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澳印四國外長會
商討所謂「印太戰略」事宜
專家分析認為
美日澳三國或以打造
「有效的軍事合作」為由
「組團忽悠」印度購買其裝備
10月6日凌晨,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乘坐的專機降落在駐日美軍橫田基地。
6日上午,蓬佩奧與日本首相菅義偉和外務大臣茂木敏充舉行會談。日本共同社報導稱,美日雙方確認,將推進所謂「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構想。隨後,蓬佩奧還分別與澳大利亞外交部長佩恩、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舉行會談。6日下午美、日、澳、印舉行了「四方會談」,就包括東海和南海在內的所謂地區局勢進行磋商。據《印度時報》網站10月3日報導,美國海軍一架P-8A「波塞冬」反潛巡邏機近日降落在了印度安達曼群島的布萊爾港,尋求加油和其他後勤服務。
美國和印度在2016年籤署軍事後勤支持協定,允許美印兩軍可以使用對方的海陸空基地進行補給、維修和休整等後勤作業。而此次美軍P-8A,是該條約籤署4年來,美國軍機第一次降落在安達曼群島上。此外,9月26日開始,印度與日本在阿拉伯海舉行了為期3天的海上聯合演習。雙方都出動了各自最先進的戰艦,印度海軍派出了被稱為國產「神盾艦」的「加爾各答」級驅逐艦「金奈」號,日本則出動了「出雲」級直升機航母「加賀」號。7月19日至21日,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三國海上力量在南海東側的菲律賓海舉行聯合演練——參演兵力包括美軍「裡根」號航母打擊群,日本海上自衛隊的驅逐艦,以及澳大利亞海軍的兩棲艦等。就在同時,美軍「尼米茲」號航母打擊群還與印度海軍在印度洋上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安達曼-尼科巴群島附近進行了聯合訓練。 軍事專家杜文龍表示:
美日澳印四國意在建立「準軍事同盟」 ,其主要目標是在印度洋、太平洋之間能夠相互支援、相互保障。四國內部已籤署多份協議,如後勤保障協議、地理空間信息共享協議,可以相互補給、相互支援,也符合美國籌建所謂「亞洲版小北約」的戰略目標。除了聯合演練,四國之間的軍工互動也是愈發密切。而印度軍力的提升,也將是四國合作的一個重點。
近來,印度在增強軍力方面動作頻頻。印媒10月3日報導,印度當天成功試射了可攜帶核彈頭的新型「無畏」彈道飛彈。該飛彈可打擊800公裡外的目標,將列裝印軍戰略部隊,以補充印軍現役同類飛彈的遠程打擊能力。就在同一天,印度就又試射了一款地對地飛彈,射程超過700公裡,名為「紹裡亞地對地戰術彈道飛彈」,印度宣稱該型飛彈不但具備常規打擊能力還能攜帶核彈頭。
9月30日,印軍還成功試射增程版的「布拉莫斯」超聲速巡航飛彈,該飛彈能夠擊中400多公裡外的目標。軍事專家杜文龍表示:
美日澳裝備水平較一致,印度與三國差異巨大。印度武器裝備來源多樣,標準、維護保障都存在較大問題,且本國研製水平有限。美日澳或鼓動印度加大採購美式標準的裝備,以實現標準的統一。最新國際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