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建水首例器官捐獻,大愛讓生命延續!

2021-02-13 古城建水

12月10日

建水縣一名51歲的男性居民

在工作當中

因高血壓導致腦出血昏倒

建水縣人民醫院主任醫師梁偉告訴我們 

患者在工作當中突然倒地

送到醫院後

CT檢查發現病人腦幹出血

通過積極努力對症治療後

病人的病情持續惡化

出現了腦死亡

和家屬反覆溝通病情之後

家屬同意做器官捐獻

器官捐獻是在人體腦死亡以後,也就是整個大腦在不可逆狀態下死亡的情況下,才進行捐獻的,捐獻者不會有任何意識和痛苦,一個捐獻者的器官可以拯救很多人的生命。

  2015年 完成器官捐贈2766例

  截止 2018年 完成器官捐獻6302例

(全國範圍)

位居世界第二位

器官捐獻

是一場陽光下的生命接力

12月16日上午

該患者的器官捐獻手術

在建水縣人民醫院進行

這是建水縣首例器官捐獻

他總共捐獻出5個身體部位

可以挽救3個人的生命

讓2個人重見光明

2019年12月16日,上午8點半,人民醫院醫護人員正在認真仔細準備摘取器官的手術。

手術前

全體醫護人員默哀

向捐獻者90度深鞠躬

2019年12月16日,上午9點35分,捐獻者進手術室。

2019年12月16日,上午10點35分 ,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運送器官和組織的直升飛機,從昆明出發經過一小時的飛行,停落在建水縣人民醫院的廣場上,手術還在進行。

該案例的患者是建水重症ICU的一個病人,經過我們OPO(器官獲取組織)評估,達到臨床腦死亡的狀態,願意把所有的器官都奉獻出來,來挽救其他器官功能衰竭病人的生命。捐獻出來的器官是到了我們國家的分配系統進行分配的。現在已經完成了分配的工作,每個器官都分配到了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等待移植的病人。

最值得感謝的是捐獻器官的家屬,她們在沉痛的接受失去自己親人的同時,獻出她們的愛,我代表我們的中心,代表所有相關的醫務人員,對家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獲取了一個肝臟,兩個腎臟,兩枚眼角膜,現在我們獲取手術已經結束,器官和組織通過直升飛機轉移到昆明第一人民醫院,進行受體的移植手術。

2019年12月16日中午,12點20分  ,獲取器官手術結束,醫護人員將其護送上直升飛機。

2019年12月16日中午,12點30分,載有捐獻者5 個身體器官的直升機起飛。

全中國有30萬人口在等待器官移植,實際上每年大約只有一萬人能進行移植手術,也就是說有30個人,在等待一個器官,這種狀態會有29個病人在等待中死亡,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得到器官,能夠挽救他的生命,同時挽救他的家庭。

他的生命並未逝去

他把這條生命之舟

擺渡到了5個生命裡

以另一種方式

活著

相關焦點

  • 萬安退伍軍人意外過世 捐獻器官給生命「添彩」(組圖)
    縣委宣傳部和紅十字會走訪慰問許伍峰家屬許伍鋒的戰友為其捐款中國江西網吉安訊 通訊員謝星星、葉彥報導:「爸爸雖然走了,但是他的生命能在別人身上延續也許是長期的勞累,也許是從未顧及自己的身體狀況,讓年僅47歲的許伍峰,生命定格在了這一天.捐獻器官,大愛讓生命「延續」2019年2月18日,在ICU病房搶救了近半個月的許伍峰也未見好轉,當接到醫院的病危通知時,許伍峰的家人們悲痛不已。妻子廖瑞英想到,丈夫生前的遺願:如果我哪天不在了,就把我的全身器官捐獻出去,去幫助更多的人。
  • 生命之約,大愛傳遞 | 器官捐獻與移植進展喜人.
    什麼是器官捐獻?當一個人去世後,將功能良好的器官或組織以自願、無償的方式捐獻,用於救治因器官衰竭而需器官移植的患者,使其能夠延續生命、改善生活質量。器官捐獻就沒有全屍了嗎?並不是這樣。很多人會誤解,以為死後捐獻器官就意味著遺體會被用作醫學研究,會被解剖,這是把器官捐獻和遺體捐獻混為一談了。遺體捐獻一般是捐獻者遺體捐給醫療單位或者醫學院校,進行科研、教學之用。器官捐獻只是在人去世後,摘取可用的器官,用以救治他人的生命。目前,可用於移植的器官有心臟、肺臟、肝臟、腎臟、胰腺、小腸等。
  • 大愛!鎮雄首例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在昆明成功捐獻
    新時代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要堅持預防為主,創新方式方法,推進城鄉環境整治,完善公共衛生設施,大力開展健康知識普及,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貫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各環節,加快建設適應城鎮化快速發展
  • 「遺愛人間」六周年 致敬器官捐獻的天使們
    今年是「遺愛人間」六周年,上周六(3月28日),幫女郎和V客們帶著親手摺疊的藍色生命花,共同前往長沙鳳凰山陵園,參加「遺愛人間」器官捐獻者祭掃活動,把生命花獻給那些長眠地下的天使們。文/幫女郎 雯婉截止到現在,共有350名志願者實現了器官捐獻,其中164名長眠在長沙鳳凰山陵園,在感恩他們的大愛無私時,幫女郎和V客們用這朵代表著延續和永恆的「藍色生命花」,向他們致敬。生命花是由4顆愛心組成的,象徵著一個生命的重生。
  • 博愛培華 健康同行 | 遺體與器官捐獻線上知識競賽
    但有一種愛,它超越了血緣,超越了親情、友情和愛情,能夠寫出這種大愛的人就是「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們」。人體與器官捐獻就是當一個人去世時,將其功能良好的器官以自願、無償的方式捐獻給國家人體器官捐獻管理機構,用於救治因器官衰竭而需器官移植的患者,使其能夠延續生命,改善未來生活質量,並且能繼續貢獻社會。
  • 昭通一帥哥捐獻心臟,大愛讓上海患者重獲新生!
    在拯救生命的路上每一秒都至關重要!關於這枚心臟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 而這顆心臟是由一名40多歲的雲南昭通男子捐獻的它將從這裡送往上海開始生命的另一個旅程據了解,該器官捐獻者知道自己的病情救治不了之後,身前就告訴家屬,在自己去世後,自願無償捐獻全部器官以救治他人。
  • 湖南懷化:一場人體器官捐獻宣傳活動,讓我們重新定義了人體捐獻
    11月7日上午,由湖南懷化市紅十字會和鶴城區紅十字會主辦的「生命之約·大愛傳遞」——懷化市2020年人體器官捐獻宣傳暨應急救護知識普及培訓活動圓滿舉辦
  • 【新時代文明實踐】定州市愛心義工協會召開紅十字人體器官捐獻宣傳動員會
    關注器官捐獻,傳遞生命美意,為宣傳人體器官捐獻這項公益善事,進一步推進人體器官捐獻宣傳和志願服務工作開展,宣傳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普及人體器官捐獻知識,傳遞「器官捐獻,生命接力」理念,樹立良好的社會新風尚,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2020年11月25日,定州市愛心義工協會召開紅十字人體器官捐獻宣傳動員會。
  • 【活動預告】6·11中國器官捐獻主題活動日線上音樂節直播
    生命是一首歌充滿了熱愛與嚮往
  • 【熱點評析】器官捐獻,北大女博士最後的願望讓人淚奔
    「一個人活著的意義,不能以生命長短作為標準,而應該以生命的質量和厚度來衡量。得了這個病,活著對我是一種折磨和痛苦。我要有尊嚴地離開,爸爸和媽媽,你們要堅強地、微笑著生活,不要為我難過。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
  • 傳遞生命大愛的人體器官(遺體)捐獻志願者——蘭玉芹
    ,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李潔,德陽市紅十字會三獻工作者趙峻。一次偶然的機會,蘭阿姨得知自己的同事夫妻倆登記成為了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自己很好奇,也很有觸動。在對遺體捐獻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後,2014年在德陽市紅十字會登記成為遺體(眼角膜)捐獻志願者,如今的蘭阿姨長期在社區積極主動協助紅十字會對三獻工作進行宣傳科普,協助幫忙送表登記等,開展社區宣傳登記活動時也積極號召社區居民踴躍參與,帶動周圍十餘名社區居民登記成為人體器官(遺體)捐獻志願者,常年來不求回報,熱心於人道公益事業。
  • 23歲護士不幸離世,捐獻器官讓2人重獲新生
    全文633字,閱讀約需1.5分鐘 12月4日上午10時56分,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器官移植科護士於媛媛與病魔抗爭40多天後,生命停在了23歲。但她的大愛留在了人間——於媛媛捐獻的兩個腎臟器官將使2位腎衰竭患者重獲新生。媛媛的生命以另一種方式,延續了不同的人生。
  • 兒子遭遇車禍 公安縣大愛母親替子捐出身體器官
    視頻:兒子車禍去世 大愛母親捐獻愛子器官  荊州新聞網消息(記者 孫穎 賀夢秋)今年6月24日,公安縣藕池鎮積玉村村民湯林在一場意外中受傷,後因搶救無效去世。而他的家人忍著巨大的悲痛,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捐獻肝臟和腎臟,讓他人的生命得以延續。  30歲的湯林是家中唯一的兒子,有一個妹妹出嫁到貴州,家裡主要經濟來源就靠低保和繼父在外打工賺點辛苦錢。
  • 【正能量】我市首例器官捐贈:26歲湖北小夥車禍不治 捐出活體器官
    昨天傍晚,盧兵的家屬決定放棄醫治,並將盧兵的多個重要器官捐獻出來,讓需要器官的人好好活下去。 市醫院重症醫學科醫生 孫曉東:他是21號入院的,我們那天(傷員)進入院以後就給他搶救,手術之後就瞳孔放大,自主呼吸消失。到我們ICU之後,就慢慢判斷腦死亡。 進入市醫院ICU重症病房第三天,盧兵就被判定腦死亡,靠儀器維持呼吸和心跳。
  • 包頭一男子意外離世,器官捐獻讓3人重獲新生
    1月7日一臺特殊的手術在內蒙古包鋼醫院進行51歲男子因二次腦出血導致腦死亡家人在悲痛之餘決定捐獻他的器官
  • 巢湖市:90後接線員成器官捐獻志願者
    8月16日,巢湖市社會指揮調度中心接線員張欣晨收到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寄來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卡,光榮地成為該基金會「施予受
  • 一歲寶寶離世捐獻五個器官!九個月女寶移植肝臟「重生」
    但在悲傷籠罩時,父母做了一個偉大的抉擇:捐獻年幼女兒身上的器官挽救其他患者,讓那些家庭不再承受失親的悲傷。這帶著祝福的生命大愛,挽救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3位器官衰竭患者。1月27日,接受了肝臟移植手術的九個月大的女寶寶玲玲(化名)躺在浙大一院肝移植ICU病房裡,黑眼珠滴溜溜地轉動著,好像在找媽媽,而玲玲媽媽在ICU外期待著玲玲能快快康復,健健康康成長。
  • 【正能量】張信哲捐獻全身器官,張衛健隨身攜帶捐獻卡
    《笑聲傳奇》這個帶給觀眾很多歡樂的節目,近日在蔡明老師的助演下,賈冰憑著一部感人的小品《勸捐員》走上冠軍寶座。
  • 醫院爭分奪秒完成2例捐獻6臺大器官移植
    24小時,安醫大一附院器官移植團隊完成了2例肝臟移植手術、4例腎臟移植手術。4個家庭的大愛之舉,讓6個生命在這裡開始了他們嶄新的人生。一名6個月大的嬰兒被判定為腦死亡後,家長含淚捐出了孩子的肝臟、腎臟和角膜。肝臟被分配給了外地匹配的等待換肝的小朋友,兩隻幼小的腎臟移植到了一位腎衰竭的患者體內,幫助他重獲新生。
  • 器官捐贈者必須符合哪些標準,才可以捐獻遺體?
    在我國,每年大約有150多萬人需要接受器官供體才能繼續生命的延續,但是最終只有約1萬人能夠得到他人捐獻的器官而繼續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