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愛致敬!神東一礦工正值壯年,卻籤下遺體和器官捐獻同意書!原因是…

2021-02-11 圖說神東

  將愛心款送給白血病患兒彤彤後,肖永偉的心依然久久不能平靜,沒事的時候,他就反覆上網查詢關於白血病治療的方法,發現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是目前治療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血液腫瘤的較為有效和理想的方法。此時,一個大膽的想法漸漸在他心中出現。

  一天,肖永偉在公園晨練,遠遠看見紅十字會正在進行義務獻血活動。望著那鮮紅的橫幅,肖永偉在原地來回踱步了幾分鐘。頭,突然一昂,大步走向獻血車。「我要捐獻造血幹細胞,救更多的白血病患兒。」護士怔了一下,儘管醫學上說捐獻造血幹細胞對提供者的身體健康不會產生不良影響,但平時捐獻的人卻不是很多,尤其是中年人更是少之又少。護士回頭仔細打量了一番肖永偉,發現這個中年人額頭白淨,說話或者不說話時,眼角總是向上彎起。給肖永偉抽血後,護士告知他,血液採集完後,需要編號入庫。患者需要時就到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中檢索,初配成功後,就會通知捐獻者進行身體檢查、並做高分辨。這也就意味著,此後,肖永偉要隨時做好準備,隨時為有需要的人捐獻造血幹細胞。

  當一切事宜交代清楚後,護士發現肖永偉坐在那並沒有要離開的意思。

  護士疑惑地問:「您後悔了?」

  「不,我是想問問,我將來還想捐獻遺體和器官,這個需要怎麼做?」

  護士瞪大眼睛,再次問:「您是遇到什麼難事了嗎?」

  「不,我是想,人最不可預知的就是明天,人死了,大腦做不了事了,那就讓自己的身體繼續服務,讓更多的人好好活著。」

  「你想清楚了,在我們這可以直接籤訂《遺體和器官捐獻同意書》,籤訂了再不可以反悔了。」護士再次提醒到。

  肖永偉認真地點點頭,堅定地籤訂了《遺體和器官捐獻同意書》。

相關焦點

  • 大愛!日照女教師無償捐獻遺體,讓5名患者獲「重生」!
    2020年4月10日,日照市五蓮縣第二例器官遺體無償捐獻者王秀奎,在山東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重症監護室堅持了四天,走完了她人生的最後一程,將生命定格在了52歲。她的家人強忍悲痛,按照她生前的意願進行了器官和遺體捐獻程序,完成了她最後的遺願。
  • 「遺愛人間」六周年 致敬器官捐獻的天使們
    文/幫女郎 雯婉截止到現在,共有350名志願者實現了器官捐獻,其中164名長眠在長沙鳳凰山陵園,在感恩他們的大愛無私時,幫女郎和V客們用這朵代表著延續和永恆的「藍色生命花」,向他們致敬。生命花是由4顆愛心組成的,象徵著一個生命的重生。
  • 爭 議 遺體器官捐獻 如果是你,你捐麼?
    29日,柳州市首次為20多名逝世後捐獻遺體、器官及組織的逝者舉行追思會,捐獻者家屬、紅十字會志願者一起追憶逝者奉獻精神,表達對他們的崇高敬意和無限哀思。截至今年3月20日,柳州市共完成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20例,眼角膜捐獻9例,遺體捐獻8例,共捐獻心臟3個,肝臟18個,腎臟38個,眼角膜16對。這20例中,有4位女性,16位男性,其中有6人是交通事故受害人死亡後捐獻器官。他們當中有稚嫩的孩子,有耄耋老人,也有正值人生盛年的爸爸或者媽媽。
  • 器官捐獻流程
    中國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工作按照捐獻過程和主要內容共分報名登記、捐獻評估、捐獻確認、器官獲取、器官分配、遺體處理、緬懷紀念、困難救助等
  • 十大公證案例 | 親屬活體器官捐獻同意書公證
    (一)公證申請主體的審查1.要重點審查捐獻人是否年滿十八周歲且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2.公證員應搜集證據材料證明捐獻人、接受人二者之間的關係,活體器官的接受人限於活體器官的配偶、直系血親或者三代以內旁系血親,或者有證據證明與活體器官捐獻人存在因幫扶等形成親情關係的人員。
  • 傳遞生命大愛的人體器官(遺體)捐獻志願者——蘭玉芹
    ,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李潔,德陽市紅十字會三獻工作者趙峻。一次偶然的機會,蘭阿姨得知自己的同事夫妻倆登記成為了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自己很好奇,也很有觸動。在對遺體捐獻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後,2014年在德陽市紅十字會登記成為遺體(眼角膜)捐獻志願者,如今的蘭阿姨長期在社區積極主動協助紅十字會對三獻工作進行宣傳科普,協助幫忙送表登記等,開展社區宣傳登記活動時也積極號召社區居民踴躍參與,帶動周圍十餘名社區居民登記成為人體器官(遺體)捐獻志願者,常年來不求回報,熱心於人道公益事業。
  • 生命之約,大愛傳遞 | 器官捐獻與移植進展喜人.
    很多人會誤解,以為死後捐獻器官就意味著遺體會被用作醫學研究,會被解剖,這是把器官捐獻和遺體捐獻混為一談了。遺體捐獻一般是捐獻者遺體捐給醫療單位或者醫學院校,進行科研、教學之用。器官捐獻只是在人去世後,摘取可用的器官,用以救治他人的生命。目前,可用於移植的器官有心臟、肺臟、肝臟、腎臟、胰腺、小腸等。
  • 湖南懷化:一場人體器官捐獻宣傳活動,讓我們重新定義了人體捐獻
    11月7日上午,由湖南懷化市紅十字會和鶴城區紅十字會主辦的「生命之約·大愛傳遞」——懷化市2020年人體器官捐獻宣傳暨應急救護知識普及培訓活動圓滿舉辦
  • 博愛培華 健康同行 | 遺體與器官捐獻線上知識競賽
    愛有很多種詮釋,從字面和字義上體會它都會給人以溫暖,給人以欣慰,給人以最貼心的感動。
  • 現實中的器官、遺體捐獻與民法典1006條的衝突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迫、欺騙、利誘其捐獻。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據前款規定同意捐獻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也可以訂立遺囑。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獻的,該自然人死亡後,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共同決定捐獻,捐獻應當採用書面形式。」這一條實際上繼承了《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第八條的規定:「捐獻人體器官的公民應當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 今天,我們向每一位遺體器官捐獻者致敬!(附視頻)
    捐獻兒子角膜和遺體:把愛留下,讓生命永續活動現場,已捐獻遺體(器官)志願者的家屬們心情略顯沉重,文藝博的父親文兵一度哽咽,他對兒子的離開依然難以釋懷。「讓兒子以另一種方式活著,把愛留下,讓生命永續!」強忍失去兒子的悲痛,文兵做出一個令人欽佩的決定,將孩子的眼角膜捐出救人,將兒子的遺體捐獻給給醫學院。文兵是海南五指山市人,因為他和藝博的母親都是地貧基因攜帶者,文藝博很不幸成為重型地貧患兒。所以,兒子出生的這14年來,文兵一邊奔走打工救兒,一邊義務宣傳地中海貧血症防控知識,以親身經歷告訴他人要重視婚檢和孕檢。他曾走遍了海南18個市縣去宣傳地貧防控。
  • 你了解器官捐獻嗎,紅十字會器官捐獻怎麼辦手續?
    問題一:捐獻器官對捐獻人本人有什麼要求?對年齡等有要求嗎?答:滿十八周歲且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可以捐獻活體器官,捐獻前應當有同意捐獻的書面證明。捐獻人捐獻活體器官,應當不危害其生命安全。問題二:如果沒有同意捐獻的書面證明,能捐獻器官嗎?又應符合哪些條件?
  • 【小編推薦】常德女子想成立遺體器官捐獻協會 期待您的加入!
    34歲的金英是一名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症(重度阻力型)患者,去年她向市紅十字會提出了器官捐獻的申請。如今,她想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成立一家遺體器官捐獻協會,號召大家加入,以此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和生活。早在2007年,金英就萌生了將來把遺體或者器官捐獻出去的想法。那一年,一個朋友捐獻骨髓讓另一個生命重獲新生的故事令她深受觸動,可因父母反對,加之對器官捐獻不甚了解,只得作罷。
  • 器官捐贈者必須符合哪些標準,才可以捐獻遺體?
    由此可以看出,在器官如此缺乏的今天,希望更多的死者器官能夠被有效利用也是顯得十分重要的,但是事實並非想像中的那麼簡單,「捐獻」還必須先通過法律和倫理等方面的審查,只有符合要求的患者才能夠進行自身的捐獻。那麼,對於能夠有資格捐獻的患者,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標準呢?
  • 遺體捐獻最大的阻礙是什麼?
    近年來,我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雖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只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未來發展仍然任重道遠。目前遺體捐獻最大的問題筆者覺得有以下幾點(供參考):首先一個原因是許多遺體捐獻的潛在人群根本不知道有遺體捐獻這事!反倒是幾年內最不可能捐獻的學生群體最了解遺體捐獻,也最有捐獻意願。
  • 關注丨遺體器官捐獻「再生之力」有多強?大數據為你揭開神秘面紗(內有福利)
    遺體器官捐獻是一種「再生之力」,非常珍貴,但是捐獻難度有多大你知道嗎?下面請跟隨小編一睹調研報告中的大數據吧!我國實行遺體捐獻已經有20餘年了,人體器官捐獻也有6年,但民眾遺體捐獻的意願仍不見提升。目前遺體捐獻登記人數僅佔我國人口總數的0.01%左右,實際捐獻的遺體僅佔登記人數的4%~20%,說明很多人對遺體器官捐獻並不了解。從各個角度來看,不知道如何去捐獻仍是最大的一個阻礙,所以下一步工作的重點還是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網絡、微信等途徑宣傳,讓更多的人清楚捐獻流程。
  • 紀念碑又鐫刻上45個名字,這些人值得致敬!
    遵義市遺體器官捐獻紀念碑於2019年5月開建,2020年9月落成,這裡是遺體器官捐獻者家屬寄託哀思、懷念親人的場所,也成為了社會公眾追思、緬懷瞻仰的平臺,更是銘記捐獻者大愛、傳承社會正能量的「精神家園」。
  • 建水首例器官捐獻,大愛讓生命延續!
    家屬同意做器官捐獻器官捐獻是在人體腦死亡以後,也就是整個大腦在不可逆狀態下,死亡的情況下,才進行捐獻的,捐獻者不會有任何意識和痛苦,一個捐獻者的器官可以拯救很多人的生命。  2015年 完成器官捐贈2766例  截止 2018年 完成器官捐獻6302例(全國範圍)位居世界第二位器官捐獻是一場陽光下的生命接力12月16日上午該患者的器官捐獻手術在建水縣人民醫院進行這是建水縣首例器官捐獻
  • 16歲漸凍症男孩去世前,數次懇求父母捐出器官……
    強忍喪子之痛,他的父親徐朋和母親林春桂在器官捐獻知情同意書上簽了字,遵從孩子生前的願望,捐出兒子的肝臟、雙腎和一對眼角膜。漢漢的大愛,讓三名徘徊在死亡邊緣的器官衰竭患者和兩位失明者,獲得了新生與光明。6歲查出罕見疾病無藥可醫2004年夏天,漢漢出生在武漢市江夏區一個普通農村家庭。父親徐朋和母親林春桂都只有初中文化,靠著打零工維持生活。2010年9月,漢漢開始上小學。
  • 法國器官捐獻新法:生前沒有提出反對 死後默認同意捐贈
    根據新規,除了選擇在官方渠道註冊為「主動退出」的人外,所有人都將默認成為器官捐獻者,不管家屬是否同意捐贈死者器官。據英國《衛報》報導,從2017年1月1日起,法國的器官捐獻新法正式生效。該法規設置了「預設默許」原則,也就是說,除了選擇在官方渠道註冊為「主動退出」的人外,所有人都將默認成為器官捐獻者,不管家屬是否同意捐贈死者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