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體捐獻最大的阻礙是什麼?

2021-02-23 白事一點通

近年來,我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雖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只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未來發展仍然任重道遠。目前遺體捐獻最大的問題筆者覺得有以下幾點(供參考):

首先一個原因是許多遺體捐獻的潛在人群根本不知道有遺體捐獻這事!

反倒是幾年內最不可能捐獻的學生群體最了解遺體捐獻,也最有捐獻意願。

所以遺體捐獻的阻礙是宣傳不夠,宣傳不是說服一個不想捐獻的人捐獻遺體,而是讓廣大人群知道遺體捐獻這事,我國人口基數這麼大,如果有足夠大的宣傳最終實現捐獻的人數也就多了。

此外還兩個原因,一個是傳統的「全屍」思想,另一個是親情的羈絆。

我們的文化一直都是崇尚「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這種文化在我們的心中已經根深蒂固了,所以遺體捐獻最大的阻礙也是我們的傳統思想。很多人聽到遺體捐獻就會聯想到自己死後還要被「千刀萬剮」,無法獲得「全屍」,打心底裡就不認同遺體捐獻,也就根本不會有遺體捐獻的意願了,甚至提都不能提。

其次是一些以為自己積極接納了遺體捐獻這個「新鮮事物」但實際上還是沒有。據相關調研統計,在對遺體捐獻有一點了解的人群中,各年齡段的大多數人表示可以捐獻自己的遺體,但是完全反對自己的家人捐獻遺體。這就是典型的「我以為我可以,但實際上我不行」。屍體和骨灰對於中國人的意義是重大的,不僅僅是對於本人的意義,也是家人對逝去之人的念想,因為你的屍體不僅承載著你的意願,還承載著家人的感情。於是可能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我想捐,我家裡人反對;親近的人想捐,我又捨不得,最終導致絕大多數人本來也不是很堅定,既然家裡人反對,那我乾脆別捐了,省的麻煩。

再次一個是目前法律無法解決、同時也是技術問題。第一,如何確保自然人系自願而非其他任何原因的捐獻。答案是目前沒有辦法,如果器官和人體買賣合法化,我可能見不到明天的太陽,你的腎臟,心臟,骨髓等等會被明碼標價。當你的生命權無法得到保障的時候,你會在乎其他人的生死嗎?

最後一個原因是經費不足,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所需經費有兩大塊:基本工作經費和善後服務經費。基本工作經費主要指宣傳、培訓及辦公和工作人員費用,善後服務經費主要包括對家庭困難的捐獻者家屬給予必要的救助、遺體安葬、緬懷紀念的費用,以及建立紀念園、紀念林所需的資金投入。

綜合以上幾點來看,中國關於器官捐獻的法律與道德層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是一項社會性、系統性的工作,涉及法律、醫學、倫理、道德等方面,需要在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由司法、衛生、民政、紅十字等通力配合,形成一個樂於捐獻、尊重捐獻者的社會大氛圍。只有這樣,我國人體器官來源不足的問題才能得到徹底改觀。

相關焦點

  • 【捐獻事跡】金華5個月寶寶,病逝捐獻遺體,金華開發區實現首例遺體捐獻.
    1月23日晚,金華開發區首例遺體捐獻在金西醫院實現。
  • 關注丨遺體器官捐獻「再生之力」有多強?大數據為你揭開神秘面紗(內有福利)
    遺體器官捐獻是一種「再生之力」,非常珍貴,但是捐獻難度有多大你知道嗎?下面請跟隨小編一睹調研報告中的大數據吧!我國實行遺體捐獻已經有20餘年了,人體器官捐獻也有6年,但民眾遺體捐獻的意願仍不見提升。目前遺體捐獻登記人數僅佔我國人口總數的0.01%左右,實際捐獻的遺體僅佔登記人數的4%~20%,說明很多人對遺體器官捐獻並不了解。從各個角度來看,不知道如何去捐獻仍是最大的一個阻礙,所以下一步工作的重點還是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網絡、微信等途徑宣傳,讓更多的人清楚捐獻流程。
  • 【小編推薦】常德女子想成立遺體器官捐獻協會 期待您的加入!
    34歲的金英是一名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症(重度阻力型)患者,去年她向市紅十字會提出了器官捐獻的申請。如今,她想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成立一家遺體器官捐獻協會,號召大家加入,以此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和生活。早在2007年,金英就萌生了將來把遺體或者器官捐獻出去的想法。那一年,一個朋友捐獻骨髓讓另一個生命重獲新生的故事令她深受觸動,可因父母反對,加之對器官捐獻不甚了解,只得作罷。
  • 傳遞生命大愛的人體器官(遺體)捐獻志願者——蘭玉芹
    ,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李潔,德陽市紅十字會三獻工作者趙峻。一次偶然的機會,蘭阿姨得知自己的同事夫妻倆登記成為了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自己很好奇,也很有觸動。在對遺體捐獻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後,2014年在德陽市紅十字會登記成為遺體(眼角膜)捐獻志願者,如今的蘭阿姨長期在社區積極主動協助紅十字會對三獻工作進行宣傳科普,協助幫忙送表登記等,開展社區宣傳登記活動時也積極號召社區居民踴躍參與,帶動周圍十餘名社區居民登記成為人體器官(遺體)捐獻志願者,常年來不求回報,熱心於人道公益事業。
  • 現實中的器官、遺體捐獻與民法典1006條的衝突
    《民法典》第1006條規定:「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有權依法自主決定無償捐獻其人體細胞、人體組織、人體器官、遺體。
  • 爭 議 遺體器官捐獻 如果是你,你捐麼?
    29日,柳州市首次為20多名逝世後捐獻遺體、器官及組織的逝者舉行追思會,捐獻者家屬、紅十字會志願者一起追憶逝者奉獻精神,表達對他們的崇高敬意和無限哀思。29日下午,在柳州市殯儀館舉行的遺體器官捐獻者追思會上,禮儀人員手捧捐獻者遺像走進悼念廳。
  • 博愛培華 健康同行 | 遺體與器官捐獻線上知識競賽
    但有一種愛,它超越了血緣,超越了親情、友情和愛情,能夠寫出這種大愛的人就是「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們」。人體與器官捐獻就是當一個人去世時,將其功能良好的器官以自願、無償的方式捐獻給國家人體器官捐獻管理機構,用於救治因器官衰竭而需器官移植的患者,使其能夠延續生命,改善未來生活質量,並且能繼續貢獻社會。
  • 蕪湖66歲老人自願離世後捐獻遺體 想造福社會
    對社會來說,遺體捐獻對醫療衛生事業有極大的貢獻;對個人而言,也是一種高尚人格的體現。不久前,弋江區馬塘街道藍灣半島小區66歲居民張國松,收到了省紅十字會發來的榮譽證書,表彰他自願在逝世後捐獻遺體(角膜),稱這是「高尚的人道奉獻精神」的行為。日前,記者見到了張國松。眼前的老人很瘦,頭髮全部發白,但他說自己身體不錯。
  • 日照女教師無償捐獻遺體,讓5名患者獲「重生」!
    2020年4月10日,日照市五蓮縣第二例器官遺體無償捐獻者王秀奎,在山東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重症監護室堅持了四天,走完了她人生的最後一程,將生命定格在了52歲。她的家人強忍悲痛,按照她生前的意願進行了器官和遺體捐獻程序,完成了她最後的遺願。
  • 你了解器官捐獻嗎,紅十字會器官捐獻怎麼辦手續?
    問題一:捐獻器官對捐獻人本人有什麼要求?對年齡等有要求嗎?答:滿十八周歲且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可以捐獻活體器官,捐獻前應當有同意捐獻的書面證明。捐獻人捐獻活體器官,應當不危害其生命安全。問題二:如果沒有同意捐獻的書面證明,能捐獻器官嗎?又應符合哪些條件?
  • 乾貨第二彈|國內醫學院遺體捐獻情況匯報(上海以外地區)
    [1] 新京報:北京遺體捐獻17年 多重困境待解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6 04/06/content_629520.htm?8A%E9%95%BF%E9%9D%92%E5%9B%AD%E3%80%8A%E7%94%9F%E5%91%BD%E3%80%8B%E8%BF%BD%E6%80%9D%E4%BC%9A/[3] 北京市長青園骨灰林基地 http://www.beijinglingyuan.com/lydq/1257.html[4] 王乃利,穆瑞民,張迪,徐園園,寇印華,曹承剛,馬超.做好遺體捐獻
  • 神東一礦工正值壯年,卻籤下遺體和器官捐獻同意書!原因是…
    「我要捐獻造血幹細胞,救更多的白血病患兒。」護士怔了一下,儘管醫學上說捐獻造血幹細胞對提供者的身體健康不會產生不良影響,但平時捐獻的人卻不是很多,尤其是中年人更是少之又少。護士回頭仔細打量了一番肖永偉,發現這個中年人額頭白淨,說話或者不說話時,眼角總是向上彎起。給肖永偉抽血後,護士告知他,血液採集完後,需要編號入庫。
  • 知乎萬贊:如果我的遺體捐獻解剖,使用完畢後會被火化還是把我扔在垃圾桶裡?
    醫學院對遺體捐獻的整個流程都有嚴格的標準和儀式,不可能當成垃圾,一般會做成人體標本,成為我們行醫路上的大體老師,哪怕是內部器官損壞嚴重(如車禍碾壓、墜樓等機械性損傷),我們也會保持最大的尊重與敬仰讓遺體得到妥當的安排。
  • 器官捐獻流程
    中國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工作按照捐獻過程和主要內容共分報名登記、捐獻評估、捐獻確認、器官獲取、器官分配、遺體處理、緬懷紀念、困難救助等
  • 河北一教師因病去世捐獻遺體器官 學生稱其像大哥
    河北一教師因病去世捐獻遺體器官 學生稱其像大哥 2015-01-09 19:13:5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他是保定2014年的第2例遺體捐獻者,他的生前遺願,是將遺體和器官全部捐獻給需要的人,他就是河北科技學院經濟管理系教師華寶山。  2014年12月30日,華寶山因罕見的「溶血性貧血病」告別了他32歲的青春歲月,告別了9年教學生涯,這天距離2015年元旦僅剩1天。
  • 器官捐贈者必須符合哪些標準,才可以捐獻遺體?
    在我國,每年大約有150多萬人需要接受器官供體才能繼續生命的延續,但是最終只有約1萬人能夠得到他人捐獻的器官而繼續自己的生命
  • 湖南懷化:一場人體器官捐獻宣傳活動,讓我們重新定義了人體捐獻
    器官捐獻,是指自然人生前自願表示在死亡後,由其執行人將遺體的部分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或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獻意願的自然人死亡後,由其直系親屬將遺體的全部或部分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的行為。為了表揚捐獻者的無私奉獻、遺愛人間的精神, 2008年5月8日,廣東省紅十字會在增城市萬安園公墓設立了紅十字紀念園,對於規範遺體器官捐獻工作,引導民眾移風易俗、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18年8月5日,英國衛生部發表聲明,英格蘭有望從2020年開始實施新的器官捐獻制度,把現行的「告知同意」制改為「默認同意」制。
  • 福建舉辦音樂詩會追思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者
    (東南網記者陳楠攝)  廈門網訊 據東南網報導(記者陳楠)今天上午,由福建省紅十字會和福州市紅十字會聯合主辦的「生命如花」——2019年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者音樂追思悼念活動在三山陵園舉行。省、市紅十字會有關領導和歷年捐獻者家屬、報名登記者、醫學生和社會各界代表450餘人參加追思悼念活動,深切緬懷遺體器官捐獻者。
  • 公民器官捐獻意願調查
    結果及分析:絕大多數的參與者(佔94%,98人)表示在必須的情況下,願意接受別人捐獻的器官,僅有4%(4人)和2%(2人)的人的表示不能接受和沒有考慮清楚。          第二個問題:"如果死亡不可避免,您願意去世後捐獻遺體或器官用於醫學之用嗎?"
  • 「我們把能捐獻的選項全都打了勾!」
    「捐獻遺體的想法在我腦海裡已經存在很久了,當時還怕老伴不同意,沒想到他不僅支持,還願意和我一起完成這個心願。」王琴玉一邊說,一邊操持著手裡的活兒,她為老伴感到驕傲。  2018年10月,王琴玉從《德陽晚報》上看到一則《特殊的重陽禮物:老夫婦共同申請捐獻遺體》的報導後,內心深受觸動,「這對夫婦也是我們的老主顧,平時街坊鄰居大家相處得很好,得知他們捐獻了自己的遺體,我也覺得這樣很好,人固有一死,死了還可以為社會做貢獻,當時我就想以後我也要這樣做。」  「我聽了就很支持她的想法,人死後將遺體器官捐獻給社會,這樣可以幫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