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萘洛爾的抗焦慮效應:Meta分析

2021-02-23 醫脈通精神科
從作用機制上看,普萘洛爾可能具有治療焦慮障礙的潛力;

然而,現有證據尚不支持普萘洛爾常規用於治療任何形式的焦慮障礙。

普萘洛爾是一種β1,2受體拮抗劑,可在受體層面與兒茶酚胺競爭,阻斷後者的自主神經效應。近年來,該藥的精神藥理學屬性重新成為研究熱點,但其在焦慮障礙治療中所扮演的角色尚未被系統研究。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醫學中心的Serge A Steenen及其合作者開展了一項系統綜述和Meta分析,試圖探討普萘洛爾相比於安慰劑或其他藥物緩解焦慮狀態/特質的效應,研究於10月20日在線發表於《精神藥理學雜誌》(Journal of Psychopharmacology)。

研究者系統地檢索了PubMED、Ovid Embase、PsycINFO等資料庫,所納入的均為隨機對照研究,這些研究對普萘洛爾與安慰劑或其他手段治療DSM焦慮障礙的效果進行了比較。研究者同時考慮了未獲發表的摘要及研究報告。除重後,研究者共找到了3030篇文獻,經過進一步篩選,共有8項研究被納入分析,其中包括普萘洛爾治療驚恐障礙伴或不伴廣場恐怖(4項研究,n=130),特定恐怖(2項研究,n=37)、社交恐怖(1項研究,n=16)及PTSD(1項研究,n=19)。結果顯示:

驚恐障礙,伴或不伴廣場恐怖:涉及普萘洛爾與地西泮、丙咪嗪、阿普唑侖的比較;4項研究結果存在衝突;

PTSD:有人指出,普萘洛爾或可通過抑制記憶重固化(reconsolidation)改善PTSD症狀。唯一一項被納入本項分析的研究顯示,相比於安慰劑,接受想像暴露治療的慢性PTSD患者口服40mg短效普萘洛爾及60mg長效普萘洛爾1周後,想像暴露過程中的生理應答顯著降低(心率及皮膚傳導水平降低)。然而,該研究並未報告有關PTSD症狀嚴重度終點的數據;

特定恐怖:一項針對牙醫恐怖的研究顯示,相比於安慰劑,口服80-120mg/d的普萘洛爾可顯著減少患者自我報告的、口腔局麻過程中的焦慮狀態;而另一項針對動物恐怖(蛇或蜘蛛)的為期三周的研究卻顯示,普萘洛爾並不能顯著減輕患者自我報告的焦慮。

社交恐怖:僅有的一項研究顯示,社交技能訓練後為期6個月的隨訪內,普萘洛爾未能顯著改善患者的社交恐怖症狀。

研究者指出,先前有觀點認為,普萘洛爾主要通過其外周藥理學效應產生抗焦慮作用,而非中樞效應;該藥或有助於打破焦慮的惡性循環,如焦慮引發交感神經興奮,後者反過來激化驚恐發作的發生。事實上,也有證據支持這一觀點。然而就現有的有效性證據及其質量而言,目前尚不足以支持普萘洛爾常規用於治療任何形式的焦慮障礙。

文獻索引:Steenen SA et al. Propranolol for the treatment of anxiety disorder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Psychopharmacol. 2015 Oct 20. pii: 0269881115612236. [Epub ahead of print] Review.長按左側二維碼
關注醫脈通精神科

相關焦點

  • Meta分析: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的長期療效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非常容易復發的精神疾病,並且會伴有精神病理的惡化和社會功能的降低,抗精神病藥對於對慢性和早期精神分裂症復發的預防起著很大的作用。
  • 2014年抗過敏藥物市場分析報告
    隨著我國自然環境逐步惡化,霧霾等惡劣天氣時常發生,我國過敏性疾病的發生率幾近40%,這些數字看起來讓人茫然,但必將影響到抗過敏藥物市場,未來除了季節以外,惡劣天氣發生的頻率甚至都會影響到抗過敏藥物市場。
  • 薈萃分析:臨床早期NSCLC不建議行淋巴結採樣
    鑑於此,來自浙大一附院的胡堅教授等完成了該項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通過隨機效應模型的方法分析比較SND、LNS和L-SND三種不同淋巴結切除方式治療臨床早期NSCLC的預後,文章發表於Eur J Cardiothorac Surg雜誌上。 該薈萃分析檢索了PubMed、OVID、EBSCO和Springer四大資料庫,截止至2015年8月的英文文獻。
  • 瑞士:疫情防控放鬆,但焦慮情緒不減
    Ennio Leanza/Keystone儘管目前瑞士疫情管控措施逐步放寬,但許多瑞士人仍然要比疫情暴發前更加焦慮。這一結論出自巴塞爾大學的一項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還顯示,疫情暴發後,瑞士抑鬱症患者人數也有所增加。咳嗽說明我被感染了嗎?如果被感染我還能活下來嗎?如何避免被感染?許多瑞士人在疫情防控期間感到焦慮,這也不足為奇。
  • 溫室效應經濟學
    可以分析溫室效應和政策的成本與效益的兩個基本功能。變暖損害函數描述了氣候變化的社會成本。這個函數將所有損失合併,如改變作物產量的影響,土地失去了海洋等。減排成本函數描述了防止或減緩溫室效應的經濟成本,將包括從化石到非化石燃料,不同物質的替代氯氟烴,提高沿海結構的成本,等等。
  • 獨家觀察 | 維特效應下的「跳橋自殺事件」
    贛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心防專家劉典英:媒體的報導,包括我們一些民眾這種的報導,負面地傳播這些信息,對我們這些社會還是會起到一些負性的,暗示的效應。報導越多,被模仿的機會越大,從心理學來說這叫維特效應,1774年德國大文豪歌德發表的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就是講述一個青年失戀而自殺的故事。小說發表後,造成極大的轟動,在整個歐洲引發了模仿維特自殺的風潮,「維特效應」因此得名。
  • 供水系統中水錘效應的原因
    遇到這種情況,按有關規定,溝槽底部的石塊應該清除並鋪墊15公分以上的沙土,然後才能鋪設管道,可施工人員不負責任或偷工減料,不鋪墊沙土或者象徵性鋪墊點沙土,就直接把管道鋪設在石塊上面,當回填完畢通水運行後,由於管道本身的重量、豎向土壓力、管線上面的車輛荷載,重力疊加,由管道底部一個或幾個鋒利凸起的石塊支撐著,過分的應力集中,管道極有可能會在這個點處硌傷破損並沿著這個點直線開裂,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刻痕效應
  • 文獻解讀:on-pump與off-pump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的長期對比結果分析
    因此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儘管技術上困難重重,人們還是再次開始把興趣轉向在多種支持設備的幫助下施行不停跳搭橋,也是自那時起,有關停跳搭橋和不停跳搭橋孰優孰劣的爭論就從未曾停歇,雖然有很多系統綜述和meta分析都深入探討過這個問題,但是最總結論卻始終未達成一致。而近期發表在美國心臟學會雜誌(JACC)上的一篇meta分析薈萃研究了四年或以上停跳搭橋與不停跳搭橋的遠期結果。
  • 白熊效應:為什麼越壓抑不好的想法,它卻越頻繁浮現?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壓力大的時候,你告訴自己要放鬆、要冷靜,但卻變得更焦慮了這可能是「白熊效應」的影響。「白熊效應」來源於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魏格納做的一個思維抑制的實驗。「白熊效應」是一種思維反彈,當人們努力不去想一些糟糕的事件時它卻在腦海中越來越清晰,讓人無法擺脫這種痛苦的感覺,進而對情緒、身體都產生不良影響。那麼有沒有辦法戰勝「白熊」呢?
  • Nat biomed eng:納米材料清除腫瘤相關血小板用於增強藥物EPR效應
    近期,在構建環境響應型納米藥物載體,實現安全、高效的腫瘤局部血小板清除,以增強腫瘤血管EPR效應和化療藥物靶向富集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2017年8月的《自然-生物醫學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雜誌。
  • 《質量效應:傳奇版》公布!《質量效應》新作曝光
    昨日(11月7日)晚間BioWare工作室正式公開了《質量效應:傳奇版》以及《質量效應》新作首張截圖,《質量效應:傳奇版》將包含三部曲所有內容,
  • 醫學基礎知識:五類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分析
    以下為五類免疫球蛋白及其對應的的特性分析。是血清和細胞外液中主要的抗體成分,其血清濃度從高到低依次為:IgG1、IgG2、IgG3、IgG4。IgG是再次體液免疫應答產生的主要抗體,親和力高,在體內分布廣泛,具有重要的免疫效應。
  • 溫室效應
    什麼是溫室效應溫室有兩個特點:溫度較室外高,不散熱.生活中我們可以見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溫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來做溫室
  • 師素方:成年人分離焦慮思考
    例如遇到與童年時期重要親人有相近特質的人,可能就會出現投射和移情的現象,在團體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衝突,在團體分離時會產生焦慮。如果這個時候,團體導師能夠把握住契機,就可以充分利用這個衝突和焦慮,修復原來的一些沒有妥善處理的問題,提升其依戀關係中的安全感,使其由迴避型轉化為焦慮型甚至安全型。對於衝突,導師可以讓成員進行充分的表達並做好澄清工作。
  • 12 個心理學效應: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生活之中無處不「心理」,今天的「3分鐘」為大家介紹 12 個心理學效應,讓你在社會交往中更「得心應手」~1 野馬效應吸血蝙蝠吸取野馬的血為食,但所吸的血量極少,遠不足以使野馬死去,野馬的死因是暴怒和狂奔。因芝麻小事而大動肝火,以致因別人的過失而傷害自己。很多時候,我們要想明白到底為了什麼而生氣和焦慮,不要因別人的過失而傷害自己。
  • 薈萃分析:肌肉減少症「加速」NAFLD顯著肝纖維化進展
    研究者對電子資料庫中截止2017年9月30日發表的相關文獻進行檢索;應用隨機效應模型(關於NAFLD風險)和固定效應模型(關於肌肉減少症患者中顯著纖維化風險)匯總效應估計值;對NAFLD風險進行敏感性分析。最終,研究者選定6項研究進行分析。
  • 冬季慢性蕁麻疹來襲 抗組胺藥就是唯一良藥?
    由於蕁麻疹主要和組胺釋放有關,治療的主要藥物就是抗組胺藥。抗組胺藥有很多種。目前國內外的診療指南標準方案就是建議規則口服第二代抗組胺藥物,如西替利嗪、依巴斯丁、氯雷他定等。第一代抗組胺藥,如撲爾敏、賽庚啶,因為吃藥後多數人會有打瞌睡的副作用,一般現在不再推薦用於慢性蕁麻疹的治療。至於抗阻藥物需要服用多久,要依據患者的病情來定。建議至少服用3-6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