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上面"人在雅安"關注,看更多.
站在雅安市雨城區碧峰峽鎮席草村山腰,雅安新城區風光盡收眼底。隨著席草村基礎建設的完善和產業的發展,昔日貧困村沿著低緩的山勢,在竹林的掩映下正變得日新月異。
席草村原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6戶,原來的席草村,村民們都是各自發展,大多選擇種植玉米、蔬菜等傳統農作物,自給自足,收益甚微。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持續深入,從2016年開始,席草村開始調整產業結構,增加村民尤其是貧困戶的收入來源和增收渠道,鼓勵農戶發展脆紅李產業,從2016年至今,全村共種植脆紅李1100畝,現已進入試果期。
2018年,席草村實現所有貧困戶脫貧,村「摘帽」。
記者在村民姚明忠的脆紅李基地看到,一顆顆色澤暗紅的李子掛在枝頭,果大飽滿,摘下一顆放在嘴裡,香甜可口。
為支撐產業發展,在幫扶單位協調下,席草村多次邀請市農科所專家給群眾辦林果產業管護知識培訓班,採取「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模式,引入相關農業公司對席草村產業進行全程指導,包括施肥、打藥、修枝等,引導群眾科學種植,提高群眾對脆紅李的管護水平。全面投產後,預計每株脆紅李產量將超過100斤。
記者留意到,在席草村村道兩旁,一種藤葉相間的植物隨處可見。「這就是我們另一種特產——土耳苕。」姚明忠介紹,這種土耳苕不佔耕地,生命力強,荒山荒坡都可以種植,大概在每年10月成熟,逐漸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又一特色產業。
「產業結構調整需要很長的過程,農戶們的固有思想也需要時間轉變。」席草村第一書記胥光品說,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為了保障農戶依舊有收益,在倡導村民種植果樹的同時,也鼓勵農戶種植茶葉、土耳苕等收效時間短的作物,將長效和短效經濟作物相結合,即「長+短」模式,讓農戶短期內有收入,長期有盼頭。
同時,根據農戶家庭條件和勞動力情況,席草村還鼓勵村民發展養殖,將種植和養殖相結合,養殖為種植提供糞肥,形成「葷+素」種養循環模式,做到種植養殖兩互促、節本增效兩不誤,推動農業循環經濟發展。
「我們雖屬於山區,但我們村都是安裝了太陽能路燈,且實現了組組通水泥路、戶戶有硬化路、家家用安全穩定的水和電,並接入了通信網絡(衛星收視),還接通了天然氣。」姚明忠對村中日漸完善的基礎設施讚不絕口。
|來源:四川在線編發:人在雅安
文軒學院 五星校園 國家統招 成才搖籃
詳詢:13550102248;13708015449;18328409599
2020文軒學院宣傳片
中國農安網基於自主研發專利技術和過硬的種植養殖技術以及專業的生產加工技術做安全農產品標準。在達標安全農產品標準的種植養殖戶和農產品加工企業與消費者之間搭建一個專業的、有安全標準的、互利互惠的農產品交易平臺。
目前,中國農安網擁有自主研發專利技術12項,成功做出安全農產品標準92列,合作安全農產品生產基地69個,總面積580餘萬畝,涉及農產品種類62個。擁有中國農安網全網、全域、商城、5G手機端、品牌資源權限10年。現圍繞中國農安網站、商城完善,專利技術推廣,達標安全農產品銷售等系列工作招募合伙人。農產品每年數以萬億的交易量,農安食安越來越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視,中國農安事業任重道遠……
我們期待更多的有識之士參與進來,中國農安夢想大舞臺,有您更精彩!
雅安市天全縣現代農業發展中心
諮詢熱線: 18116551899 (吳女士)
《人在雅安》公眾號,歡迎您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