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教書最大的困難是學生學習兩極分化嚴重以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差。為此,陳小林特意減慢語速與教學進度,將遊戲、故事引入課堂,通過歌謠的形式,示範說、小組說、反覆說等方式教會學生完整地表達。
班上西木西丁、伊木然同學引起陳小林的特別注意。課上,他們倆總是搞小動作,不聽課,課堂作業也懶得寫。家訪那天,西木西丁的家長說:「我沒有時間管孩子,我把他交給輔導班了。可是,輔導班並沒有輔導孩子做作業。」前一任數學老師聊到這兩個孩子,嘆了一口氣說:「這兩個孩子每次只考幾分,我幾乎放棄他們了。」
看著這些純真的孩子,倔強的陳小林不願意放棄他們。有一次,她發現這兩個孩子主動給教室的花草澆水,她馬上抓住他們的閃光點在班上告訴同學們:「其實我們班西木西丁、伊木然同學是勤勞、善良的好孩子,我看到他們主動給班級的花草澆水呢。雖然他們在學習上有一些困難,只要我們多幫幫他們,相信他們一定有很大的進步。」她堅持輔導西木西丁、伊木然等同學計算、畫圖,課下關心他們的生活、心理等方面。
孩子們漸漸轉變態度,不愛學習的孩子開始學數學了,性格也變得開朗、自信了。每每下課,總是有很多孩子圍繞著她問不完的數學問題,聊一些同學間的小故事,甚至有些孩子邀請老師一起玩魔方、數獨遊戲。孩子們的期末平均成績由原來的60多分提高到了80多分,連「淘氣包」西木西丁、伊木然也從原來幾分提高到了40多分。
陳小林不僅承擔了所支教學校——喀什第十八小學2個班的數學教學,還擔任數學科組長,帶領科組老師們開展教研活動以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每天備課、上課、聽課、評課是她的工作常態。
陳小林潛心鑽研教學藝術,開展了15節大型公開課,還開展了教材教法、集體備課、二次備課等培訓,聽評課60餘節,公開課聽課人數最高達到100餘人。
支教之餘,她曾去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塔合曼小學送教,給帕米爾高原上的孩子們開啟數學思維之門。
陳小林組織開展的教研活動體現了對教材教法的認真鑽研,對說數學、做數學的示範引領,得到了老師們的一致好評。一年半來,在她和援疆同仁的努力下,喀什市第十八小學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狀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大部分老師參與課題《基於喀什地區維吾爾族小學生「說數學」、「做數學」的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課堂上逐漸看到老師們鼓勵學生完整地表達,並重視學生動手操作、思維能力的培養。為此,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喀什第十八小學的教學成績由原來市級排名十幾名提高到了第三名。
在陳小林的幫助下,喀什第十八小學兩位老師獲得了市級賽課一等獎;一個剛入職的徒弟兩次獲得了校級賽課二等獎。2019年,她榮獲「喀什地區優秀教師」的稱號,同時,被評為「南山區先進教師」。
一次家訪中,幾個家長不會說漢語,只會說維吾爾族語。她與家長們交流學會漢語的重要性,家長們在她的引導下主動去社區學習漢語,現在好幾個家長會說漢語,還可以與孩子們用漢語交流。
援疆結束的前一天,孩子們得知小林老師要回深圳,對她依依不捨,爭著跟她照相,西木西丁、牙克甫江還撲到她懷裡哭了起來。
一段援疆路,一生援疆情。陳小林說:「援疆是一種奉獻,更是一種歷練和收穫。與維吾爾族同胞手拉手的日子彌足珍貴,這次回深圳,有太多的不舍與牽掛,雖然援疆工作已結束,但是我會經常和喀什的老師和學生們保持聯繫,儘自己的一份力量幫助他們。雖然一個人的力量很渺小,但是播下種子,就是播下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