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70年來,在這片有著8000年底蘊的黃土地上,億萬中原兒女團結一致、敢闖敢拼,推動河南大地改革潮湧、各項事業發展取得新成就,開放的河南越來越「中」!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人民網河南頻道聯合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策劃推出《壯麗70年·河南創造的70個第一》融媒體系列報導,對河南在新中國成立以來創造的國內或省內多個「第一」進行集中採訪。
劉九學在生產一線 資料圖
河南省第一個全國勞模出自焦作?恐怕許多人並不清楚這段往事。走進焦作煤礦工會歷史進程展廳,故事主人公劉九學的事跡顯得頗為濃墨重彩。
一幅幅老照片見證了輝煌的歷史。1950年,焦作煤礦李封礦採煤班長劉九學出席了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會議,他身披紅花,胸配獎章,被授予全國工業勞動模範稱號。劉九學是第一、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歷任焦作礦務局李封礦採煤隊隊長、採一區區長,焦作礦區工會兼職副主席等職。
「要了解劉九學,繞不開焦煤往事。」作為焦作煤礦的「活字典」,河南能源焦煤集團宣傳部原常務副部長薛長明說,1948年焦作解放,1949年9月4日,焦作礦務局成立,焦作煤礦迎來了春天。
「不同於舊社會,新社會最大的變化是關心礦工的安全。」薛長明說,解放前的煤礦只有主、副井,極易發生煤礦事故。解放後,在蘇聯專家的援助下,各煤礦陸續增加風井,井下安全係數大幅提高。
新中國河南首個勞模劉九學 資料圖
「還有一個變化是用工制度。」薛長明介紹,舊社會把煤礦工人分為裡工和外工,裡工是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登記在冊,工人權益有保障;外工是一線礦工,流動性大、危險性高,工人權益沒有保障。
新中國成立後,礦工成了煤礦的主人。在焦作煤礦黨組的領導下,煤礦把所有職工登記造冊。「第一個辦法就是由工人選舉班組長,劉九學就是焦作煤礦第一批被工人選舉出來的採煤班長。」薛長明說。
儘管在那個年代,「生命至上」的理念就已經深植在劉九學的心中。擔任採煤組長後,他採取班前安排生產,班中反覆強調,班後進行檢查的管理模式,發現險情和事故苗頭及時排除,所在班組連續19個月無傷亡事故,不僅超額完成生產任務,還創造了連續12年安全生產的紀錄。
薛長明說,劉九學採煤隊的先進事跡被人們廣為傳頌。1950年6月劉九學被授予焦作礦區安全生產模範。隨後全國煤炭系統開展了「劉九學安全生產活動」。當年9月,在全國煤炭生產安全會議上,劉九學被命名為「安全生產模範」。1956年,劉九學以中國工會代表團團員的身份赴莫斯科參加「五一」觀禮。
還有一個趣聞。毛澤東主席於1925年12月在《中國青年》上發表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中,盛讚焦作工人特別能戰鬥,後編入《毛澤東選集》。1926年5月3日,當毛澤東主席得知參加焦作煤礦大罷工的工人關永福在他所主辦的第六期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時,特地向他詢問了焦作煤礦大罷工的詳細情況,並連聲稱讚。
七十年來,從劉九學,到史來賀、吳金印,再到裴春亮、範海濤……河南一代又一代勞模層出不窮,他們奮戰在各條戰線上,用實際行動支撐了中原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