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新起步的工作
在你產生案例之前
你前邊做的所有的工作都是0
產生案例它就是1
我叫王璐,來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在2005年到2012年,我是一名ICU(重症監護室)的醫生。2010年我開始接觸器官捐獻協調員的工作。
當一個患者要去世的時候,到他的家屬身邊,跟他宣傳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的理念,動員患者家屬在患者去世之後,把他身體裡面還有活力的器官捐獻出來,讓等待移植的患者有活下去的機會。
我最常問的一句話就是:「您願意器官捐獻嗎?」肯定99%的家屬都是拒絕的!
他們會質疑我:「你是做什麼的?你怎麼知道的?你憑什麼過來問我……」
或者直接說:「我告訴你我不考慮,你也不許跟我的其他的家屬去提這件事情!」
這些問題都遇到過,沒有問題,你不同意我就走。但是最讓我覺得很難做下去的時候是患者家屬說:「好,我願意!」
這個時候我真的很難過,因為接下來我會跟他一起去面對一場死亡。我會體會到他的悲傷以及他的難過,也只有我用心去體會我才可以幫他完成這個心願。
2012年有一個小患者(珍珍),那是我的第一個器官捐獻案例。這個小女孩轉到我們醫院以後,我們雖然盡力救治她,但是在治療進行到第15天的時候,這個患者還是沒有辦法活下來,接下來就應該器官捐獻協調員去跟她的家屬談器官捐獻的事情。我做得不大好,我在那裡呆了幾個小時,始終沒有說出來這句話:「您願不願意把您的孩子的器官在您的孩子去世之後捐出來去拯救別人?」 當天下午是她的爸爸媽媽主動找到我,提了他們的這個想法,於是那天我們就實施了我們醫院也是當時北京市的第一例器官捐獻。
珍珍去世以後,她媽媽跟我說珍珍一直想要一條紅裙子,我今年都沒有給她買。手術那天他們都在臺上,外科大夫去縫合她的遺體,其他大夫負責器官轉運,也有大夫做配型。我就趕緊打車去了旁邊的商店,給孩子買了一條紅裙子。在她遺體擦乾淨縫合好用膠條貼好後,給她套到身上。我把孩子推出來的時候,她媽媽就一下抱住我,哭了好長時間,謝謝你啊謝謝你啊……
我當時又忍不住了,跟他們比起來我做的這些算什麼呀?在他們一無所有的時候把他們僅剩下的東西捐出來去幫助別人。
是我幫助了他們嗎?不!是他們淨化了我!
如果他們離我很遠,我只是在電視上看到他們,我會覺得挺不容易的。可我不是啊,他們是我的患者,我會無動於衷嗎?
當我原來是個技術工作者的時候,我更多的心思放在我的技術上,但是在我做協調員之後,我發現醫學是需要溫度的,我們怎樣才能給患者提供更多的人文關懷?患者需要的是那麼幾片藥麼?不是……我們需要的是給他提供更多的關懷、更多的指導,這才是整個中國患者所需要的。
其實我並不喜歡器官捐獻協調員的這項工作,因為這項工作做起來真的很難,它不像是我做大夫的時候我去幫助患者,這是我要把我的患者送走。
一直到有一天晚上,我看了一個希臘神話,普羅米修斯他盜來天火放到人間,他自己卻被綁那兒受苦,我當時突然覺得我這份工作就像普羅米修斯一樣,把一個死亡的人和一個等待新生的人連接在了一起。
從那天起,我就坦然地接受了,我是一名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
推薦閱讀
這個奇蹟,讓全世界嘆為觀止!
來源:中國新聞社
編輯:王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