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義烏網12月30日訊(記者 龔書弘 編輯 童薈穎)一個離職的員工,為了留住原公司的老客戶,竟自己墊付了十幾萬元的貨款。老客戶「保」住了之後,自己又制定了一份「折扣」,一下子吸引了6、7名新客,累計銷售額也達到近4000萬元,一度成為一名公司的「編外銷冠」。
按理說這樣一名「優秀」的員工,企業應該牢牢攥在手中。其實不然,該企業的負責人壓根兒不知道這瘋狂的銷售額,竟是自家產品被離職員工「賤賣」而來,這當中的窟窿,也就是企業遭受的損失,更是有數百萬元之多。
事情還要從2015年說起。
2015年,小徐供職於義烏某新材料公司,主要負責該企業的針織品原材料銷售,期間,小徐因挪用公款的違法行為,被該企業辭退。之後,小徐便利用手頭的資源,幹起了「倒爺」的買賣。
小陳和小徐本是同事,在小徐離職後,他便全權接手了小徐原先的客戶資源,但其中東陽的一家公司讓他非常頭疼。「我對接了好幾次,想盡了各種辦法,我們與東陽這家公司的業務往來,都沒什麼起色。」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便是在小徐手上,東陽這家公司每年都會下好幾百萬元的原材料訂單。
偶然的一次機會,小陳與小徐久別重逢,說了東陽業務難以推進的事兒,「當時她就跟我說,沒問題的,東陽的業務她去對接,但業務量和提成都算我的。」對於這樣的好事兒,小陳很難拒絕,但也留了個心眼。
小徐說,她在離職後一直很需要客戶資源,而東陽這家公司作為老客戶,就顯得十分可貴,「幫小陳談好東陽的業務,也有利於我私下開拓自己的客戶資源,獲得更持久的利益。」之後,小徐很快幫老東家和東陽這家公司籤訂了協議,但貨品的成交價是低於市場價的,這當中的十幾萬元差價,小徐競選擇自掏腰包!
可惜,之後的事情並沒有按照小徐的預想來發展,自己的「倒爺」生意也長久不見起色。
眼見著手頭的資金越來越緊張,小徐開始慌了,之前墊付的十幾萬元貨款,也給她生活帶來了不小影響。沒錢就沒法繼續開展其他業務,只能坐吃山空,為此,小徐決定鋌而走險,打算靠低價銷售貨品來暫時補上自己的資金鍊。
2018年6月,小徐偽造了自己與「老東家」的聊天記錄,稱「老東家」因資金緊張,需要緊急出一批庫存,可以以低於市場價20%的價格拿到。
第一個收到這個「好消息」的,正是東陽那家公司的負責人王先生。
「我還是有點猶豫的,她這個折扣,就相當於我花100萬元,可以拿到價值120萬元的貨,我把這個消息跟身邊的幾個朋友分享後,有幾個朋友毫不猶豫地下單了。」令王先生沒想到的是,他身邊下了單的朋友,很快收到了相應的貨品,「撿了個大便宜」。
原來,下了單後,小徐都是委託小陳出貨,但小陳並不知道她是在「賤賣」貨品。就這樣,小徐順理成章地收到了王先生介紹的幾個訂單款項,填補了之前的資金窟窿。
但是問題來了,小陳蒙在鼓裡,以為公司的貨品是正常銷售,而小徐的出貨價顯然低於正常訂單價,「因為貨款可以延期支付,我只能不停地通過這個方式接單子,用收到的錢去填補上一個訂單。」為了不引起懷疑,小徐還在企業之間清算、對帳時,動了不少手腳,但資金差的「雪球」還是被越滾越大,終於惹來了「東窗事發」。
今年7月,「老東家」的負責人清帳時發現東陽方面的業務量有所上升,但欠款率也很高,便主動打電話給王先生核實,雙方接通電話後,該負責人才意識到,小陳手上近4000萬元的訂單,均來自曾經的「問題員工」小徐,並且,其中被「賤賣」的貨品,令公司損失數百萬元。
今年11月底,該負責人向義烏市公安局刑偵大隊報了案。目前,小徐因涉嫌詐騙罪已被義烏警方刑事拘留。
來源:中國義烏網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