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朱老伯藏有有一些民國紙幣、藍夾纈、耕種工具ma礧錘。近日,他這些「寶貝」捐贈給文物部門。
今年80歲的朱老伯是柳市鎮後西村人,是樂清1955年首批義務兵之一,曾參加過解放大陳島戰役,退伍後他種種地,偶爾做些手藝活補補缸。
今年老伴去世,他開始擔心自己收藏的幾樣「寶貝」以後無人好好保存,因此他多次詢問村裡退休的老書記高老伯,希望有一個保管它們的地方。「前不久,我看到樂清日報刊發的《就要退休了,保管二十多年的古籍想捐給國家》後,就想到把這些物件捐給博物館。」高老伯說。
8月27日上午,朱老伯攜帶著民國紙幣、藍夾纈、MA礧 錘來到市博物館。記者了解到,這些民國紙幣是朱老伯年輕時收藏的。藍夾纈是他老伴的陪嫁,一直沒有用過。這個MA礧錘有幾百年的歷史,從他曾太婆那時就在使用,年輕時,他也用它來碎土。「村裡的土地屬於黏性土質,一般的鋤頭敲不碎,只能碎成一大塊一大塊,不利於耕種,後來長輩們就發明了MA礧錘,它能將土地敲得很碎很均勻。因為好用,一直流傳到我這代。但是大家都不種地後,如何保存就成了難題。」朱老伯希望「寶貝」能有「新家」。
市博物館副館長周開陽告訴記者:老革命軍人朱老伯帶來的民國紙幣共10張,其中民國19年關金貳佰伍拾元的紙幣較為稀少;藍夾纈具有典型的樂清地方傳統特色,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碎土工具MA礧錘現在已經非常少見,是反映樂清傳統農耕文化的典型農具,也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這件物件豐富了博物館的館藏種類,為博物館新館的陳列布展提供了具有特色的藏品。
當日,給「寶貝」拍了照,接過收藏證書後,朱老伯終於了卻心願,非常開心。
■董露露
■照片由高元明、市博物館提供。
感動我的不是寶貝有多貴重,而是捐獻者的這份心意。同意的請點Z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