放。當保險的剛性需求、買方市場形成以後,對保險業的考驗才剛剛開始,那才是真正考驗風險管控能力的時候。
2015年11月7日,第八屆中國保險文化與品牌創新論壇暨第十屆中國保險創新大獎頒獎盛典在雲南大理海灣國際酒店隆重舉行,時任天安人壽董事長韓德在專題討論環節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以下根據韓德發言時的現場速記整理,未經其本人審閱)
天安人壽前董事長 韓德
這次論壇的主題是「互動未來」,這個主題非常好,也是保險文化品牌建設中對未來的一個預見。未來多長時間呢?可以看到的就是未來三五年的變化。
我個人認為,中國保險市場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中,更多的是在保險圈這個閉環中發展,包括我們的營銷驅動、引導業務的驅動、自己投資的驅動,因為錢多了投不出去。我感覺未來三五年保險業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前端要打通,走出閉環,更加開放。
這裡面有兩個重要的因素:第一個因素是政策環境的變化。不管是「新國十條」,還是「十三五」規劃,政策驅動的時代到來了,保險公司幹也得幹,不幹也得幹。
第二個因素是企業和個人財富的積累已經達到了保險的剛性需求。我們過去強調得更多的是以產品為核心的賣方市場,未來肯定要轉向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的剛性需求、以客戶為核心的買方市場。
所以,我覺得保險業開放的格局已經形成,又趕上了網際網路技術的創新大潮,不開放也得開放。
根據這樣一個開放的環境,保險業應該怎麼做?我覺得保險業還是要做好本質,也就是風險管理。
不管社會怎麼變,環境怎麼變,保險業的風險管理是主業,誰也替代不了的。但是,在過去幾十年中我們恰恰更多地強調了保險業的效益、保險業自身的發展指標、保險業的人海戰術,而忽視了我們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的產業,也就是風險管控。
當保險的剛性需求、買方市場形成以後,對保險業的考驗才剛剛開始,那才是真正考驗風險管控能力的時候。
現在,我們設計一個產品用各種激勵措施、用各種便利化的渠道推銷給客戶。將來,客戶到我們這兒來,說要一個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我們能不能承擔?有沒有這方面的風險管理能力和水平?這是核心中的核心問題。
我們幹保險幹了幾十年,新的時期、新的挑戰才剛剛開始,責任重大。
微信號:caimiyy
『 粉絲愛財 迷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