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柳青說過,人生的選擇如同穿衣,青年時期就等於繫上了第一顆紐扣,每一個目標、每一個理想、每一份事業都是從這一顆紐扣開始。
在河西街附近,有家隱在居民樓裡的很不起眼的小店,但只要提起店名「方圓紐扣」,基本上龍遊的家庭主婦們都知道,有很多還是常客。因為,雖然是一枚小小的紐扣,但是缺失了真的非常麻煩,而方圓紐扣為主婦們解決了無數這樣的麻煩。
千線萬扣瞭然於心
方圓紐扣店近50平米的房間內,居中排滿櫃檯,櫃檯上密密麻麻都是一盒盒的紐扣,大的小的方的圓的,多邊型的,牛角型的,甚至說不出形狀的,種類繁多、應有盡有。四周的貨架上陳列著各色各樣的衣服配件,針線、拉鏈、蕾絲……窗邊,有4臺縫紉機正繁忙地車著。店主葉瑞香埋頭做活,只見她拆下壞拉鎖,車上新拉鎖,再給拉鏈上點油,不到一分鐘,一條罷工的拉鏈又重新活躍起來。
這時一客人拿著個線團樣來購買,葉瑞香拿起線樣仔細辨認色號,「這個線只有最後一個了。」騰不出手,她便讓客人自己拿,「往前走幾步拐彎,往右上方看,對,就在那個角落裡。」貨架上擺放著900多種色卡的縫紉線團,琳琅滿目。相當一部分線團顏色區別並不是很大,然而葉瑞香對近千種線團瞭然於心,不僅能區別顏色,就連擺放的位置也清清楚楚。
一針一線織出「方圓」
今年50歲的葉瑞香從事這行已有26個年頭,如今已記不清自己釘過多少枚扣子,「人好、手藝好」是顧客對她的評價。「這是個需要勤快的行業。」葉瑞香說,她母親是開裁縫店的,早些年衣物掉了個扣子,都要等「雞毛換糖」的挑子來才能買上紐扣,非常不方便。在母親的建議下,葉瑞雪決定做紐扣生意。
一塊空地,一張門板,一塊招牌幾張包紐扣,這個臨時攤就是最早的方圓紐扣店。生意一天天好起來,也積累了一定知名度。2009年,葉瑞香把店鋪搬進了自己的家,「終於有店面了」。然而,因時代發展,顧客買成衣的多,上裁縫店定製的越來越少,紐扣生意也清淡下來了,「不能再單一的賣紐扣了」。葉瑞香重新開始學習,她又學會砸新式定扣、換修拉鏈、縫補衣服。如今人家很少有縫紉機,會修補衣服的人也少了,葉瑞香的轉型吸引了更多回頭客,「一傳十,十傳百」,她的生意逐漸穩定了。現如今,葉瑞香還經營縫紉線生意,附近一些很大的服裝廠都來她這進貨。
樂當服裝美容師
說起方圓紐扣店名,葉瑞香很有感觸。剛起步的時候,她去義烏進貨的一家店就叫方圓紐扣,那家店的老闆娘當時只租用了一個廁所的隔層作為貨倉,環境很艱苦但人很拼,那種創業的精神感動了她,「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希望我的店能做方圓十裡人的生意。」
「師傅手藝好,縫補的衣服都看不出來。」教初中的舒老師說,她母親是葉師傅的常客,平常扣子、拉鎖壞了就會找「方圓」,現在她也成了老顧客。「拉鏈要先用大拇指頂一下再拉,千萬不要拔」「扣子不能縫太緊,穿的時候不能太用力」……每次葉瑞香將修復好的衣物交給客人時,總不忘叮囑。
店裡員工有五六位,葉瑞香按到店時間,將他們劃分為實習生、熟練工、「研究生」和「教授」,手下的三位師傅都是葉瑞香帶過的徒弟。葉瑞香很風趣幽默,自稱是「衣物美容師」。「以前結婚都講究五大件,其中之一的縫紉機很多人都不會用,放著都很可惜。」如今,當年有五大件的新媳婦都人到中年,現在的年輕人學的就更少了,對於這份可能會消失的行當,葉瑞香說:「只要身體還行,我就會一直幹到老,如果有人願意學,我會毫無保留地教她。」
來源:今日龍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