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的陽光、純淨的藍天、巍峨的天山、雄渾的大漠、熱情的人們……隨著援疆工作的深入開展,丁立對這座戈壁小鎮的感情越來越深,漸漸地把真情和實幹融入這裡。
丁立通過實地走訪調研,將淮陰區的援助資金重點放在解決當地實際困難和突出問題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優先位置,重點啟動扶持一批醫療、教育、文化事業等團場地區急需、百姓迫切需要的民生項目。
2017年,支持126團55萬元用於「軍墾文化訓練教育基地」建設;援助126團醫院價值45萬元的生化儀一套;支持126團中學20萬元用於校門改造、捐贈10萬元校園掃雪設備。2018年,援助126團包括消防車在內的各項資金實物兩百餘萬元……
2017年秋季,126團中學校門前的柏油公路通車了。由於這條新建的柏油公路距離學校大門太近,很可能會對師生的交通安全構成威脅。細心的丁立發現這一情況後,考慮到團場經濟困難,迅速向淮陰區委、區政府匯報了這個情況,並建議給予該校援助資金改建中學大門。通過他的努力爭取,淮陰區委、區政府給予20萬元援助資金,改建了該校大門,並新建了配套的警衛室和門前停車場、人行道。
為提高該校教師隊伍專業素質,並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丁立先後多次與淮陰區教育部門聯繫和協商,敲定了今後每年選派青年教師到淮陰區中學參加專業培訓的計劃,還敲定了今後由淮陰區教育局對該校中考成績突出的教師進行獎勵的計劃。經過多方奔走協調,2018年,淮陰區為126團中學新建餐廳,並為該校添置了一批現代信息化教學設備和一臺價值10萬元的掃雪機。
通過走訪和調研,丁立了解到126團醫院醫務人員年齡結構偏大、醫療設備落後。他迅速向淮陰區有關部門反映了這些情況,並提出建議:希望能夠援助一臺目前醫院急需的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在他的多次努力爭取下,淮陰區委、區政府投入45萬元,為該醫院援助了一臺生化分析儀醫療設備。同時,丁立還主動與淮陰區有關部門取得聯繫,敲定了126團醫院選派年輕醫務人員前往淮陰區醫院參加專業技術培訓的計劃。
通過丁立的積極努力、穿針引線,三年以來,126團與淮陰區共進行了15次互訪交流,高位推動了援疆工作,進一步強化了兵地融合,使團區融合工作走在七師前列。
為了調動更多資源支持126團發展,丁立還仔細研究了淮安市援建資金使用規則,成功申報並實施了投資600萬元的126團社區服務中心。同時,他還積極申請援建資金200萬元,用於新建126團中學民族餐廳和公共廁所。
一項項援疆項目溫暖了團場百姓的心,六百多個援疆的日日夜夜虧欠了家人。為了援疆,丁立遠離年幼的孩子和體弱的妻子,身患疾病的長輩,他的心中也曾有過不舍和自責,但看到團場的孩子露出幸福的笑容、團場的百姓對援疆幹部伸出大拇指,他覺得自己的這段援疆歲月是那麼的美好!(唐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