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風採】人格之於人,恰如花香之於花——記支教宓鵬老師

2021-03-03 連雲港市龍河中心小學

2016年9月,贛馬初級中學的宓鵬老師主動請纓來到了龍河最偏遠的王村小學開始了他的支教生活。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他給五年級37名孩子送來了歡樂,他那無私奉獻的精神讓學校同行感嘆。

剛到王村小學,宓鵬老師對小學的課堂教學模式不習慣,讓他經常上火,但他都能想辦法克服,從沒有半句怨言。宓鵬老師的女兒在贛榆高級中學讀高二,因為學習壓力過大,經常在家哭泣,正是需要他照顧的時候,可他卻說這兒的孩子更需要他。女兒的理解、妻子的鼓勵,宓鵬老師只能把無聲的歉疚化為支教的行動,更好的投入到支教的行動中去。

開學第三天,我懷著忐忑的心情,拿著聽課記錄來到了五年級的教室。心裡一直嘀咕著:能行嗎?中學的化學老師到我們小學教語文,能把握好課堂嗎?會不會耽誤了孩子?然而,一節課聽到一半後,我即打消了這種顧慮。原來宓鵬老師放棄了晚上陪女兒溫習功課的時間,每天晚上都帶著語文書和教學參考書到同學家裡,向他們「取經」到深夜。每天午飯過後,他都主動向我校語文骨幹教師(張霞)請教:一個字母的發音、一個漢字的讀音、龍河小學語文課改的方向、批註式閱讀教學的課堂理念、語文課堂範式,都是他們討論的焦點。每次討論的精髓他都認認真真的記錄在語文書上,紅原子筆寫下的不僅僅是密密麻麻的漢字,更是宓老師對待我校孩子的一種態度。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他的努力,五年級期中考試的語文成績比上學年學業檢測的成績提高了接近6分,這6分都是宓鵬老師辛勤努力的結果,這得到了同事的肯定,更得到了家長的認同。

11月17日,是龍河小學教導處針對王村小學進行期中視導的時間,視導前他主動承擔語文課堂教學聽課任務,課堂上宓鵬老師與學生智慧火花的碰撞,讓學生閱讀能力、朗讀水平都得到了大大提高,這節課得到了視導組教師的一致好評。


在教育教學中他時刻告誡自己:每個學生都有值得肯定的長處。有的勤奮好學,有的善良寬容。他在班級工作中和學生親密接觸,發現每一個學生的特長和興趣,讓每一個學生的才能都得到發展。經過短短兩個月的努力,龍河小學的校報《彩虹橋》刊登了一篇他輔導的學生作文;龍河小學學生硬筆書法比賽,他輔導的學生榮獲高年級組「二等獎」,龍河小學組織的「朗誦經典」比賽,他和另一位語文老師共同輔導的學生榮獲「一等獎裡的第一名」。這樣的成績,在王村小學的歷史上是第一次。同事開玩笑說:「高手就是高手啊,輔導的孩子就是不一樣。」他總是謙虛的說:「你們的孩子太優秀了,我只是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功勞是孩子的。」我常想:這麼謙虛的宓老師,這麼優秀的宓老師,怎麼沒早點來到我們學校呢?


我和宓鵬老師接觸的時間只有短短兩個半月,然而宓鵬老師對待孩子的情誼、對待支教工作的態度,令我欽佩。和宓鵬老師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可以說都是一個動人的故事,用筆只能記錄這麼幾個小小的片段。但是,我相信宓鵬老師和我校的故事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動人……

                        王村小學  刁懷濤

                         2016年11月17日

相關焦點

  • 彝起愛天使之家 的志願者支教老師
    彝起愛天使之家 的志願者支教老師從來都沒有過工資,也沒有政府的任何資助,每月每人僅僅有800元的生活補貼,甚至比鄉村清潔工人的工資都要低。很多時候的我都要通過義賣的收益來維持支教團隊和孩子們日常生活 。
  • 中國最美支教書法老師,她的朋友圈感動無數人!
    再見素沛,是在支教的教學成果匯報會上,依然那麼普通的樣子,在招呼著學生上臺寫字。聽支教團隊說,一年來從沒請過假,很讓人佩服。這麼"靠譜」的堅持是怎樣做到的?背後又是怎樣強大的毅力、公益之心在做支撐呢?好奇!
  • 河南一支教老師的書法和她的朋友圈,美醉了無數人
    再見素沛,是在支教的教學成果匯報會上,依然那麼普通的樣子,在招呼著學生上臺寫字。聽支教團隊說,一年來從沒請過假,很讓人佩服。這麼"靠譜」的堅持是怎樣做到的?背後又是怎樣強大的毅力、公益之心在做支撐呢?好奇!
  • 不一樣的支教,同樣的感動與情誼——陳世安老師支教記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今年五月,靈芝小學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的重要指示精神的指引下,在寶安區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
  • 美麗中國支教項目與書友線上分享支教故事
    多年來朝著這個目標,美麗中國支教項目現已分布在廣東、雲南、甘肅、福建和廣西五個省份,累積為教育資源匱乏地區300多所學校輸送了超過2500位支教老師,影響著超過64萬學生人次,累計教授超過250萬節課。
  • 索瑪花支教——麥洛小學
    2012年下學期,由涼山州索瑪花支教助學聯盟的三位老師杜暑,潘虹旭,萬小青在此支教。2013年3月,經中心校和鄉領導協商,決定把麥洛、機素小學合併到麥洛。索瑪花用十一萬一千元買下麥洛小學隔壁李家的房屋作為學校,中心校和鄉政府非常支持。麥洛小學舊貌:
  • 【支教心語】「心心相映」 讓支教充滿愛
    時間真的過得很快,從決定參加支教到慢慢開始熟悉支教工作和生活,轉眼已一月有餘。雖然前往支教的民豐縣安迪爾鄉對我來說並不陌生,但支教工作的內容和責任對於我來說卻是全新的,有過對不適應生活環境的擔心、有過對如何開展支教工作的擔心,也對正在上初三的兒子放不下心來,糾結和擔心在去之前始終縈繞在我心頭。
  • 支教時光 築夢心語 | 王馨怡:支教于田,奉獻青春
    天津外國語大學赴疆支教團第三幼兒園路隊王馨怡支教之行,讓我們相遇在新疆和田于田縣第三幼兒園,這裡有一位非常特殊的小朋友,他不會說話,嘴裡只會發出「唔呀唔呀」的聲音,也聽不懂任何話,無論你跟他說什麼他都沒有任何反應
  • 援陝支教老師章志英:有一種情懷,跨越千山萬水
    「當時,教育局領導打電話給我,問我願不願意去陝西支教,我直接回答『好的,沒問題』。領導倒是有點意外,反覆問我,要不要和家裡人商量一下。」電話裡,章志英一再肯定:「我願意。」▉ 在章志英的心中,到貧困地區支教,如同「戰地醫生」「邊疆戰士」,是滿腔熱血的職業理想,無法衡量得失。事實上,早在2014年,章志英就經歷過1個月的援疆支教。
  • 天理人 |賀婕:與支教的一場相遇
    作為一名教師,立德樹人是我們的責任與義務,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工作之餘,賀婕老師參與了線上支教志願活動,利用周末通過網絡對偏遠山區的孩子進行課業輔導。
  • 【為給孩子買書】塔城支教老師上央視《開門大吉》求夢想基金 他成功了麼?
    在10月20日央視播出的《開門大吉》節目中,來自新疆塔城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的支教教師劉增巖大膽登臺,為的是給學校的
  • 智行基金會支教志願者招募啦
    他們需要新的知識來澆灌出對教育的重視之花,他們需要用外界的新奇來激發對讀書的激情。給予您一顆愛心,請您給予他們您可以給予的幫助,不僅為了傳播愛還為了讓教育深入到至今未能深入之地。同一片天空下的您我,將用我們的雙手繪畫出不同的色彩。在破舊的黑板上用白色粉筆寫下希望和未來。智行基金會向全社會招募支教志願者,我們期待著您的到來!
  • 來水晶:詮釋教育情懷的杭州人 ——建始縣實驗中學來水晶老師支教側記
    在建始縣實驗中學,有一位特別引人注目的來自杭州的支教老師,他親切的笑容,寬容的心胸,溫暖的情懷讓人印象深刻。
  • 東南大學支教老師踢飛學生後續,保研資格被取消,網友:早該如此
    前段時間,一位老師體罰學生的視頻在網絡迅速傳播,引起各地網友的關注。根據視頻拍攝者的介紹,該學校是雲南省南華縣思源實驗學校,踢學生的老師,也就是東南大學獲得保研資格的大學生。這位來自東南大學的支教老師,對著一群小學生進行體罰,並且還是用腳來踢。很多的家長看到這樣的視頻都感到非常的憤怒。作為一名支教的老師,竟然做出這樣的行為,作為孩子的家長,恐怕是難以接受。
  • 初心變決心——一位支教老師八年援彝、援藏故事
    現在支教的拉莫鄉位於甘洛縣東南部邊緣,交通更為不便,這裡孩子多、教師少,每個人的任務都重。初來時苟老師雄心勃勃,強調紀律,但是一段時間後,一腔熱血被潑了盆涼水。他發現學生基礎特別差,行為習慣不好,有很大部分學生上課無精打採,不動書不動筆不動本子。紀律自由散漫,隨意講話,精力根本就不在學習上。衛生更差,連老師坐在學生中間聽課,都受不了難聞的氣味。
  • 雲南支教的「美女教師」,真人嚇哭男網友!
    最近,某個號稱因失戀到雲南支教的美女老師,騙了不少人的錢。
  •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起而行之的感動雄安支教人王潤萍
    來到雄安後,王老師第一學年第一學期就擔任了四個共建班的歷史教學工作。從第二個學期開始,她又擔任了兩個歷史班和一個非歷史班的教學工作。有人粗略給她算了一下:當來雄安400多天的時候,除去節假日,平均每周14節課,兩個晚自習,上課節數達到800多節次,她全身心投入教學,滿負荷工作。
  • 漂洋過海獻愛心——加拿大華裔女孩黃愛玲宕昌支教的故事
    2013年暑假,只有12歲的黃愛玲回重慶探親,當得知父親的朋友及其夫人都在甘肅貧困縣宕昌支教,那裡的山村很缺英語老師的情況後,黃愛玲立即做出決定:到宕昌,給那裡的孩子們教英語。  從2013年開始,每年暑假,黃愛玲都不遠萬裡,到宕昌支教1個多月。  2013年,黃愛玲在宕昌縣舊城中學和天職國際老樹川希望小學支教。
  • 【支教心語】「在教師手裡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
    在主班老師努力曼古和保育老師木開熱木的安撫下,孩子們才慢慢地安靜坐下了。一學期的朝夕相伴過後,孩子們的哭鬧少了很多,更為驚喜的是,我發現孩子們在和我交流的同時,不斷嘗試著使用普通話。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依不拉依木小朋友,他是班裡第一個學會說「老師我吃飽啦」的孩子,也是最努力用普通話與我交流的孩子。
  • 媒體聚焦 | 《今日頭條》報導了我市6位老師赴川支教的故事,看完被深深感動了
    ▲6位支教老師在壤塘縣政府前合影留念 「壤塘縣城關小學教學設施也很好,教師的教育熱情也很高。」孔滬生說,就是由於地理位置偏僻,平時教師們出去學習的機會較少,有些教學理念還是比較舊的。這次,支教老師們帶去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當地教師表示很開心地全盤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