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80年代
一部唯美的動畫電影《九色鹿》
走進了許多70、80、90人的童年
曾獲加拿大漢彌爾頓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榮譽獎
被譽為「活的」敦煌壁畫。
《九色鹿》的故事取材於敦煌壁畫
《鹿王本生》
是莫高窟第257窟北魏時期的壁畫
多年前《九色鹿》的總導演錢家駿先生就曾經申請把敦煌壁畫九色鹿的故事搬上熒幕,但是由於當時認為敦煌壁畫故事是宣傳因果報應的,是封建迷信,所以就槍斃了。
1980年,《九色鹿》拍攝才被批准。籌備組成立以後,就到敦煌去深入生活。九色鹿團隊沿著絲綢之路由東到西考察了兩個月。河西走廊、祁連山脈、火焰山,沙丘、戈壁、綠洲,嘉嶼關、烽火臺、月牙泉、鳴沙山、莫高窟……團隊全部走遍。
當時條件艱苦,並且純靠手繪,為將九色鹿形象以最真實、生動的形式呈現在電影熒幕前,5個主創人員對著豐富絢麗的壁畫,在敦煌的千佛洞裡呆了整整23天,臨摹了五大本速寫。整片只有24分鐘,創作者們畫了近2萬張動畫,僅動畫片中的背景就畫了200多張。
《九色鹿》
畫面和角色造型
也運用了大量的壁畫元素
電影既古樸典雅又具有神韻
01
九色鹿
電影的主角九色鹿,她的外形大致取自壁畫。但是去除了壁畫的狂野與粗線條,變得婀娜多姿、溫婉動人富有女性特點。以五彩月牙裝飾,使鹿王富有神性。這樣的設計去除了佛教壁畫的嚴肅與深奧,使鹿王這一角色更加溫和貼近。
02
大漠
畫面的場景設計借鑑了敦煌壁畫中以勾線為主的方法,畫面是金黃的色調,一望無垠的大漠,到處是沙丘和沙紋。遠處是彩色的山巒,線條時而鋒利時而緩和。壁畫的土紅、土黃、石青色運用在畫面古樸大氣但絢麗多彩。
敦煌莫高窟,她匯聚了北魏、隋唐、五代、宋元時代的藝術成果。這五萬多平方米的壁畫,仿佛是一部濃縮的歷史紀錄片。
除了著名的飛天舞蹈形象之外,還有古人日常生活的描述,例如在壁畫中有一些建築物的形象,包括了寺廟、宮殿、客棧、橋梁、監獄等,這些都無不清晰地再現了北朝至隋唐四百年間中國建築的風貌。
牛、馬、駝、轎、輿、輦等交通工具的形象也十分鮮明,這些也能夠讓人從中探索到當年絲綢之路上的商旅們是如何前行的。莫高窟豐富的內容,為許多藝術家們提供了創作的靈感,《九色鹿》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END-
禪林網
以上內容並不反映或代表禪林之意見及觀點,轉發及引用請自行核實或抉擇。本平臺所有影音圖文,都各自註明來源及作者,如有缺漏,敬請聯繫本平臺及時增補。重編錄用者請註明出處及作者,以尊重著作勞動,否則將被視作侵犯著作權及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