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是河水開化候鳥遷徙時節,錦州作為斑頭秋沙鴨的越冬地,在大小凌河常可以看到身披「熊貓裝」的斑頭秋沙鴨或振翅高飛,或在水中嬉戲等。這些可愛的精靈成為了早春的一道生動風景,但是它們在市區比較罕見。前兩天,凌海市有野保志願者巡護中在大凌河城區段首次拍攝到了斑頭秋沙鴨的身影。經常在凌海市內巡護候鳥的野保志願者劉晶華告訴記者,由於錦州地處候鳥遷徙大通道,現在已進入春季遷徙,從渤海之濱到大、小凌河的河道內經常可以看到候鳥的身影,大小群都有。每年這個季節,野保志願者會特別注意觀察鳥情動態,加強巡護。候鳥陸續遷徙過境、停留也常常會吸引不少攝影愛好者和愛鳥的市民關注。
自從2月中旬劉晶華在大凌河凌海城區段水域發現天鵝以來,為了讓這些可愛的生靈不被打擾,他每天都要沿河道進行巡護,經常帶著相機隨時拍攝記錄。3月2日下午,他在日常巡護的時候有了意外收穫。據其講,當時在一片水域看到了許多常見的水鳥在戲水,當時也沒有特別關注它們。不過稍後發生的一幕卻讓他忍不住按動了相機的快門。有多隻身披「熊貓裝」的水鳥展翅出水,他根據多年巡護經驗確定這些水鳥是秋沙鴨,其所拍攝的照片顯示,一共有5隻在空中展翅,其中4隻身披「熊貓裝」,看上去黑白兩色相間格外醒目。
↑↑來源網絡
「這種身披『熊貓裝』的是斑頭秋沙鴨,由於數量稀少,所以能見到它們真是很難得,這是我多年巡護第一次在大凌河凌海城區段見到。」劉晶華說,斑頭秋沙鴨是鴨科秋沙鴨屬的水鴨,其雄鳥因體羽黑白相間,又名白秋沙鴨。在候鳥中,像斑頭秋沙鴨這種「黑白搭配」的種類很多,但是因為白秋沙鴨樣子可愛,常被稱為「熊貓鴨」。
3月4日,記者就此向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錦州志願者聯盟了解斑頭秋沙鴨在我市的遷徙棲息情況。據負責人餘煉介紹,冬季在小凌河口有部分水域長年不凍,每年都有斑頭秋沙鴨大約二三十隻越冬。它是一種分布較廣的候鳥,去年11月底,我市野保志願者觀察有斑頭秋沙鴨遷徙抵達錦州越冬,除了小凌河下遊外,錦凌水庫、女兒河、大凌河等處都有。它的學名為斑頭秋沙鴨,百姓常稱其白秋沙鴨。披「熊貓裝」的斑頭秋沙鴨為雄性,身體白色、頭部上端棕色的為雌性。往年斑頭秋沙鴨在小凌河一般三月中旬前就北遷了,在大凌河遷徙要晚些,在4月初還能看到。這些可愛的精靈不僅給城市增添了美麗和生機,也給人們帶來了快樂。
據餘煉介紹,錦州是斑頭秋沙鴨的主要越冬地之一,雖然在錦州自然水體比較常見,但是它一般不進市區,在人口密集的主城區比較罕見,他巡護中在市區沒有看到過。目前錦州主要有三種秋沙鴨,為「三有」保護動物(即有重要的生態、科研和社會價值),除斑頭秋沙鴨以外,另兩種為普通秋沙鴨和紅胸秋沙鴨。秋沙鴨中,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秋沙鴨最為珍貴,目前在錦州地區沒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