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雙手就這樣相互扶持著走了一輩子。
梅大爺抱起老伴兒放到電瓶車上,看到記者在拍照,害羞地笑了。
梅大爺還很貼心地給老伴兒做了防蚊帽。
大娘走累了,助力車馬上變成輪椅。
梅大爺認為老伴兒邁出的每一步都能延續她的生命。
老兩口是公園裡的名人,經過的人都和他們打招呼。
梅大爺自製的助力車讓老伴兒又能走路健身了。
梅大爺在老伴兒的每雙鞋上安裝了小圓環,這樣大娘就能配合助力車走步鍛鍊了。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陪你一起慢慢變老」,這首老歌裡所唱的愛情憧憬,每天都會在家住長春市迎賓路社區附近的一對老兩口身上真實演繹。
5日,記者在公園裡見到了這對老兩口,天上飄著細雨,老大爺和老大娘面對面地站著,兩雙手都緊握著一輛改裝過的輪椅扶手,沿著公園的甬路一步一步地緩慢行走。老大娘走累了,想坐輪椅,老大爺很耐心地勸說她再走幾步。
冷風添涼,老大爺脫下老伴的手套,彎下腰低下頭,朝著老伴的手輕輕呵著氣,再伸出一雙粗糙的手將老伴的手捂在手心裡反覆揉搓……
「老大娘病了十幾年了,老大爺每天上午和下午都帶她來鍛鍊。」一位騎自行車經過的市民說,老兩口相濡以沫的場景是公園裡最美的風景線。
69歲的梅亞先年輕時是一位木匠,他平生沒有做過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最大的自豪就是用一顆痴心和一雙巧手寵溺老伴張玉芝幾十年如一日。
15年前,張大娘午睡起床時突然昏迷,梅大爺背著臉色鐵青、汗如雨下的老伴跑到醫院。經查,張大娘患突發性腦出血,從前家裡家外一肩挑的她倒下了。
「那時候,她還能下床,但是站不穩,我就鼓勵她,她的一隻胳膊搭在我肩上,我半背半抱著她一點點地活動。」梅大爺回憶,這樣堅持鍛鍊兩年多以後,張大娘終於能在屋裡慢慢走動,甚至能做些簡單的家務了。
然而,兩年後,張大娘又不幸患上腦血栓,不能站立、走路。在住院治療期間,醫院的走廊裡,每天都有梅大爺扶著張大娘推著椅子慢慢鍛鍊的身影。
每天4時許,梅大爺便起床為老伴準備特製的早餐:炒熟的黑芝麻、核桃仁、黃豆面等用粉碎機打成粉,加上蜂蜜和溫水做成營養粥,再用兩個雞蛋加磨好的黑木耳粉蒸一碗羹。
「吃這些是為了補腦,打成粉為了好消化、加蜂蜜可以預防便秘。」梅大爺說。
伺候大小便、洗漱、穿衣、餵水餵飯……做完這些要近3個小時,梅大爺把老伴抱到輪椅上,從5樓推到樓下,再騎著電動車載著老伴和輪椅去公園裡鍛鍊。
張大娘鍛鍊的全套「裝備」都是梅大爺親手改裝的:有紗巾和遮陽帽組合的防蚊面罩;有象棋製作的兩套按摩器,一個按摩後背,一個按摩腳心;一臺推車改裝後打開是簡易輪椅,折起來又變成「學步車」;就連張大娘的運動鞋前端也被巧手的梅大爺安上一枚小巧的金屬圈,穿上繩子後固定在張大娘的腰上,再繫到輪椅扶手上,這是為了防止張大娘重心不穩摔倒。還有一輛特製輪椅是專門讓老伴的手和腳得到充分鍛鍊的,由兩臺自行車拆卸後改裝而成,張大娘坐上去可以靠手搖和腳踏增加手腳運動。
「不能讓她躺在床上,那樣人就躺完了,我帶著她每天堅持鍛鍊,她能多活幾年。」梅大爺說,以前都是張大娘照顧他,現在輪到自己守護老伴。
臨近中午,梅大爺把老伴抱回到電動車上,帶著她回家吃午飯、午睡,然後再回到公園……十幾年過去了,梅大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複著這些看似瑣碎卻充滿溫情的生活。一對兒女要替梅大爺照顧母親,他卻執意不肯。
最近幾年,張大娘的小腦萎縮症狀開始嚴重,意識清醒的時間越來越短,很多人和事她不再記得,甚至不再表達她深藏內心的情話,但是她總會自然地把目光落在老伴的臉上,像個孩子一樣,雖然無聲卻充滿依戀。
很多時候,梅大爺就靜靜地陪伴在老伴的身邊,不發一言,引導著她慢悠悠地往前走,目的地不重要,有彼此在身邊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