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個醒!年底聚會喝酒,這四種行為要承擔法律責任!

2021-02-22 中國新聞網

來源:法制日報(fazhiribaoxinwen)、Police(ID:CN110CN)

年底了,節假日又漸漸多起來了,節假日的聚會,喝酒助興自然少不了。小編在這裡先給大家提個醒,聚會喝酒有4種行為可能要承擔法律責任!全國多地法院辦理過因聚會飲酒引發的賠償案件,快來了解一下吧!

林剛和吳輝是朋友。一年前的一天,林剛在吳輝家喝酒。當時夜已深,吳輝打電話約朋友方強來接他和林剛。隨後,林剛幾人乘車出行,當行經一段山崖路時,林剛下車方便時不慎滑落山崖掉進水裡,溺水身亡。事發後,林剛家人要求吳輝和方強承擔死亡賠償金等共計十餘萬元。烏魯木齊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後,在法官調解下,方強和吳輝與死者家屬和解,共同給付死者家屬賠償款6萬元。

男子醉酒死亡,同飲者賠償

 

一家職業培訓學校負責人陳某在烏魯木齊市米東區某飯店設飯局,宴請周某、孟某等8人。周某不勝酒力酒醉不醒,次日早晨,周某被發現因酒精中毒死亡。周某家人隨後將該培訓學校及參加飯局的7人全告上法庭,要求共同賠償周某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等共計11萬餘元。

 

法院審理認定,周某作為成年人,對酒精中毒死亡負主要責任,應承擔賠償責任的70%。組織飯局者陳某承擔20%的責任,其餘6名參與人共同承擔剩餘10%的責任,共計賠償周某各項費用3.5萬餘元。

 

資料圖 圖文無關中新社發 鍾欣 攝

聚會喝酒4種行為要承擔法律責任

 

在參加宴請中,如果飲酒出事,有4種行為同桌飲酒者需承擔法律責任:

 

1. 強迫性勸酒,比如用「不喝不夠朋友」等語言刺激對方喝酒,或在對方已喝醉意識不清沒有自制力的情況下,仍勸其喝酒的行為。

 

2. 明知對方不能喝酒仍勸其飲酒,比如明知對方身體狀況,仍勸其飲酒誘發疾病等。

 

3. 未將醉酒者安全護送,如飲酒者已失去或即將失去對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無法支配自身行為時,酒友沒有將其送至醫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4.  酒後駕車未勸阻導致發生車禍等損害的。

 

是朋友,請別勸酒!

小夥原地沒動,孩子撞上他骨折了!對方父母:你全責,賠7500!

雙11公然涉黃、性暗示的「絕味鴨脖」被處理了!網友:幹得漂亮!

原標題:《公安提醒:酒桌上這四種情況要坐牢!千萬別不當回事!》

編輯:顧浩楠

責編:楊維思

相關焦點

  • 年底聚會喝酒,這四種行為要承擔法律責任!
    年底了,節假日又漸漸多起來了,節假日的聚會,喝酒助興自然少不了。在這裡先給大家提個醒,聚會喝酒有4種行為可能要承擔法律責任!
  • 飲酒後發生事故,一起喝酒的人需要承擔責任嗎?
    作為同席飲酒的人,事實上已經建立了法律上的關係。但目前此類案件沒有明確的司法解釋,司法實踐中對此也沒有形成共識,每一個案例的判決都不一樣。至於是否賠償以及賠償多少,因為每個案件的細節不同,法院的判定結果也各不相同。一起喝酒的人是否需要承擔連帶責任,要看是否存在過錯。若存在過錯,則需要負連帶責任,不存在過錯的話,就不需要承擔責任。
  • 【法律百科】酒桌上這四種情況要坐牢 千萬別不當回事!
    年底了,聚會越來越頻繁,喝酒助興自然少不了。法官提醒市民,4種情形的勸酒行為將承擔法律責任。記者了解到,各法院均辦理過多起因勸酒引發的賠償案件。法院審理認定,周某作為成年人,對酒精中毒死亡負主要責任,應承擔賠償責任的70%。組織飯局者陳某承擔20%的責任,其餘6名參與人共同承擔剩餘10%的責任,共計賠償周某各項費用3.5萬餘元。
  • 年底了,酒桌上這四種情況要坐牢!千萬別不當回事!
    年終歲尾,朋友聚會多起來,喝酒助興自然也少不了。法官提醒,有4種情形的勸酒行為將承擔法律責任。
  • 【重要提醒】酒桌上這四種情況要坐牢!!千萬別不當回事!
    年終歲尾,朋友聚會會多起來,喝酒助興自然也少不了。法官提醒,這4種情形的勸酒行為將承擔法律責任。
  • 滄州春節喝酒的要注意了!
    會攤上大事原本開心的飯局和聚會因為這樣的意外變成了痛苦回憶!雖然目前我國法律沒有禁止公民尤其是成年公民飲酒的規定法律也不禁止多人共飲共同參與飲酒的朋友一般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但如果有下列4種勸酒行為還是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四種勸酒情形要承擔法律責任:第一,是強迫性勸酒,比如用「不喝不夠朋友」等語言刺激對方喝酒,或在對方已喝醉意識不清沒有自制力的情況下,仍勸其喝酒的行為;第二,是明知對方不能喝酒仍勸其飲酒
  • 馬上過年了,公安提醒:親友聚會這四種情況要坐牢!別不當回事!
    過年期間,親朋好友聚會,喝酒助興自然少不了。但也有可能喝出大事!
  • 【擴散】吃飯喝酒,同桌飲酒死亡,四種情形要擔責!
    如果不加注意,同桌的喝死了,一桌人都要承擔責任。有人說,我也沒喝酒,我也沒勸酒,憑什麼要我承擔責任?但是法律規定就是這樣的,請把這篇文章法到你的朋友圈,讓更多的人明白。哪些情況酒友要擔責?      雖然根據《民法通則》《侵權責任法》等相關法律規定,一般情況下應由發生人身損害的飲酒人自負損失,但在以下情況下,共同飲酒人也應承擔相應賠償責任。
  • 京唐港喝酒的老鐵警惕!
    點這裡會攤上大事原本開心的飯局和聚會因為這樣的意外變成了痛苦回憶!雖然目前我國法律沒有禁止公民尤其是成年公民飲酒的規定法律也不禁止多人共飲共同參與飲酒的朋友一般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但如果有下列4種勸酒行為
  • 見死不救到底要不要負法律責任?
    人們對於遇到他人處於危難之中時到底是救還是不救,有沒有救助的義務,要不要負法律責任等仍然是爭論不休,莫衷一是!        那麼,死不救到底要不要承擔法律責任?        我們還是拿該案來討論。        首先,人們歷來崇尚「義舉」,並把「救人於危難,施人以援手」作為一種崇高的美德而千古流傳。
  • 協助自殺是否要承擔刑事責任?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情況,在病危的情況下,要求他人協助來結束自己認為痛苦的生命,理論上沒有覺得任何不妥,但現實中,有這樣的案例在法律上是不被允許的。司法上,目前按故意傷害罪和故意殺人罪判刑的居多,但緩刑居多。所以幫助自殺在我國還是要承擔刑事責任的。首先,幫助自殺包括是否是自殺者親自實施。
  • 同學聚會先籤"生死狀"?這張免責承諾書到底有沒有用
    春節不光是闔家團圓的日子許久未見的同學朋友之間也要聚聚聚會免不了要喝酒
  • 「本人自願參加…後果由本人承擔」免責飲酒神器真能免責?
    年關將至,各類聚會逐漸多了起來。各類場合的聚會,免不了要喝一頓。
  • 【緊急】法官提醒:聚餐時這四種情況要坐牢!千萬別不當回事!
    她認為自己丈夫也是因喝酒才導致病發,所以將當晚邀請丈夫聚餐的吳女士及最終買單的邱先生一起告到了法院。  林剛和吳輝是朋友。幾年前的一天,林剛在吳輝家喝酒。當時夜已深,吳輝打電話約朋友方強來接他和林剛。隨後,林剛幾人乘車出行,當行經一段山崖路時,林剛下車方便,不慎滑落山崖掉進水裡,溺水身亡。  事發後,林剛家人要求吳輝和方強承擔死亡賠償金等共計十餘萬元。
  • 籤了「飲酒免責承諾書」,有人喝死,同桌其他人沒有責任?
    逢年過節,親朋聚會,免不了要喝酒。喝酒,是中國人由來已久的交往方式。喝酒,能活躍歡樂的氣氛,增進相互的感情,固然是好事。
  • 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洩露患者隱私,需承擔法律責任
    洩露患者的隱私和個人信息,或者未經患者同意公開其病歷資料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解讀:正式版相比草案刪去了「造成患者損害」這一條件,這意味著無論該行為對患者是否造成損害,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都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第三十三條 公民接受醫療衛生服務,應當受到尊重。
  • 農村這四種辦法特別管用
    而現在到了年底了,一般比較自覺的朋友都會主動將欠別人的錢還清,但還是有些人臉皮比較厚,就是欠錢不還怎麼辦呢?                                                                                                    馬上就要過年了,剛過完年那段時間肯定不好意思問別人要錢,所以如果建議大家年前就把錢要回來,否則還不知道要拖到什麼時候。
  • 喝酒前籤免責聲明有用嗎?
    假期走親訪友、喝酒聚餐是常事於是一則「聚會聲明」出現了聲明上約定酒醉後發生意外由自己擔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