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澳印會談,「組團忽悠」印度買裝備?

2021-02-18 央視軍事

美日澳印四國外長會

商討所謂「印太戰略」事宜

專家分析認為

美日澳三國或以打造

「有效的軍事合作」為由

「組團忽悠」印度購買其裝備

10月6日凌晨,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乘坐的專機降落在駐日美軍橫田基地。
6日上午,蓬佩奧與日本首相菅義偉和外務大臣茂木敏充舉行會談。日本共同社報導稱,美日雙方確認,將推進所謂「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構想。隨後,蓬佩奧還分別與澳大利亞外交部長佩恩、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舉行會談。6日下午美、日、澳、印舉行了「四方會談」,就包括東海和南海在內的所謂地區局勢進行磋商。據《印度時報》網站10月3日報導,美國海軍一架P-8A「波塞冬」反潛巡邏機近日降落在了印度安達曼群島的布萊爾港,尋求加油和其他後勤服務。 
美國和印度在2016年籤署軍事後勤支持協定,允許美印兩軍可以使用對方的海陸空基地進行補給、維修和休整等後勤作業。而此次美軍P-8A,是該條約籤署4年來,美國軍機第一次降落在安達曼群島上。此外,9月26日開始,印度與日本在阿拉伯海舉行了為期3天的海上聯合演習。雙方都出動了各自最先進的戰艦,印度海軍派出了被稱為國產「神盾艦」的「加爾各答」級驅逐艦「金奈」號,日本則出動了「出雲」級直升機航母「加賀」號。7月19日至21日,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三國海上力量在南海東側的菲律賓海舉行聯合演練——參演兵力包括美軍「裡根」號航母打擊群,日本海上自衛隊的驅逐艦,以及澳大利亞海軍的兩棲艦等。就在同時,美軍「尼米茲」號航母打擊群還與印度海軍在印度洋上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安達曼-尼科巴群島附近進行了聯合訓練。 軍事專家杜文龍表示:美日澳印四國意在建立「準軍事同盟」 ,其主要目標是在印度洋、太平洋之間能夠相互支援、相互保障。四國內部已籤署多份協議,如後勤保障協議、地理空間信息共享協議,可以相互補給、相互支援,也符合美國籌建所謂「亞洲版小北約」的戰略目標。

除了聯合演練,四國之間的軍工互動也是愈發密切。而印度軍力的提升,也將是四國合作的一個重點。

近來,印度在增強軍力方面動作頻頻。印媒10月3日報導,印度當天成功試射了可攜帶核彈頭的新型「無畏」彈道飛彈。該飛彈可打擊800公裡外的目標,將列裝印軍戰略部隊,以補充印軍現役同類飛彈的遠程打擊能力。就在同一天,印度就又試射了一款地對地飛彈,射程超過700公裡,名為「紹裡亞地對地戰術彈道飛彈」,印度宣稱該型飛彈不但具備常規打擊能力還能攜帶核彈頭。

9月30日,印軍還成功試射增程版的「布拉莫斯」超聲速巡航飛彈,該飛彈能夠擊中400多公裡外的目標。軍事專家杜文龍表示:美日澳裝備水平較一致,印度與三國差異巨大。印度武器裝備來源多樣,標準、維護保障都存在較大問題,且本國研製水平有限。美日澳或鼓動印度加大採購美式標準的裝備,以實現標準的統一。

最新國際軍情



相關焦點

  • 日媒爆:美日印澳正籌劃領導人視頻會,「力爭團結制約中國」,但四國內部有溫差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侯佳欣】綜合日本共同社、《日本時報》7日消息稱,據相關國家消息人士透露,日本、美國、澳大利亞和印度四國計劃舉行首次領導人視頻會議
  • 印度野心暴露:邀美日澳出兵!俄:觸及大國紅線
    」,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印度在克什米爾問題上還是取得了最終的勝利,而在此之前,印度單方面宣布取消克什米爾地區的特殊地位之後,美國就曾宣布願意介入克什米爾問題幫助印巴解決矛盾,但是當時的印度拒絕了,還稱這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問題,其他國家不應該幹涉。現如今印度公開表明已完成了對克什米爾地區的吞併,然而在面臨巴基斯坦及其盟友的強大壓力之下,不得不選擇與美國"合作"。
  • 印美日澳四國各懷心思
    據《日本經濟新聞》2月19日報導,日本、美國、澳大利亞和印度四國外長18日舉行視頻會談。印度對「四國機制」表現出謹慎的態度。
  • 美日防長首次通電,提起釣魚島
    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24日與美國新任國防部長奧斯丁電話會談。長安街知事注意到,這是自美國總統拜登上周三就職以來,美日兩國之間首次部長級會談。
  • 【第一軍情】中國長假期間,美日印澳的這條狐狸尾巴藏不住了!
    針對此次四國對話機制,媒體報導指出,日本與美國的態度比較接近,希望使「四方安全對話」外長會談定期舉行,並擴大與其他國家的合作。但分析人士也指出,儘管當前中國與美國、印度和澳大利亞的關係均處於低谷,但這四個國家在面對中國都有自己的政治立場和現實利益,很難就具體步驟達成一致。
  • 印陸軍參謀長:中巴聯合構強大威脅!把印度逼上「死路」的卻不是中巴
    現在的印度完全是進退兩難,本來面對巴基斯坦就夠嗆,又加上個中國,這下印度是退也不是,進也不是。  退,丟失面子,進,沒把握能佔據優勢。在這一背景下,印度方面開始對中巴有可能聯手感到擔憂。  前幾日,印度陸軍參謀長納拉萬在列城地區進行相關視察時表示,「中國和巴基斯坦已經對印度構成了強大的威脅,不能排除兩國會聯手對抗印度的可能性,而這則是印軍制定相關計劃以及戰略的重要考慮因素」。
  • 美智庫提「抵制中國」新招:軍艦進駐西澳,美日印澳建聯合部隊
    澳大利亞新聞網25日報導稱,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日前發布題為《抵制中國在印太地區軍事化》的報告,呼籲澳及其盟友警醒並抵制中國在該地區的實力投射
  • 美日軍演劍指釣魚島?千萬別被忽悠了
    10月26日至11月5日,在日本本土衝繩以及周邊海域,美日將展開兩年一次的「利劍」聯合軍演。在全球疫情愈演愈烈的背景下,美日的「利劍」軍演不僅沒有延期、沒有取消,反而以空前的規模展開,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非正常的舉動。任何國家、任何演習一旦舉行,外界關心猜測的總是演習會針對誰?
  • 印媒:美印2月將舉行大規模軍演 代號「準備戰爭」
    據印媒報導,印度和美國本月將在印邊境地區的拉賈斯坦邦舉行大規模聯合軍演,代號為「準備戰爭」。
  • 印度終於要被美國制裁了?美媒強行扯上中國,莫迪這下得忙壞了
    眾所周知,從歐巴馬時代的「重返亞太」戰略開始,美國便進一步加強與印度洋大國印度的聯繫,並且試圖建立穩固的「美印聯盟」。
  • 印軍開口
    《印度時報》報導截圖24日,中印雙方舉行第九輪軍長級會談,上一次會談是在11月6日。印度媒體IBtimes25日的報導稱,隨著軍事緊張局勢加劇,三天前中印部隊在納庫拉地區發生了衝突,原因是由於中方試圖「越過邊境入侵」印度領土。報導還稱在此次衝突中「有20名中國士兵受傷」「僅有4名印度士兵受傷」,雖然現場局勢一度緊張,但局勢得以控制。
  • 美航母闖入南海耀武揚威,1天後,美日防長通電話
    參考消息網1月25日報導,日本防衛相岸信夫24日與美國拜登政府新任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舉行電話會談,雙方同意繼續加強日美同盟。
  • 印度對中國態度大轉彎,印媒呼籲:離美國再遠點!
    》網站報導,前段時間,印度和美國的國防部長及外交部長進行了會談,內容是針對兩國合作關係,以及針對中國的相關的問題。美國在進行訪問前,曾主動承認過其真實目的是拉攏印度,蓬佩奧甚至特意提出組建聯盟,但此次印度對中國態度大轉彎。印媒稱在加強與美國的合作關係的同時,印度不應該幹預其與中國的矛盾,同時呼籲離美國再遠點!難道美國這次又白忙活了?  據悉,印媒分析後指出,印度不應該被美國對華制裁所牽連。
  • 印度閱兵笑料百出,模型航母實力搶鏡,莫迪秀肌肉淪為國際笑話
    此外,印軍還展示了"毒蛇"反坦克飛彈、"LCH"武裝直升機等武器,不過都是用縮小版模型代替。由於印度經常發生墜機事故,印度空軍裝備當天都被禁飛了,要麼用車拉著在地面上展示,要麼直接以模型代替。看了印度的閱兵,有人調侃道,印度拿一堆模型來"丟人現眼",是怎麼與"展示軍事實力"聯繫在一起的?
  • 印藏特種兵部隊連長死亡後,印度擔憂:現在根本找不到「炮灰」了
    據印度方面報導,「印藏特種兵部隊」的特種兵連長,53歲的丹增尼瑪早前在位於拉達克地區班公湖南岸的一場軍事行動中因觸發地雷爆炸而身亡。被炸死的特種兵連長他的遺體在被帶到距離拉達克首府列城,按照藏傳佛教的傳統下葬。特別是的一點是,他的家人和多名印度政府官員證實,他隸屬印軍精銳的「特種邊境部隊」(SFF)。這支高海拔特種部隊主要由藏民組成。
  • 對圍堵中國,印度其實還在猶豫……
    、澳大利亞、印度四國合作框架中,日美澳三國與印度的差異非常明顯。印度基於不結盟的傳統,倡導全方位外交,因此討厭這一框架作為對華包圍圈的定位。美國拜登政府為實現四國首腦會談而進行的磋商能否成功,似乎將受到印度態度的微妙影響。日美澳印四國合作框架是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2007年提出的,美國川普政府上臺以後,則在日美的主導下得到推進。拜登政府也沿襲了四國合作路線,希望實現四國首腦會談。
  • 印度租借兩架美制「捕食者」無人機到貨 印媒速炒:可部署到中印邊境
    印媒報導截圖據印度新聞與評論網站「opindia」11月25日報導,印度從美國租借的兩架「捕食者」無人機已於近期到貨並投入使用。這種無人機以其出色的空中偵察能力而聞名,可通過其配備的攝像機和其他傳感器提供有關敵人行動的實時信息,不僅可以用在印度洋進行監視,也可以部署在中印邊境。
  • 印媒:中國聯手土耳其已武裝好巴基斯坦,但印度仍能打贏三線戰爭
    印度媒體《印度國防新聞網站》日前宣稱,土耳其插手進了印度與巴基斯坦的衝突,並且正在和中國一起「全力幫助」武裝巴基斯坦。
  • 頭條 美日施壓逼迫韓國就南海問題「選邊站」
    據韓國《中央日報》網站1月18日報導,這一苦惱在1月16日於日本東京舉行的韓美日副外長級會談中也有所顯露。因為除了對朝制裁之外,南中國海問題也凸顯出來。對於這一問題,之前韓國政府避免直接介入且一直只堅持「通過國際法和平解決」這一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