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雖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只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未來發展仍然任重道遠。目前遺體捐獻最大的問題筆者覺得有以下幾點(供參考):
首先一個原因是許多遺體捐獻的潛在人群根本不知道有遺體捐獻這事!
反倒是幾年內最不可能捐獻的學生群體最了解遺體捐獻,也最有捐獻意願。
所以遺體捐獻的阻礙是宣傳不夠,宣傳不是說服一個不想捐獻的人捐獻遺體,而是讓廣大人群知道遺體捐獻這事,我國人口基數這麼大,如果有足夠大的宣傳最終實現捐獻的人數也就多了。
此外還兩個原因,一個是傳統的「全屍」思想,另一個是親情的羈絆。
我們的文化一直都是崇尚「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這種文化在我們的心中已經根深蒂固了,所以遺體捐獻最大的阻礙也是我們的傳統思想。很多人聽到遺體捐獻就會聯想到自己死後還要被「千刀萬剮」,無法獲得「全屍」,打心底裡就不認同遺體捐獻,也就根本不會有遺體捐獻的意願了,甚至提都不能提。
其次是一些以為自己積極接納了遺體捐獻這個「新鮮事物」但實際上還是沒有。據相關調研統計,在對遺體捐獻有一點了解的人群中,各年齡段的大多數人表示可以捐獻自己的遺體,但是完全反對自己的家人捐獻遺體。這就是典型的「我以為我可以,但實際上我不行」。屍體和骨灰對於中國人的意義是重大的,不僅僅是對於本人的意義,也是家人對逝去之人的念想,因為你的屍體不僅承載著你的意願,還承載著家人的感情。於是可能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我想捐,我家裡人反對;親近的人想捐,我又捨不得,最終導致絕大多數人本來也不是很堅定,既然家裡人反對,那我乾脆別捐了,省的麻煩。
再次一個是目前法律無法解決、同時也是技術問題。第一,如何確保自然人系自願而非其他任何原因的捐獻。答案是目前沒有辦法,如果器官和人體買賣合法化,我可能見不到明天的太陽,你的腎臟,心臟,骨髓等等會被明碼標價。當你的生命權無法得到保障的時候,你會在乎其他人的生死嗎?
最後一個原因是經費不足,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所需經費有兩大塊:基本工作經費和善後服務經費。基本工作經費主要指宣傳、培訓及辦公和工作人員費用,善後服務經費主要包括對家庭困難的捐獻者家屬給予必要的救助、遺體安葬、緬懷紀念的費用,以及建立紀念園、紀念林所需的資金投入。
綜合以上幾點來看,中國關於器官捐獻的法律與道德層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是一項社會性、系統性的工作,涉及法律、醫學、倫理、道德等方面,需要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由司法、衛生、民政、紅十字等通力配合,形成一個樂於捐獻、尊重捐獻者的社會大氛圍。只有這樣,我國人體器官來源不足的問題才能得到徹底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