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於敦煌陽關林場萬畝防護林被砍伐事件被推上了熱搜,引起了很多媒體的關注。敦煌市也針對報導中提出的砍伐毀壞問題作出了回應:
「敦煌市高度重視,迅即成立工作專班,就相關問題依法依規開展調查」
根據報導,曾經擁有2萬畝的三北防護林帶的陽關林場遭到了「剃頭式」砍伐,剃頭式砍伐形容得非常很生動,也讓人聽後格外痛惜。
防護林中隨處都可以看到樹木被從底部鋸斷,每隔幾米就會有砍伐後留下的樹樁,慘不忍睹。
而這些被砍伐後空出來的土地,將會被用來種葡萄,在最近這20多年裡,葡萄園的面積大增,這也意味著,防護林的面積是在持續減少著。
葡萄樹與防護林是競爭關係,因為在沙漠地帶,水分和養分都非常有限,為了讓葡萄樹長得好,葡萄酒釀造得好,種植葡萄樹的人就「剃頭式」砍伐了這幾百年來種植下的防護林。
那麼葡萄樹能替代防護林嗎?
專家表示,大面積種植葡萄樹會過度消耗水資源,不僅不能防沙固沙,反而會加劇沙漠化風險。
既然葡萄樹無法替代防護林,反而會給沙漠化帶來更為嚴重的後果,為什麼當地部門還會允許這個行為存在?執意要在防沙固沙非常關鍵的地方種植葡萄樹的「種植者」又是何方神聖?讓我們揭開這背後的秘密。
前面提到的防護林,其屬於陽關林場管轄,作為管理者,陽關林場的職責本來應該是保護防護林不被砍伐,儘可能擴大防護林的面積。現在的結果看來,這個部門的失職是毫無疑問的。
而我們從公開信息中可以看到,早在2年前,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綠髮會」)就因侵權責任糾紛而起訴了陽關林場。
綠髮會成立於1985年,是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全國性公益公募基金會。從2018年起,綠髮會的政研室就關注到了陽關林場被毀的情況,併到實地取證後 ,在2019年3月29日向甘肅礦區人民法院遞交了起訴狀。
也就是說,當時有關部門就已經接到了起訴,但是這個案件因為一些「你懂的」原因,被一直拖延下去,遲遲沒有結果。這讓我們這位「種植者」更加好奇。
在綠髮會的起訴中,這位「種植者」一起被起訴,由此,我們至少知道了這位種植者的名字,這家公司名叫:敦煌市葡萄酒業有限公司。
它為了給自家種植的葡萄樹保證養分和水源,就向防護林動了殺手!
公開資料顯示,這家公司的控股股東和法人均為一個叫鍾學軍的人。該公司工商登記顯示註冊資本為800萬,經營範圍為葡萄酒釀造、批發、銷售和餐飲服務。
而作為老闆的鐘學軍,旗下產業眾多,這家葡萄酒公司只是其中一個而已,他還擁有兩個公園敦煌沙漠生態公園和敦煌市沙漠森林公園,一個影視公司敦煌市古城旅遊影視公司以及農業公司肅北縣萬隆畜農科技有限公司等產業。
筆者搜索了鍾學軍此人,網上公開消息寥寥,最多的還是其作為敦煌商人到海南投資,而在海南日報上有所報導。
通過這個報導,我們可以看到鍾學軍是一位地道的西北人,曾經是一位語文老師,在經濟改革中與很多成功商人一樣下海經商。1989年,他承包了敦煌古城,將之打造了景區和影視基地。
可能這就是其發家之路。
在接受海南日報的採訪時,鍾學軍還稱「我愛敦煌」。
愛敦煌,所以要把敦煌的防護林剃頭來種自己的葡萄樹?西北人鍾學軍的「愛」是有多諷刺。
目前,因為人民日報的參與,敦煌防護林被毀終於登上熱搜,擁有3.3億閱讀和5.8萬討論,這個熱搜來之不易,它是在鄭爽棄嬰門、華晨宇孩子們的重圍中,在相關部門的打壓中殺出來的。
娛樂至死的年代,我們更需要去關注這些利在千秋的大事,否則,可能真的像網友說的,詩句不再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而會變成:
葡萄美酒夜光杯
西出陽關無樹林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