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子做的APP還真像那麼回事兒。警方供圖
據廈門市反詐騙中心統計,6月至今,中心共接報「冒充查案」詐騙警情698起,涉案金額262萬元,在接警數、涉案金額兩方面均位列同期各類詐騙警情的首位。
6月27日15時許,市民劉女士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湖裡公安局楊警官」。「楊警官」準確說出了劉女士的姓名和身份證號碼,還說劉女士涉嫌「王超洗錢案」,需協助調查。
隨後,電話就被轉接到上海「李警官」那裡。在介紹了案件情況和劉女士的「涉案情況」後,對方便掛斷電話。之後,「李警官」再次聯繫劉女士,讓劉女士撥打114查詢上海市嘉定公安分局刑偵部門的電話。劉女士通過114查到號碼,並把該號碼告訴「李警官」,「李警官」馬上掛斷電話,並用劉女士查到的號碼再次聯繫劉女士。
眼見「李警官」的來電除了開頭處多了「+870」外,其他數字與自己所查到的電話一致,劉女士打消了懷疑念頭。
電話中,「李警官」讓劉女士帶身份證和銀行卡到酒店開房協助調查。劉女士開好房後,「李警官」與其聯繫,並將電話轉給大隊長「吳定國」,「吳定國」給劉女士發來一條簡訊,簡訊中附帶有一個連結。
劉女士點擊該連結後,下載了一個APP。她通過軟體界面點擊「經濟犯罪檔案查詢系統」功能,並輸入對方告知的公文編號、個人身份證號碼。這時,界面上跳出一張「檢察院凍結管收執行命令」,上面附有劉女士的頭像和個人信息。
隨後,劉女士又點擊軟體界面的「帳戶自清系統」,並按照系統提示輸入農商銀行卡號、銀行卡密碼、身份證號碼、交易密碼、手機號碼和登錄密碼等信息。
當天18時13分,劉女士感覺到不對勁,通過電話銀行查詢發現,銀行卡內33萬元不見了。
接報後,廈門市反詐騙中心立即聯繫劉女士銀行卡的發行銀行農商銀行,但工作人員以系統不支持為由,拒絕協助查詢被害人銀行卡的資金流向。
為了把握住黃金止付時間,反詐騙中心立即聯繫劉女士,引導其登錄手機銀行、網絡銀行查詢資金流向,但劉女士多次嘗試均失敗。直至28日8時許,劉女士再次報警,稱卡內33萬元被轉帳至工商銀行帳戶,並上報嫌疑人帳號。
隨後,反詐騙中心止付專員立即前往進駐中心的工行席位查詢涉案帳號,發現錢款已被轉至下級11個帳戶,涉及工商銀行和興業銀行。止付專員立即聯繫興業銀行,最終,在第四級的工行帳戶成功止付15萬元,在第六級的興業銀行帳戶成功止付18萬元。至此,被騙的33萬元全部止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