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頒獎典禮落下帷幕,他們中間有窮極一生堅守崗位、默默奉獻的個人,也有無懼犧牲、為國爭光的團體。
他們用人性的光輝裝點了國徽的顏色,用生命譜寫著中國精神的篇章。
在今年的年度人物評選上,除了大家喜歡的中國女排實至名歸之外,還有一個女性,值得所有人重新認識和尊重。
她把女人最美好的時光都給了大漠,她的一生就像她的名字一樣悠長而美麗,這就是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
她出生在一個美麗的湖濱城市杭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裡曾是歷代文人騷客檀墨飄香之地,醇厚的鄉土養育了這位美麗的姑娘。
樊錦詩25歲從國府北京大學畢業,這是一個莘莘學子仰望的讀書聖地,即使是在當下,北京大學也是很多人的理想。
能從這樣一個高等學府畢業,可謂前程無憂了,但懷揣著理想和對文物工作熱忱的她放棄了更多的機會,毅然走進了熱愛的敦煌,她被敦煌文化的恢弘氣勢深深震撼了,這一幹就是40年,40年走過了她人生最好的年華,她把最好的青春和熱血都給了這大漠深處的奇蹟。
在她擔任敦煌研究院院長期間對敦煌壁畫、彩塑藝術進行了一系列的科學保護和深入研究,她最早提出了利用計算機技術實現永久保存的構想,她用盡大半生的精力在平凡中鑄就了一個文物工作者的偉大,被譽為「敦煌的女兒」。
樊錦詩是在用生命保護著人類文化的遺產,如今她已經73歲高齡了,回想起在這裡的一生,她感慨萬千。文物保護是一項枯燥且需長期堅持的工作,沒有頑強的毅力是不可能完成的。
那年還年輕的她,走進莫高窟的工作室的一刻才明白現實與理想的差距所在,這裡生活條件異常艱苦,風沙是這裡的常客,飯食跟富庶的江南更是無法相比,對於一個來自水鄉的年輕女孩來講確實是個不小的考驗。
在那樣一個黃沙漫天的地方紮根沒有家人的支持也是很難做到的,她的丈夫在內地從事的也是文物工作,在情感上更能理解她對工作的熱愛。
然而與新婚丈夫分居19年,兩個孩子想見母親一面都十分困難的現實也曾經動搖過樊錦詩的心,在孩子和理想的艱難抉擇面前,是丈夫犧牲了自己的事業成全了她的一切。
她也曾坦言,如果沒有丈夫的支持,她很有可能就放棄了,因為除了工作她還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有一年旅遊公司提出要把莫高窟捆綁上市,她頂住所有壓力力強力拒絕了這個要求。
在她看來,保護祖先遺產是後輩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如果莫高窟在她這裡遭到了破壞,她就成了歷史的罪人。這就
是樊錦詩,一個用生命書寫錦繡詩篇的文物工作者。
季羨林曾稱讚樊錦詩是「功德無量」。晚會上還有很多更樊錦詩一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信仰愛著我們偉大的祖國。
這是一場真正的星耀中國的晚會,娛樂明星是眼睛的偶像,而這些感動中國的獲獎人們則是理想的偶像,有時我們會覺得理想那麼遙不可及。
但這些現實中的英雄們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理想並不遙遠,怎樣的人生才是生命價值所在。
……
你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