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萘洛爾是一種β1,2受體拮抗劑,可在受體層面與兒茶酚胺競爭,阻斷後者的自主神經效應。近年來,該藥的精神藥理學屬性重新成為研究熱點,但其在焦慮障礙治療中所扮演的角色尚未被系統研究。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中心的Serge A Steenen及其合作者開展了一項系統綜述和Meta分析,試圖探討普萘洛爾相比於安慰劑或其他藥物緩解焦慮狀態/特質的效應,研究於10月20日在線發表於《精神藥理學雜誌》(Journal of Psychopharmacology)。
研究者系統地檢索了PubMED、Ovid Embase、PsycINFO等資料庫,所納入的均為隨機對照研究,這些研究對普萘洛爾與安慰劑或其他手段治療DSM焦慮障礙的效果進行了比較。研究者同時考慮了未獲發表的摘要及研究報告。除重後,研究者共找到了3030篇文獻,經過進一步篩選,共有8項研究被納入分析,其中包括普萘洛爾治療驚恐障礙伴或不伴廣場恐怖(4項研究,n=130),特定恐怖(2項研究,n=37)、社交恐怖(1項研究,n=16)及PTSD(1項研究,n=19)。結果顯示:
★ 驚恐障礙,伴或不伴廣場恐怖:涉及普萘洛爾與地西泮、丙咪嗪、阿普唑侖的比較;4項研究結果存在衝突;
★ PTSD:有人指出,普萘洛爾或可通過抑制記憶重固化(reconsolidation)改善PTSD症狀。唯一一項被納入本項分析的研究顯示,相比於安慰劑,接受想像暴露治療的慢性PTSD患者口服40mg短效普萘洛爾及60mg長效普萘洛爾1周後,想像暴露過程中的生理應答顯著降低(心率及皮膚傳導水平降低)。然而,該研究並未報告有關PTSD症狀嚴重度終點的數據;
★ 特定恐怖:一項針對牙醫恐怖的研究顯示,相比於安慰劑,口服80-120mg/d的普萘洛爾可顯著減少患者自我報告的、口腔局麻過程中的焦慮狀態;而另一項針對動物恐怖(蛇或蜘蛛)的為期三周的研究卻顯示,普萘洛爾並不能顯著減輕患者自我報告的焦慮。
★ 社交恐怖:僅有的一項研究顯示,社交技能訓練後為期6個月的隨訪內,普萘洛爾未能顯著改善患者的社交恐怖症狀。
研究者指出,先前有觀點認為,普萘洛爾主要通過其外周藥理學效應產生抗焦慮作用,而非中樞效應;該藥或有助於打破焦慮的惡性循環,如焦慮引發交感神經興奮,後者反過來激化驚恐發作的發生。事實上,也有證據支持這一觀點。然而就現有的有效性證據及其質量而言,目前尚不足以支持普萘洛爾常規用於治療任何形式的焦慮障礙。
文獻索引:Steenen SA et al. Propranolol for the treatment of anxiety disorder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Psychopharmacol. 2015 Oct 20. pii: 0269881115612236. [Epub ahead of print] Review.長按左側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