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芥藍嗎?吃過。
種過嗎?沒。
難種嗎?挺好種的。
中國的羽衣甘藍
芥藍是原產於中國南方的特色蔬菜,所以它的英文名字是個中文音譯Kai Lan,由於比較難發音,外國人給它起了個更簡明的:Chinese kale,意思是中國羽衣甘藍。
▲兩者株形略有類似
這種起名方式真是……嗯,羽衣甘藍剛引進中國的時候,名字叫洋芥藍。
好在這些稱呼不算太離譜,芥藍和羽衣甘藍是關係很近的親友,都是芸苔屬甘藍類蔬菜,但甘藍這個家族實在發展得太龐大了,捲心菜、紫甘藍、芥蘭、羽衣甘藍、孢子甘藍、花菜、西蘭花……都是甘藍。
▲甘藍中的明星品種之一,西蘭花
甘藍類是現代營養學中特別會強調的一類蔬菜,以抗癌著稱。原由是甘藍菜中所含有的吲哚-3-甲醇(I3C),具有抑制自發性腫瘤或由化學物質誘導的癌症的作用。這就是紫甘藍、西蘭花等被稱為抗癌蔬菜的由來,芥蘭當然也有,而且是富含。
以及,除了芥藍外,其他的甘藍都源於地中海區域。
代表未來的家庭種菜品種
插播幾句吐槽。
由於業務學習的需要,我經常購買各種家庭種菜書,對它們有一些不滿意。
其中的一部分,一看就是並沒有踏實種過菜的人寫的,品種的選擇那叫一個重複和想當然啊……
另一部分則是引進,來自日本或者臺灣地區,質量不錯,在種菜理念、技巧上都很有參考性,但畢竟還是存在因為地區氣候差異導致的品種偏差。
當然我這屬於站著批評腰不疼,但親自種了幾年菜,我覺得家庭種菜實在是有太大的發展空間,它完全可以更豐富、更實用、更美貌,而不是說起來就是黃瓜青菜西紅柿。
芥蘭就是一種很不錯的自種蔬菜。
淺根、光線適應較好、重複採收、適於健康輕食。而對氣候挑剔的短板,也可以通過種植時機的選擇來避開。自種自採,既有樂趣,也滿足了對新鮮與健康的要求。
試試看吧
種芥藍,必須要面對的難關是,它怕熱。和所有的甘藍同伴一樣,芥藍喜歡溫涼氣候,高溫時花芽難以催化——說得通俗點就是只長葉子不抽苔。
所以,夏天很少看到芥藍。南方地區種植主要是秋、冬、春三季。
注意到這一點,就可以從從兩個方向出發解決問題:一,精密計算收穫期,避開盛夏。二,選擇耐熱品種。如果是秋播,第一個方向比較實用。如果是春播,第二個方向更有效。
現在正是秋播芥藍的時節。
芥蘭種植需要育苗移栽,雖然麻煩但並不難。一則芥蘭種發芽率高,二則移栽成活率也非常高。
▲芥藍種子比蘿蔔籽稍微小點兒
大約有4片真葉就可以大膽移植了,苗雖小,但非常堅強,移栽成活率基本百分百。
▲這是去年9月10日的芥藍苗。
一旦幼苗開始生長,幾天就長高一大截,成就感爆棚。
▲10月2日的小芥藍。
▲10月11日,已經發現了小小的花苞。
▲10月18日,第一次收穫之前
去年天氣不錯,露天種植的芥藍,陸續收穫了五六茬。雖然長短參差不齊,但是吃起來是相當贊的。
▲芥藍有黃花和白花兩種,白花較為耐熱
花盆裡種芥藍
前面說過,芥藍是種淺根、光線適應較好的植物,即使在花盆裡種植,也比較便利。而且它的株形是偏直立向上的,不需要佔用太多的空間,比起喜歡佔地方的球甘藍來,真是好太多了。
▲大約長十餘片葉子後就結蕾了
盆栽芥藍,如果不想育苗移栽,也可以直播,出苗後注意間苗,保留兩三棵最壯的就好。
在花盆裡長得也很迅速,缺陷是長勢可能沒有那麼壯,收到的芥蘭會偏細長。
▲多種幾盆才夠炒一盤兒的
這麼新鮮有趣的品種,你不想試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