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獻的基本要求

2021-02-13 鞍山市紅會造血幹細胞志願服務隊

器官捐獻的基本要求

  1、無惡性腫瘤(原發腦腫瘤除外);

  2、無愛滋病;其他傳染病,在特殊情況下,為了挽救生命,在採取積極防治措施後亦可考慮;

  3、無嚴重的全身感染

  4、有關器官或組織功能良好。

一、心臟供體的要求:

  1、達到器官捐獻的基本要求

  2、均為腦死亡患者;

  3、年齡(男性<45歲,女性<50歲),但是由於對供心需求量的不斷增加,來源困難,已逐漸放寬年齡範圍,甚至更大年齡組(55-60歲)的移植取得較滿意的效果;

  4、無心臟異常(左室和冠狀動脈造影);

  5、無嚴重低血壓與心停跳史;

  6、無嚴重胸外傷。

  

二、肝臟的要求:

  1、達到器官捐獻的基本要求

  2、年齡一般無限制,最好﹤65歲;

  3、無重大肝膽系統疾病;

  4、無全身性疾病:結節性脈管炎、膠原疾病;

  5、無嚴重肝外傷;

  6、肝臟熱缺血時間原則不超過5分鐘,最好是有心跳的腦死亡屍體;

  

三、腎臟的要求:

  1、達到器官捐獻的基本要求;

  2、年齡一般不超過60歲;

  3、無慢性腎病、少尿性急性腎衰;

  4、年齡大於60歲、 輕度高血壓 、可治療的感染、非少尿性急性腎衰、糖尿病系統性紅斑狼瘡、在病情十分危急,供體來源困難,為了挽救生命,在採取積極防治措施後亦可考慮。

  

四、角膜的要求:

  1、年齡最好在6-60歲,其中以介於18-35歲最佳,小於6個月和大於90歲不適合捐獻;

  2、惡性腫瘤已侵犯眼組織者以及白血病,何杰金氏病、某些眼部疾病如眼前段惡性腫瘤、視網膜母細胞瘤、病毒性角膜炎、角膜變性或疤痕、青光眼、虹膜睫狀體炎、化膿性眼內炎以及做過內眼手術者等不適合捐獻。

  3. 感染過鼠疫、霍亂、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等患者不適合捐獻。其他傳染病治癒後,在採取積極防治措施後可考慮捐獻,僅限用於板層角膜移植材料。

捐獻造血幹細胞、遺體器官聯繫電話:

                   0412—2220266

                                2516177(雷主任)

                       13081243260(葉    晨)

                       13081223260(王    健)

公眾微信號二維碼:

(長按二維碼圖標,識別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你了解器官捐獻嗎,紅十字會器官捐獻怎麼辦手續?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的規定要求:捐獻人應當去所在地地方紅十字會登記。設區市、縣(市、區)紅十字會應當將登記情況在三日內報送省紅十字會。地方紅十字會可以委託醫療機構進行登記,醫療機構應當將登記情況在三日內報送所委託的紅十字會。問題一:捐獻器官對捐獻人本人有什麼要求?對年齡等有要求嗎?
  • 器官捐獻流程
    中國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工作按照捐獻過程和主要內容共分報名登記、捐獻評估、捐獻確認、器官獲取、器官分配、遺體處理、緬懷紀念、困難救助等
  • 器官捐獻,這三種方式都很便捷
    有意願成為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的人,該如何進行登記呢?7月30日,記者採訪了遼寧省紅十字事業發展服務中心捐獻科工作人員白羽,請他介紹具體流程。白羽表示,成為人體器官捐獻者首先要進行志願登記,獲取登記卡。目前,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的方式有三種,其中一種為線下登記,即到當地的紅十字會領取紙質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進行志願登記,就會得到一張《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卡》,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另兩種方式為線上登記,十分方便簡單。一是登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的官網。
  • 公民器官捐獻意願調查
    由於時間限制的原因,參與回答問題的人數不算太多,但是統計結果仍然可以看出社會公眾對於器官捐獻態度的些許端倪,現將結果及簡要分析呈獻給大家。         第一個問題:「如果不得不進行器官移植才能恢復健康,您能否接受別人的器官?」
  • 「活體器官捐獻」公證 體現人間真情
    隨後,我處郭學峰公證員與器官捐獻者電話取得了聯繫,器官捐獻者稱其來自湖南省XX市,她的女兒因患病需要做小腸移植手術方能挽回生命。為救自己的女兒,其願意將自己的部分小腸無償捐贈給女兒,在手術前醫院告知他們要到公證處辦理「親屬關係」「捐贈協議」、「聲明書」公證。在電話中,公證員詳細告知了辦理上述公證需提交的材料,並要求申請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及器官受捐人一起到公證處來辦理。
  • 我在人民醫院捐獻的器官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查不到!
    器官移植,應該首先考慮誰的身體條件更符合,誰等待的時間長。多年之前,一個名人,三次接受了肝移植手術,最後仍然死亡。這個新聞背後,應該是很多人常年等待第一次肝移植。器官捐獻和使用背後亂象橫生。這次被報導出來的就是。事發地是安徽蚌埠懷遠縣。男子的哥哥是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因為家庭矛盾發生爭執,哥哥出手砍傷母親、男子一家三人。
  • 器官捐贈者必須符合哪些標準,才可以捐獻遺體?
    在我國,每年大約有150多萬人需要接受器官供體才能繼續生命的延續,但是最終只有約1萬人能夠得到他人捐獻的器官而繼續自己的生命
  •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管理辦法
    (一)經所在單位推薦,擬註冊人員填寫《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報名表》(附件1),由省級紅十字會審核通過後報國家管理中心;(二)參加國家管理中心組織的協調員入職培訓,接受綜合測評,測評合格者取得培訓合格證書;(三)擬註冊人員取得培訓合格證書後,由本人填寫《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登記註冊表》(附件2),經所在單位同意,由省級紅十字會審核批准,進行登記註冊;
  • 你對器官捐獻怎麼看?快來填調查問卷,你的意見很重要!
    一、什麼是器官捐贈?        當一個生命不幸離去時,根據本人和家屬意願,將其功能良好的器官,捐獻給因器官功能衰竭急需器官移植的患者,挽救他人生命,讓生命得以延續。二、如何表達捐獻意願?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願意逝世後無償捐獻器官救治他人,填寫《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三、捐獻登記的方式有兩種:        1、到當地紅十字會器官捐獻管理機構,填寫並遞交《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        2、登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網站(www.codac.org.cn
  • 瑞士對器官捐獻的需求達到歷史最高峰
    法國從2017年元旦起引入「預設默許」器官捐獻新法,而瑞士仍然需要捐獻者或其親屬明確表示同意,才能捐獻器官。
  • 湖南懷化:一場人體器官捐獻宣傳活動,讓我們重新定義了人體捐獻
    器官捐獻,是指自然人生前自願表示在死亡後,由其執行人將遺體的部分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或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獻意願的自然人死亡後,由其直系親屬將遺體的全部或部分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的行為。為了表揚捐獻者的無私奉獻、遺愛人間的精神, 2008年5月8日,廣東省紅十字會在增城市萬安園公墓設立了紅十字紀念園,對於規範遺體器官捐獻工作,引導民眾移風易俗、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18年8月5日,英國衛生部發表聲明,英格蘭有望從2020年開始實施新的器官捐獻制度,把現行的「告知同意」制改為「默認同意」制。
  • 爭 議 遺體器官捐獻 如果是你,你捐麼?
    29日,柳州市首次為20多名逝世後捐獻遺體、器官及組織的逝者舉行追思會,捐獻者家屬、紅十字會志願者一起追憶逝者奉獻精神,表達對他們的崇高敬意和無限哀思。截至今年3月20日,柳州市共完成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20例,眼角膜捐獻9例,遺體捐獻8例,共捐獻心臟3個,肝臟18個,腎臟38個,眼角膜16對。這20例中,有4位女性,16位男性,其中有6人是交通事故受害人死亡後捐獻器官。他們當中有稚嫩的孩子,有耄耋老人,也有正值人生盛年的爸爸或者媽媽。
  • 巢湖市:90後接線員成器官捐獻志願者
    8月16日,巢湖市社會指揮調度中心接線員張欣晨收到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寄來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卡,光榮地成為該基金會「施予受
  • 建水首例器官捐獻,大愛讓生命延續!
    器官捐獻是在人體腦死亡以後,也就是整個大腦在不可逆狀態下,死亡的情況下,才進行捐獻的,捐獻者不會有任何意識和痛苦,一個捐獻者的器官可以拯救很多人的生命。  2015年 完成器官捐贈2766例  截止 2018年 完成器官捐獻6302例(全國範圍)位居世界第二位器官捐獻是一場陽光下的生命接力12月16日上午該患者的器官捐獻手術在建水縣人民醫院進行這是建水縣首例器官捐獻
  • 醫院爭分奪秒完成2例捐獻6臺大器官移植
    61歲的李大爺突發腦梗離世,在醫院判定大爺腦死亡後,家人主動向醫院提出了捐獻器官的意願。李大爺的肝臟被分配到安醫大一附院,為一位多次肝膽道術後,膽汁性肝硬化終末期的患者帶去了生的希望。同時完成2例人體器官捐獻,以及隨後2例肝臟移植、4例腎臟移植,安醫大一附院器官移植團隊面對著前所未有的考驗。
  • 淚奔丨一名器官捐獻協調員的自白
    2010年我開始接觸器官捐獻協調員的工作。當一個患者要去世的時候,到他的家屬身邊,跟他宣傳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的理念,動員患者家屬在患者去世之後,把他身體裡面還有活力的器官捐獻出來,讓等待移植的患者有活下去的機會。
  • 更多中國人選擇死後「器官捐獻」
    已經完成自願捐助器官登記的人數為251萬人。根據中國紅十字會黨委書記、執行副主席在人體器官捐獻十周年紀念會上表示,目前已經有3萬多人在死後捐獻自己了的器官,拯救了9萬多人的生命。中國自2010年開始人體器官捐獻試點工作以來,中國紅十字會一直致力於逐步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模式。The official Chinese data documents 2,766 organ donations in 2015, 4,080 in 2016, 5,146 in 2017 and 6,302 in 2018.
  • 生命之約,大愛傳遞 | 器官捐獻與移植進展喜人.
    什麼是器官捐獻?當一個人去世後,將功能良好的器官或組織以自願、無償的方式捐獻,用於救治因器官衰竭而需器官移植的患者,使其能夠延續生命、改善生活質量。器官捐獻就沒有全屍了嗎?並不是這樣。很多人會誤解,以為死後捐獻器官就意味著遺體會被用作醫學研究,會被解剖,這是把器官捐獻和遺體捐獻混為一談了。遺體捐獻一般是捐獻者遺體捐給醫療單位或者醫學院校,進行科研、教學之用。器官捐獻只是在人去世後,摘取可用的器官,用以救治他人的生命。目前,可用於移植的器官有心臟、肺臟、肝臟、腎臟、胰腺、小腸等。
  • 「遺愛人間」六周年 致敬器官捐獻的天使們
    也意味著器官捐獻的志願者奉獻出自己的這樣一份愛心,讓需要幫助的人,得到重生。也表達了對所有器官捐獻志願者還有家屬的一份敬意。獻花、鞠躬甚至是痛哭,大家以不同的方式緬懷這些遺體捐獻志願者。儀式結束了,一位父親站在墓碑前,久久不願意離去。龔爸爸的女兒臻妮在2013年被診斷為腦瘤,24歲的生命,在2014年10月1號劃上了句號。
  • 傳遞生命大愛的人體器官(遺體)捐獻志願者——蘭玉芹
    ,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李潔,德陽市紅十字會三獻工作者趙峻。一次偶然的機會,蘭阿姨得知自己的同事夫妻倆登記成為了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自己很好奇,也很有觸動。在對遺體捐獻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後,2014年在德陽市紅十字會登記成為遺體(眼角膜)捐獻志願者,如今的蘭阿姨長期在社區積極主動協助紅十字會對三獻工作進行宣傳科普,協助幫忙送表登記等,開展社區宣傳登記活動時也積極號召社區居民踴躍參與,帶動周圍十餘名社區居民登記成為人體器官(遺體)捐獻志願者,常年來不求回報,熱心於人道公益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