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其形狀象佛教中釋迦牟尼的頭型,故取名「釋迦」,又因為自「番邦」引入,故又稱為「番荔枝」。成熟時呈淡綠黃色,外表被以多角形小指大之軟疣凸起。
主要產自臺東等地,福建、廣東、廣西、海南亦有種植,每年秋季至次年開春都有出產。
釋迦在臺灣有很強的存在感,臺灣每年都會舉行釋迦節,選出的冠軍釋迦售價折算人民幣上萬元一顆。臺灣釋迦運至內陸價格約比廣東、海南等地產釋迦價格貴出一倍左右。
釋迦果肉乳白色,富含維生素A、B、C及蛋白質、鐵、鈣、磷等,促進消化。也可切塊做成各種冰飲。果皮不可食,若果皮發黑,不用擔心,口味更佳。
熟透的釋迦果味道像芒果,口感也像,也略微有點番石榴的味道。如果把你眼睛蒙起來你很難分辨出來。吃過後嘴裡也有種荔枝味道。整體來說口感像熟透的芒果,半生的話像菠蘿,沒有那些東南亞水果的粘稠感。
釋迦果也可做成釋迦粉。國外在長時間的野外科學探險考察活動中,釋迦粉幾乎是不可缺少的必備品。它可及時地補充人體對維生素C的需要量,能有效地避免維生素C缺乏,起到輔助食療作用。
它還具有降血糖的功效,在國外常用來治療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經常食用釋迦,對於病症的減輕有明顯的輔助食療作用。釋迦纖維含量較高,能有效地促進腸蠕動,排走積存在腸內的宿便。釋迦還是最佳的抗氧化水果,能夠有效延緩肌膚衰老,能美白肌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