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公證案例 | 親屬活體器官捐獻同意書公證

2021-02-11 山西司法

(一)公證申請主體的審查

1.要重點審查捐獻人是否年滿十八周歲且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2.公證員應搜集證據材料證明捐獻人、接受人二者之間的關係,活體器官的接受人限於活體器官的配偶、直系血親或者三代以內旁系血親,或者有證據證明與活體器官捐獻人存在因幫扶等形成親情關係的人員。

(二)申請人真實意思表示的審查

1.應當審查人體器官捐獻者是否自願,是否受到一些組織或者個人強迫、欺騙或者利誘。

2.應明確告知:公民對已經表示捐獻其人體器官的意願,有權予以撤銷。

3.應審核捐獻人對捐獻器官同意書的內容是否已清楚了解,是否明白其法律後果,籤署同意書是否是其真實意願表示等。

(三)合法性審查及告知

1.捐獻器官應當是自願、無償的。應審查雙方是否有非法交易行為,是否存在買賣器官的行為。

 2.應當遵守保密原則,公證人員對人體器官捐獻人、接受人的個人資料及隱私應當保密。

 3.辦理公證過程中,公證員應向捐贈者及其家人告知器官移植的相關法律規定,以及器官捐獻人、接受人的權利和義務。

器官捐獻人在自願無償的原則下捐獻自己的器官,更多地體現的是一種血濃於水的親情奉獻精神,而同時器官捐獻人也享有生命健康權,如果因器官移植髮生對其身體健康、生理機能、身體完整性的損害,這種損害將是不可逆轉的,所以從公平的角度,法律對器官捐獻人的權利予以全面的保護。這種全面的保護一方面在於保障器官捐獻人自願無償依法捐獻自己器官的權利,另一方面更在於保障器官捐獻人依法撤回器官捐獻意思的權利。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第十一條;

2.《公證程序規則》第五十四條;

3.《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第八條、第十條。

人體器官移植:是指摘取人體器官捐獻人具有特定功能的心臟、肺臟、肝臟、腎臟或者胰腺等器官的全部或者部分,將其植入接受人身體以代替其病損器官的過程。

相關焦點

  • 「活體器官捐獻」公證 體現人間真情
    隨後,我處郭學峰公證員與器官捐獻者電話取得了聯繫,器官捐獻者稱其來自湖南省XX市,她的女兒因患病需要做小腸移植手術方能挽回生命。為救自己的女兒,其願意將自己的部分小腸無償捐贈給女兒,在手術前醫院告知他們要到公證處辦理「親屬關係」「捐贈協議」、「聲明書」公證。在電話中,公證員詳細告知了辦理上述公證需提交的材料,並要求申請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及器官受捐人一起到公證處來辦理。
  • 你了解器官捐獻嗎,紅十字會器官捐獻怎麼辦手續?
    問題一:捐獻器官對捐獻人本人有什麼要求?對年齡等有要求嗎?答:滿十八周歲且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可以捐獻活體器官,捐獻前應當有同意捐獻的書面證明。捐獻人捐獻活體器官,應當不危害其生命安全。問題二:如果沒有同意捐獻的書面證明,能捐獻器官嗎?又應符合哪些條件?
  • ​江蘇入選2020年度「中國公證十大影響力新聞」的是......
    經報司法部批准中國公證協會和法治日報社聯合主辦了2020年度「中國公證十大影響力新聞」評選活動日前,評選結果揭曉「江蘇出臺《遠程視頻公證規範》明確業務適用情形」新聞案例獲評2020年度「中國公證十大影響力新聞」↓↓↓
  • 公證案例 | 公證提存 破解法院訴訟執行難題
    自2018年5月市高級人民法院、市司法局聯合印發《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  重慶市司法局關於開展公證參與人民法院司法輔助事務試點工作的通知》,啟動公證參與司法輔助事務試點工作以來,我市公證行業立足自身職能優勢,充分發揮公證在社會矛盾多元化解、助力司法體制改革中的作用,不斷推進司法輔助事務試點探索,取得了明顯成效。
  • 器官捐獻流程
    中國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工作按照捐獻過程和主要內容共分報名登記、捐獻評估、捐獻確認、器官獲取、器官分配、遺體處理、緬懷紀念、困難救助等
  • 法國器官捐獻新法:生前沒有提出反對 死後默認同意捐贈
    根據新規,除了選擇在官方渠道註冊為「主動退出」的人外,所有人都將默認成為器官捐獻者,不管家屬是否同意捐贈死者器官。據英國《衛報》報導,從2017年1月1日起,法國的器官捐獻新法正式生效。該法規設置了「預設默許」原則,也就是說,除了選擇在官方渠道註冊為「主動退出」的人外,所有人都將默認成為器官捐獻者,不管家屬是否同意捐贈死者器官。
  • 出生公證
    ②如申請人出生年代較早尚沒有出生醫學證明的,應提供能夠反映親屬關係的公安機關戶籍底冊、出生人口申報資料、獨生子女證、人事檔案存放單位出具的檔案複印件等親屬關係證明材料。3.申請人生父母的身份證明(身份證、戶口簿。如父母已故的,需提供死亡證明)。
  • [EASL訪談]活體肝臟移植器官捐獻倫理下的東方與西方
    對於未成年人來說,毫無疑問的是均傾向於活體肝移植。然而對於成年人來說有所不同,西方國家實施的活體肝移植非常少,而在東方國家則非常常見。其中的主要原因不是手術適應證的問題,而是因為西方國家的屍體器官供體遠遠少於東方。然而需要明確的是,活體肝移植並不是屍體肝移植的取代方法,而應該是屍體肝移植的一個補充,即在無法獲得屍體肝臟的情況下才實施。
  •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管理辦法
    (一)經所在單位推薦,擬註冊人員填寫《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報名表》(附件1),由省級紅十字會審核通過後報國家管理中心;(二)參加國家管理中心組織的協調員入職培訓,接受綜合測評,測評合格者取得培訓合格證書;(三)擬註冊人員取得培訓合格證書後,由本人填寫《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登記註冊表》(附件2),經所在單位同意,由省級紅十字會審核批准,進行登記註冊;
  • 瑞士對器官捐獻的需求達到歷史最高峰
    法國從2017年元旦起引入「預設默許」器官捐獻新法,而瑞士仍然需要捐獻者或其親屬明確表示同意,才能捐獻器官。
  • 公證知識 | 出生公證&出生證公證
    一、作用(一)出生公證是公證機構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依法對其出生的事實予以證明的行為,屬於個人事實類公證。(二)出生證明公證也就是出生醫學證明公證,是公證處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對其持有的相關醫學機構出具的出生醫學證明的真實性予以證明的行為,屬於個人持有的證照類公證。
  • 遺囑公證「13問答」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公證遺囑的效力優先於其他形式的遺囑。★申辦遺囑公證,立遺囑人應當親自到公證處辦理。★ 立遺囑人要求撤銷、變更原公證遺囑或重新再立公證遺囑的,應該按相應公證程序辦理,並退回全部遺囑公證書原件。★ 證明材料準備齊全後,需要與公證員預約時間辦理。★ 兩個以上的立遺囑人申辦遺囑公證的,應當分別設立遺囑。
  • 神東一礦工正值壯年,卻籤下遺體和器官捐獻同意書!原因是…
    「我要捐獻造血幹細胞,救更多的白血病患兒。」護士怔了一下,儘管醫學上說捐獻造血幹細胞對提供者的身體健康不會產生不良影響,但平時捐獻的人卻不是很多,尤其是中年人更是少之又少。護士回頭仔細打量了一番肖永偉,發現這個中年人額頭白淨,說話或者不說話時,眼角總是向上彎起。給肖永偉抽血後,護士告知他,血液採集完後,需要編號入庫。
  • 現實中的器官、遺體捐獻與民法典1006條的衝突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迫、欺騙、利誘其捐獻。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據前款規定同意捐獻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也可以訂立遺囑。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獻的,該自然人死亡後,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共同決定捐獻,捐獻應當採用書面形式。」這一條實際上繼承了《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第八條的規定:「捐獻人體器官的公民應當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 出生醫學證明公證
    5.如委託他人代辦,還需提供受託人的身份證件及委託書;未成年人由父/母代為辦理的,還應提供父/母身份證明及親屬關係證明材料。 6.如果您所提供的證據材料不足以證明所申辦公證事項時,請根據公證員的要求補充證明材料。請注意:由於申請人的具體情況有所不同,故具體所需材料以公證員現場諮詢為準。
  • 您對出生公證知多少?我們一起來聊聊
    公證員告訴張先生,這類情況是正常的,因為我國從1996年才開始使用出生醫學證明,之前沒有出生醫學證明的人,可以憑藉獨生子女證辦理公證。(如沒有獨生子女證,還可到申報出生的派出所調取老戶籍底根,或調取自己、父母的人事檔案證明自己與父母的親屬關係。)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出生公證這件事兒。
  • 辦理出生公證需要什麼材料?沒有出生醫學證明,如何辦理出生公證?
    在辦理出生公證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什麼是出生公證?
  • 「休眠存款」難繼承公證查詢解難題
    最近家裡急需用錢,邱某帶著身份證、被繼承人的死亡證明和親屬關係證明前往銀行,想取出這筆錢。可銀行告訴邱某,光有這些證明不行,根據銀行的相關規定,邱某隻能憑公證機構出具的《存款查詢函》查詢作為被繼承人的存款人在銀行的存款信息。然後通過公證,才能取出這筆錢。公證處工作人員根據邱某所帶材料迅速出具了《存款查詢函》。邱某憑《銀行查詢函》查詢到丈夫的存款信息,然後,到公證處辦理了繼承權公證。
  • 何為「公證」?何為「公證翻譯」?
    在德國辦理一些特定事宜時,經常會被要求提供德文的公證翻譯件。公證翻譯在德文中叫做「beglaubigte Übersetzung「, 即由在德國法院宣誓過的翻譯人員在翻譯件上簽字蓋章,申明保證翻譯的正確性和完整性,但是:並不能保證所翻譯的原文件的真實性和合法性。
  • 出國移民定居需要提供哪些公證文件?
    畢業證書、學位、成績單公證(此為三個公證事項,按不同要求予以公證)3. 未受刑事處分公證(無犯罪證明公證)4. 親屬關係公證5. 婚姻狀況公證6. 工作經歷公證7、其他根據不同國家或地區的要求而需要申辦的公證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