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奔丨一名器官捐獻協調員的自白

2021-02-13 中國搜索

這是一個新起步的工作


在你產生案例之前


你前邊做的所有的工作都是0


產生案例它就是1

我叫王璐,來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在2005年到2012年,我是一名ICU(重症監護室)的醫生。2010年我開始接觸器官捐獻協調員的工作。

當一個患者要去世的時候,到他的家屬身邊,跟他宣傳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的理念,動員患者家屬在患者去世之後,把他身體裡面還有活力的器官捐獻出來,讓等待移植的患者有活下去的機會。

我最常問的一句話就是:「您願意器官捐獻嗎?」肯定99%的家屬都是拒絕的!

他們會質疑我:「你是做什麼的?你怎麼知道的?你憑什麼過來問我……」 

或者直接說:「我告訴你我不考慮,你也不許跟我的其他的家屬去提這件事情!」

這些問題都遇到過,沒有問題,你不同意我就走。但是最讓我覺得很難做下去的時候是患者家屬說:「好,我願意!」

這個時候我真的很難過,因為接下來我會跟他一起去面對一場死亡。我會體會到他的悲傷以及他的難過,也只有我用心去體會我才可以幫他完成這個心願。

2012年有一個小患者(珍珍),那是我的第一個器官捐獻案例。這個小女孩轉到我們醫院以後,我們雖然盡力救治她,但是在治療進行到第15天的時候,這個患者還是沒有辦法活下來,接下來就應該器官捐獻協調員去跟她的家屬談器官捐獻的事情。我做得不大好,我在那裡呆了幾個小時,始終沒有說出來這句話:「您願不願意把您的孩子的器官在您的孩子去世之後捐出來去拯救別人?」 當天下午是她的爸爸媽媽主動找到我,提了他們的這個想法,於是那天我們就實施了我們醫院也是當時北京市的第一例器官捐獻。

珍珍去世以後,她媽媽跟我說珍珍一直想要一條紅裙子,我今年都沒有給她買。手術那天他們都在臺上,外科大夫去縫合她的遺體,其他大夫負責器官轉運,也有大夫做配型。我就趕緊打車去了旁邊的商店,給孩子買了一條紅裙子。在她遺體擦乾淨縫合好用膠條貼好後,給她套到身上。我把孩子推出來的時候,她媽媽就一下抱住我,哭了好長時間,謝謝你啊謝謝你啊……

我當時又忍不住了,跟他們比起來我做的這些算什麼呀?在他們一無所有的時候把他們僅剩下的東西捐出來去幫助別人。

是我幫助了他們嗎?不!是他們淨化了我!

如果他們離我很遠,我只是在電視上看到他們,我會覺得挺不容易的。可我不是啊,他們是我的患者,我會無動於衷嗎?

當我原來是個技術工作者的時候,我更多的心思放在我的技術上,但是在我做協調員之後,我發現醫學是需要溫度的,我們怎樣才能給患者提供更多的人文關懷?患者需要的是那麼幾片藥麼?不是……我們需要的是給他提供更多的關懷、更多的指導,這才是整個中國患者所需要的。

其實我並不喜歡器官捐獻協調員的這項工作,因為這項工作做起來真的很難,它不像是我做大夫的時候我去幫助患者,這是我要把我的患者送走。

一直到有一天晚上,我看了一個希臘神話,普羅米修斯他盜來天火放到人間,他自己卻被綁那兒受苦,我當時突然覺得我這份工作就像普羅米修斯一樣,把一個死亡的人和一個等待新生的人連接在了一起。

從那天起,我就坦然地接受了,我是一名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

 推薦閱讀 

這個奇蹟,讓全世界嘆為觀止!

來源:中國新聞社

編輯:王亞群

相關焦點

  •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管理辦法
    (一)經所在單位推薦,擬註冊人員填寫《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報名表》(附件1),由省級紅十字會審核通過後報國家管理中心;(二)參加國家管理中心組織的協調員入職培訓,接受綜合測評,測評合格者取得培訓合格證書;(三)擬註冊人員取得培訓合格證書後,由本人填寫《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登記註冊表》(附件2),經所在單位同意,由省級紅十字會審核批准,進行登記註冊;
  • 器官捐獻流程
    1.捐獻登記:您可以自己或通過器官捐獻協調員填寫《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自願書》書面向省級人體器官捐獻辦公室表達器官捐獻意願,並徵得配偶、成年子女、父母等親屬的同意,我們會將您的相關資料錄入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自願者登記管理系統,並為您保密。
  • 【熱點評析】器官捐獻,北大女博士最後的願望讓人淚奔
    那就是老檢察官陳巖石去世以後遺體捐獻, 他的家屬悲不自勝但卻情真意切地說: 死後遺體捐獻,不麻煩後人,不佔後人的土地。器官捐獻,總有人在說「我願意」!1、器官捐獻就沒有「全屍」了嗎?不是。在捐獻過程中,醫師採用嚴格的外科手術標準,會在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的見證下摘取相應的器官,手術後醫師會仔細縫合,維護遺體的外觀,不會令逝者的遺體、遺容受損。
  • 器官捐獻,這三種方式都很便捷
    有意願成為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的人,該如何進行登記呢?7月30日,記者採訪了遼寧省紅十字事業發展服務中心捐獻科工作人員白羽,請他介紹具體流程。白羽表示,成為人體器官捐獻者首先要進行志願登記,獲取登記卡。目前,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的方式有三種,其中一種為線下登記,即到當地的紅十字會領取紙質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表進行志願登記,就會得到一張《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卡》,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另兩種方式為線上登記,十分方便簡單。一是登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的官網。
  • 生命之約,大愛傳遞 | 器官捐獻與移植進展喜人.
    什麼是器官捐獻?當一個人去世後,將功能良好的器官或組織以自願、無償的方式捐獻,用於救治因器官衰竭而需器官移植的患者,使其能夠延續生命、改善生活質量。器官捐獻就沒有全屍了嗎?並不是這樣。很多人會誤解,以為死後捐獻器官就意味著遺體會被用作醫學研究,會被解剖,這是把器官捐獻和遺體捐獻混為一談了。遺體捐獻一般是捐獻者遺體捐給醫療單位或者醫學院校,進行科研、教學之用。器官捐獻只是在人去世後,摘取可用的器官,用以救治他人的生命。目前,可用於移植的器官有心臟、肺臟、肝臟、腎臟、胰腺、小腸等。
  • 湖南懷化:一場人體器官捐獻宣傳活動,讓我們重新定義了人體捐獻
    器官捐獻,是指自然人生前自願表示在死亡後,由其執行人將遺體的部分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或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獻意願的自然人死亡後,由其直系親屬將遺體的全部或部分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的行為。為了表揚捐獻者的無私奉獻、遺愛人間的精神, 2008年5月8日,廣東省紅十字會在增城市萬安園公墓設立了紅十字紀念園,對於規範遺體器官捐獻工作,引導民眾移風易俗、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18年8月5日,英國衛生部發表聲明,英格蘭有望從2020年開始實施新的器官捐獻制度,把現行的「告知同意」制改為「默認同意」制。
  • 【正能量】張信哲捐獻全身器官,張衛健隨身攜帶捐獻卡
    病重的蔡明老師被他的真實經歷所感動,最終籤下捐獻協議。他在小品結束之後講述了一段自己的親身經歷,稱全家都籤署了捐獻協議,已把自己全身的器官都已經捐出去了,如此身體力行的明星才值得大家尊敬。  一講到器官捐獻,大家可能第一反應就是歌手姚貝娜。2015年1月16日下午4點55分,歌手姚貝娜在無數歌迷的陪伴中離世,她在去世之前籤署了眼角膜捐獻協議,讓世間多了一縷光明。
  • 你了解器官捐獻嗎,紅十字會器官捐獻怎麼辦手續?
    問題一:捐獻器官對捐獻人本人有什麼要求?對年齡等有要求嗎?答:滿十八周歲且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可以捐獻活體器官,捐獻前應當有同意捐獻的書面證明。捐獻人捐獻活體器官,應當不危害其生命安全。問題二:如果沒有同意捐獻的書面證明,能捐獻器官嗎?又應符合哪些條件?
  • 親子公益丨紅十字愛馨驛站兩個半小時,13位熱心人士線上登記人體器官捐獻
    1月24日下午,浙江省生命之舟志願服務隊、杭州市上城社會組織發展基金會、湖濱街道紅十字會、「人人3小時」公益平臺、晴雨公益服務中心團支部共同舉辦了親子公益丨「生命延續」人體器官(遺體 組織)捐獻宣傳項目。
  • 公民器官捐獻意願調查
    由於時間限制的原因,參與回答問題的人數不算太多,但是統計結果仍然可以看出社會公眾對於器官捐獻態度的些許端倪,現將結果及簡要分析呈獻給大家。         第一個問題:「如果不得不進行器官移植才能恢復健康,您能否接受別人的器官?」
  • 一名老兵生前最後的心願……
    1月27日在河南駐馬店市中醫院一間辦公室內面對器官捐獻協調員的詢問老兵梅俏冰的家屬給出了肯定回答
  • 器官捐獻的基本要求
    器官捐獻的基本要求  1、無惡性腫瘤(原發腦腫瘤除外);  2、無愛滋病;其他傳染病,在特殊情況下,為了挽救生命,在採取積極防治措施後亦可考慮;  3、無嚴重的全身感染  4、有關器官或組織功能良好。一、心臟供體的要求:  1、達到器官捐獻的基本要求  2、均為腦死亡患者;  3、年齡(男性<45歲,女性<50歲),但是由於對供心需求量的不斷增加,來源困難,已逐漸放寬年齡範圍,甚至更大年齡組(55-60歲)的移植取得較滿意的效果;  4、無心臟異常(左室和冠狀動脈造影);  5、無嚴重低血壓與心停跳史
  • 建水首例器官捐獻,大愛讓生命延續!
    12月10日建水縣一名51歲的男性居民在工作當中因高血壓導致腦出血昏倒建水縣人民醫院主任醫師梁偉告訴我們
  • 更多中國人選擇死後「器官捐獻」
    已經完成自願捐助器官登記的人數為251萬人。根據中國紅十字會黨委書記、執行副主席在人體器官捐獻十周年紀念會上表示,目前已經有3萬多人在死後捐獻自己了的器官,拯救了9萬多人的生命。根據官方數據顯示,2015年有2766例器官捐贈,2016年有4080例,2017年有5146例,2018年有6302例,直到2018年,器官捐獻數量位居世界第二。
  • 我在人民醫院捐獻的器官在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查不到!
    器官移植,應該首先考慮誰的身體條件更符合,誰等待的時間長。多年之前,一個名人,三次接受了肝移植手術,最後仍然死亡。這個新聞背後,應該是很多人常年等待第一次肝移植。器官捐獻和使用背後亂象橫生。這次被報導出來的就是。事發地是安徽蚌埠懷遠縣。男子的哥哥是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因為家庭矛盾發生爭執,哥哥出手砍傷母親、男子一家三人。
  • 瑞士對器官捐獻的需求達到歷史最高峰
    法國從2017年元旦起引入「預設默許」器官捐獻新法,而瑞士仍然需要捐獻者或其親屬明確表示同意,才能捐獻器官。
  • 巢湖市:90後接線員成器官捐獻志願者
    8月16日,巢湖市社會指揮調度中心接線員張欣晨收到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寄來的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卡,光榮地成為該基金會「施予受
  • 醫院爭分奪秒完成2例捐獻6臺大器官移植
    24小時,安醫大一附院器官移植團隊完成了2例肝臟移植手術、4例腎臟移植手術。4個家庭的大愛之舉,讓6個生命在這裡開始了他們嶄新的人生。一名6個月大的嬰兒被判定為腦死亡後,家長含淚捐出了孩子的肝臟、腎臟和角膜。肝臟被分配給了外地匹配的等待換肝的小朋友,兩隻幼小的腎臟移植到了一位腎衰竭的患者體內,幫助他重獲新生。
  • 「活體器官捐獻」公證 體現人間真情
    父親把肝臟移植給兒子……這些關於活體器官移植的報導越來越多地見諸於報端給眾多等待移植的患者帶來希望但是活體器官移植卻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簡單不久前,蘭州恆信公證處接到蘭州陸軍總院普外科電話,稱一患者需要對活體器官移植進行公證,希望我處為其提供幫助。
  • 「遺愛人間」六周年 致敬器官捐獻的天使們
    也意味著器官捐獻的志願者奉獻出自己的這樣一份愛心,讓需要幫助的人,得到重生。也表達了對所有器官捐獻志願者還有家屬的一份敬意。獻花、鞠躬甚至是痛哭,大家以不同的方式緬懷這些遺體捐獻志願者。儀式結束了,一位父親站在墓碑前,久久不願意離去。龔爸爸的女兒臻妮在2013年被診斷為腦瘤,24歲的生命,在2014年10月1號劃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