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90後接線員成器官捐獻志願者

2021-02-23 巢湖報業傳媒

8月16日,巢湖市社會指揮調度中心接線員張欣晨收到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寄來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卡,光榮地成為該基金會「施予受」器官捐獻第1337778位志願登記者。

張欣晨是名90後青年,2018年她來到市社會指揮調度中心從事接線員工作以來,在平凡的崗位上一直兢兢業業努力工作,全面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她通過媒體看到許多人因感染新冠肺炎而逝去生命時,深深地感覺到生命的脆弱,於是萌發了捐獻器官的念頭,想儘自己的一份力量為社會做點貢獻。

在徵得父母同意後,6月13日,她義無反顧地在器官捐贈志願者登記網上註冊並獲批覆。張欣晨告訴記者,目前我國每年約有150萬患者急需器官移植,可每年器官移植手術僅有萬例左右,遠遠不能滿足臨床需要。「對那些器官衰竭患者來說,器官移植是延續生命的唯一希望。我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通過自己的捐獻能幫助需要的人,讓生命得以傳承。」張欣晨說。

市社會治理指揮調度中心負責人表示,器官捐獻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是造福人類的善舉,是社會文明的體現。

在得知張欣晨的義舉後,市調度中心非常支持,同時也向廣大市民發起倡議並呼籲,希望有更多群眾關心、關注、支持器官捐獻事業,了解器官捐獻、參與器官捐獻,加入到捐獻志願者的行列,為那些掙扎在生死線上的生命奉獻一片愛心,為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發揮積極作用。

來源:合晚巢湖晨刊,記者 嚴化文 文/圖

相關焦點

  • 身邊好人 | 巢湖這名90後美女接線員做了一件很酷的事!
    器官捐贈,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這是造福人類的善舉,是社會文明的體現。器官捐贈,是一個人去世後留給其他垂危病人的生命禮物,自己的生命在他人身上得到延續,也是對生命的更加尊重。捐獻器官,不僅是救死扶傷,也對醫學教育、疾病研究都有著現實的積極意義。
  • 傳遞生命大愛的人體器官(遺體)捐獻志願者——蘭玉芹
    ,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李潔,德陽市紅十字會三獻工作者趙峻。一次偶然的機會,蘭阿姨得知自己的同事夫妻倆登記成為了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自己很好奇,也很有觸動。在對遺體捐獻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後,2014年在德陽市紅十字會登記成為遺體(眼角膜)捐獻志願者,如今的蘭阿姨長期在社區積極主動協助紅十字會對三獻工作進行宣傳科普,協助幫忙送表登記等,開展社區宣傳登記活動時也積極號召社區居民踴躍參與,帶動周圍十餘名社區居民登記成為人體器官(遺體)捐獻志願者,常年來不求回報,熱心於人道公益事業。
  • 器官捐獻,這三種方式都很便捷
    「您願意在去世後捐獻器官嗎?」面對這個直白的問題,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 生命之約,大愛傳遞 | 器官捐獻與移植進展喜人.
    什麼是器官捐獻?當一個人去世後,將功能良好的器官或組織以自願、無償的方式捐獻,用於救治因器官衰竭而需器官移植的患者,使其能夠延續生命、改善生活質量。器官捐獻就沒有全屍了嗎?並不是這樣。在捐獻過程中,醫師採用嚴格的外科手術標準,會在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的見證下摘取相應的器官,手術後醫師會仔細縫合,維護遺體的外觀,不會令逝者的遺體、遺容受損。 想捐獻器官,應該怎麼做?
  • 公民器官捐獻意願調查
    2.11%(11人)表示還沒有考慮清楚,與第一個問題2%(2人)相比,顯著提升9%(9人),表明更多的參與者在遺體或器官捐獻問題上有顧慮。        3.另外,有2%(2人)參與者表示去世後不願捐獻器官。        第三個問題:「您認為遺體器官捐獻是一種高尚的行為嗎?」
  • 博愛培華 健康同行 | 遺體與器官捐獻線上知識競賽
    但有一種愛,它超越了血緣,超越了親情、友情和愛情,能夠寫出這種大愛的人就是「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們」。人體與器官捐獻就是當一個人去世時,將其功能良好的器官以自願、無償的方式捐獻給國家人體器官捐獻管理機構,用於救治因器官衰竭而需器官移植的患者,使其能夠延續生命,改善未來生活質量,並且能繼續貢獻社會。
  • 湖南懷化:一場人體器官捐獻宣傳活動,讓我們重新定義了人體捐獻
    器官捐獻,是指自然人生前自願表示在死亡後,由其執行人將遺體的部分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或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獻意願的自然人死亡後,由其直系親屬將遺體的全部或部分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的行為。為了表揚捐獻者的無私奉獻、遺愛人間的精神, 2008年5月8日,廣東省紅十字會在增城市萬安園公墓設立了紅十字紀念園,對於規範遺體器官捐獻工作,引導民眾移風易俗、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18年8月5日,英國衛生部發表聲明,英格蘭有望從2020年開始實施新的器官捐獻制度,把現行的「告知同意」制改為「默認同意」制。
  • 「遺愛人間」六周年 致敬器官捐獻的天使們
    也意味著器官捐獻的志願者奉獻出自己的這樣一份愛心,讓需要幫助的人,得到重生。也表達了對所有器官捐獻志願者還有家屬的一份敬意。獻花、鞠躬甚至是痛哭,大家以不同的方式緬懷這些遺體捐獻志願者。儀式結束了,一位父親站在墓碑前,久久不願意離去。龔爸爸的女兒臻妮在2013年被診斷為腦瘤,24歲的生命,在2014年10月1號劃上了句號。
  • 器官捐獻的基本要求
    器官捐獻的基本要求  1、無惡性腫瘤(原發腦腫瘤除外);  2、無愛滋病;其他傳染病,在特殊情況下,為了挽救生命,在採取積極防治措施後亦可考慮;  3、無嚴重的全身感染  4、有關器官或組織功能良好。:  1、達到器官捐獻的基本要求;  2、年齡一般不超過60歲;  3、無慢性腎病、少尿性急性腎衰;  4、年齡大於60歲、 輕度高血壓 、可治療的感染、非少尿性急性腎衰、糖尿病系統性紅斑狼瘡、在病情十分危急,供體來源困難,為了挽救生命,在採取積極防治措施後亦可考慮。
  •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管理辦法
    (一)經所在單位推薦,擬註冊人員填寫《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報名表》(附件1),由省級紅十字會審核通過後報國家管理中心;(二)參加國家管理中心組織的協調員入職培訓,接受綜合測評,測評合格者取得培訓合格證書;(三)擬註冊人員取得培訓合格證書後,由本人填寫《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登記註冊表》(附件2),經所在單位同意,由省級紅十字會審核批准,進行登記註冊;
  • 器官捐獻流程
    中國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工作按照捐獻過程和主要內容共分報名登記、捐獻評估、捐獻確認、器官獲取、器官分配、遺體處理、緬懷紀念、困難救助等
  • 更多中國人選擇死後「器官捐獻」
    已經完成自願捐助器官登記的人數為251萬人。根據中國紅十字會黨委書記、執行副主席在人體器官捐獻十周年紀念會上表示,目前已經有3萬多人在死後捐獻自己了的器官,拯救了9萬多人的生命。來自全國各地的志願者們繞著西湖走了10公裡,以此來紀念十周年活動。截至10月31日,已有31610名捐贈者捐贈了92685個器官,為拯救其他人的生命做出貢獻。
  • 你了解器官捐獻嗎,紅十字會器官捐獻怎麼辦手續?
    問題一:捐獻器官對捐獻人本人有什麼要求?對年齡等有要求嗎?答:滿十八周歲且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可以捐獻活體器官,捐獻前應當有同意捐獻的書面證明。捐獻人捐獻活體器官,應當不危害其生命安全。問題二:如果沒有同意捐獻的書面證明,能捐獻器官嗎?又應符合哪些條件?
  • 你對器官捐獻怎麼看?快來填調查問卷,你的意見很重要!
    一、什麼是器官捐贈?        當一個生命不幸離去時,根據本人和家屬意願,將其功能良好的器官,捐獻給因器官功能衰竭急需器官移植的患者,挽救他人生命,讓生命得以延續。二、如何表達捐獻意願?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願意逝世後無償捐獻器官救治他人,填寫《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三、捐獻登記的方式有兩種:        1、到當地紅十字會器官捐獻管理機構,填寫並遞交《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        2、登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網站(www.codac.org.cn
  • 【新時代文明實踐】定州市愛心義工協會召開紅十字人體器官捐獻宣傳動員會
    關注器官捐獻,傳遞生命美意,為宣傳人體器官捐獻這項公益善事,進一步推進人體器官捐獻宣傳和志願服務工作開展,宣傳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普及人體器官捐獻知識,傳遞「器官捐獻,生命接力」理念,樹立良好的社會新風尚,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2020年11月25日,定州市愛心義工協會召開紅十字人體器官捐獻宣傳動員會。
  • 建水首例器官捐獻,大愛讓生命延續!
    CT檢查發現病人腦幹出血通過積極努力對症治療後病人的病情持續惡化出現了腦死亡和家屬反覆溝通病情之後家屬同意做器官捐獻器官捐獻是在人體腦死亡以後,也就是整個大腦在不可逆狀態下,死亡的情況下,才進行捐獻的,捐獻者不會有任何意識和痛苦,一個捐獻者的器官可以拯救很多人的生命。
  • 【熱點評析】器官捐獻,北大女博士最後的願望讓人淚奔
    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這段感人的文字,是29歲的北大女博士婁滔,患上「漸凍症」後,清醒時留下的「遺囑,不僅讓痞子感慨總有人用無私書寫生命的華章,總有人身處悲境卻還心繫社會。話說熱門電視劇《人民的名義》最後有一個鏡頭,讓痞子十分震撼!
  • 爭 議 遺體器官捐獻 如果是你,你捐麼?
    29日,柳州市首次為20多名逝世後捐獻遺體、器官及組織的逝者舉行追思會,捐獻者家屬、紅十字會志願者一起追憶逝者奉獻精神,表達對他們的崇高敬意和無限哀思。截至今年3月20日,柳州市共完成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20例,眼角膜捐獻9例,遺體捐獻8例,共捐獻心臟3個,肝臟18個,腎臟38個,眼角膜16對。這20例中,有4位女性,16位男性,其中有6人是交通事故受害人死亡後捐獻器官。他們當中有稚嫩的孩子,有耄耋老人,也有正值人生盛年的爸爸或者媽媽。
  • 親子公益丨紅十字愛馨驛站兩個半小時,13位熱心人士線上登記人體器官捐獻
    王女士說她很早之前就想登記,就是不知道在哪裡登記,平時自己也關注公益方面,於是在「人人3小時」平臺發現後便來了,經過志願者詳細介紹以後,王女士通過線上的方式進行了登記。在今天,她終於完成了自己的心願,王女士女兒也表示非常支持她媽媽的決定。
  • 我在人民醫院捐獻的器官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查不到!
    器官移植,應該首先考慮誰的身體條件更符合,誰等待的時間長。多年之前,一個名人,三次接受了肝移植手術,最後仍然死亡。這個新聞背後,應該是很多人常年等待第一次肝移植。器官捐獻和使用背後亂象橫生。這次被報導出來的就是。事發地是安徽蚌埠懷遠縣。男子的哥哥是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因為家庭矛盾發生爭執,哥哥出手砍傷母親、男子一家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