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歲老人離世,骨灰要三年後才能領!原因讓人淚目……
可社區募捐的捐款名單裡卻從來少不了他的一份……4年前,老人瞞著家人,籤下了一紙遺體捐獻委託書——「在我的身子動幾刀,無論怎樣都隨它去,反正我已不在了。10月20日,杭州師範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實驗中心裡,十幾位大一醫學生為91歲的老人舉行了一場安靜肅穆的告別儀式。17日是重陽節,西湖區文新街道桂花園社區91歲的孤寡老人鄭惠琪安靜離世了。侄子鄭明華遵從逝者意願,捐獻了他的角膜、大腦和遺體。鄭惠琪1927年出生於杭州,1953年在上海某玻璃廠參加工作,1984年後一直在杭州生活。
-
爭 議 遺體器官捐獻 如果是你,你捐麼?
29日,柳州市首次為20多名逝世後捐獻遺體、器官及組織的逝者舉行追思會,捐獻者家屬、紅十字會志願者一起追憶逝者奉獻精神,表達對他們的崇高敬意和無限哀思。截至今年3月20日,柳州市共完成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20例,眼角膜捐獻9例,遺體捐獻8例,共捐獻心臟3個,肝臟18個,腎臟38個,眼角膜16對。這20例中,有4位女性,16位男性,其中有6人是交通事故受害人死亡後捐獻器官。他們當中有稚嫩的孩子,有耄耋老人,也有正值人生盛年的爸爸或者媽媽。
-
【捐獻事跡】金華5個月寶寶,病逝捐獻遺體,金華開發區實現首例遺體捐獻.
他的父母在無比悲痛的同時,毅然決定把孩子的遺體捐獻作醫學研究。醫院聞訊後立即啟動響應機制,與開發區衛健局、開發區紅十字會取得聯繫,多部門迅速通力合作投入到協助家屬辦理遺體捐獻工作中。當晚6時許,一輛汽車悄無聲息地從杭州師範大學醫學院專程趕赴到位於金華開發區湯溪鎮的金西醫院急診室。
-
遺體捐獻最大的阻礙是什麼?
近年來,我國人體器官捐獻工作雖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只是萬裡長徵的第一步,未來發展仍然任重道遠。目前遺體捐獻最大的問題筆者覺得有以下幾點(供參考):首先一個原因是許多遺體捐獻的潛在人群根本不知道有遺體捐獻這事!反倒是幾年內最不可能捐獻的學生群體最了解遺體捐獻,也最有捐獻意願。
-
傳遞生命大愛的人體器官(遺體)捐獻志願者——蘭玉芹
,造血幹細胞捐獻者、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李潔,德陽市紅十字會三獻工作者趙峻。今年78歲的蘭玉芹老人,是東電的退休職工。一次偶然的機會,蘭阿姨得知自己的同事夫妻倆登記成為了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自己很好奇,也很有觸動。
-
博愛培華 健康同行 | 遺體與器官捐獻線上知識競賽
但有一種愛,它超越了血緣,超越了親情、友情和愛情,能夠寫出這種大愛的人就是「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們」。人體與器官捐獻就是當一個人去世時,將其功能良好的器官以自願、無償的方式捐獻給國家人體器官捐獻管理機構,用於救治因器官衰竭而需器官移植的患者,使其能夠延續生命,改善未來生活質量,並且能繼續貢獻社會。
-
河北一教師因病去世捐獻遺體器官 學生稱其像大哥
河北一教師因病去世捐獻遺體器官 學生稱其像大哥 2015-01-09 19:13:5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他是保定2014年的第2例遺體捐獻者,他的生前遺願,是將遺體和器官全部捐獻給需要的人,他就是河北科技學院經濟管理系教師華寶山。 2014年12月30日,華寶山因罕見的「溶血性貧血病」告別了他32歲的青春歲月,告別了9年教學生涯,這天距離2015年元旦僅剩1天。
-
日照女教師無償捐獻遺體,讓5名患者獲「重生」!
2020年4月10日,日照市五蓮縣第二例器官遺體無償捐獻者王秀奎,在山東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重症監護室堅持了四天,走完了她人生的最後一程,將生命定格在了52歲。她的家人強忍悲痛,按照她生前的意願進行了器官和遺體捐獻程序,完成了她最後的遺願。
-
「我們把能捐獻的選項全都打了勾!」
今年68歲的羅慶華和67歲的王琴玉是資陽安嶽縣人,1984年從老家來到德陽後,夫婦倆開起了修鞋攤,每天早出晚歸,一開就是35年。 「捐獻遺體的想法在我腦海裡已經存在很久了,當時還怕老伴不同意,沒想到他不僅支持,還願意和我一起完成這個心願。」王琴玉一邊說,一邊操持著手裡的活兒,她為老伴感到驕傲。
-
【小編推薦】常德女子想成立遺體器官捐獻協會 期待您的加入!
34歲的金英是一名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症(重度阻力型)患者,去年她向市紅十字會提出了器官捐獻的申請。如今,她想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成立一家遺體器官捐獻協會,號召大家加入,以此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和生活。早在2007年,金英就萌生了將來把遺體或者器官捐獻出去的想法。那一年,一個朋友捐獻骨髓讓另一個生命重獲新生的故事令她深受觸動,可因父母反對,加之對器官捐獻不甚了解,只得作罷。
-
器官捐獻流程
中國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工作按照捐獻過程和主要內容共分報名登記、捐獻評估、捐獻確認、器官獲取、器官分配、遺體處理、緬懷紀念、困難救助等
-
福建舉辦音樂詩會追思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者
(東南網記者陳楠攝) 廈門網訊 據東南網報導(記者陳楠)今天上午,由福建省紅十字會和福州市紅十字會聯合主辦的「生命如花」——2019年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者音樂追思悼念活動在三山陵園舉行。省、市紅十字會有關領導和歷年捐獻者家屬、報名登記者、醫學生和社會各界代表450餘人參加追思悼念活動,深切緬懷遺體器官捐獻者。
-
【新時代文明實踐】定州市愛心義工協會召開紅十字人體器官捐獻宣傳動員會
會議上,定州市愛心義工協會志願者認真觀看了《定州市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宣傳片》。定州市愛心義工協會會長劉豪傑出席動員會並向參會志願者介紹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的意義,消除他們對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的誤解和偏見,讓大家認識到自願、無償捐獻遺體和人體器官是一種崇高的行為,希望更多人士志願加入到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公益活動中來。
-
你了解器官捐獻嗎,紅十字會器官捐獻怎麼辦手續?
問題一:捐獻器官對捐獻人本人有什麼要求?對年齡等有要求嗎?答:滿十八周歲且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可以捐獻活體器官,捐獻前應當有同意捐獻的書面證明。捐獻人捐獻活體器官,應當不危害其生命安全。問題二:如果沒有同意捐獻的書面證明,能捐獻器官嗎?又應符合哪些條件?
-
24歲女教師突發疾病離世!父母的決定讓人淚目
悲痛之餘,她的父母決定捐獻出女兒的肝臟、腎臟和眼角膜,讓6人重獲新生。24歲的沈倩是重慶沙坪垻區蓮光小學一名教師。父親沈應才和母親王家平在老家永川開了家理髮店。平常周末時,她會回家看看爸媽。在當地醫院治療無效後,父母趕緊將她送到重醫大附二院江南院區治療。9月30日晚,中秋節前夜,雖然經重醫大附二院江南院區醫生全力搶救,沈倩最終還是因為腦幹功能的衰竭,導致腦死亡。面對失去女兒的悲痛,沈倩的父母做了一個決定。他們想捐獻女兒有用的器官救人,讓孩子以另外一種形式繼續活在這個世界上。
-
信宜北界雙壽13歲女孩陳雅詩誤食農藥搶救不了終去世,家屬捐獻其遺體!
新朋友可點上面「信宜頭條」關注我 年前,北界雙壽一13歲女孩陳雅詩誤食農藥消息在多方媒體平臺曝出後,眾多熱心網友紛紛趕往淘金灣血站為小雅詩捐血。遺憾的是,由於搶救不及時,小雅詩還是離我們而去了……願逝者安息,家屬節哀! 雅詩父母深受愛心之舉感染 決定把愛女器官無償捐獻小雅詩病危的時候,眾多網友前去為她獻血。雅詩父母看著這些素不相識的人一個個願意把自己寶貴的血抽出來救他們的女兒,深受感動。
-
器官捐贈者必須符合哪些標準,才可以捐獻遺體?
在我國,每年大約有150多萬人需要接受器官供體才能繼續生命的延續,但是最終只有約1萬人能夠得到他人捐獻的器官而繼續自己的生命
-
湖南懷化:一場人體器官捐獻宣傳活動,讓我們重新定義了人體捐獻
器官捐獻,是指自然人生前自願表示在死亡後,由其執行人將遺體的部分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或生前未表示是否捐獻意願的自然人死亡後,由其直系親屬將遺體的全部或部分捐獻給醫學科學事業的行為。為了表揚捐獻者的無私奉獻、遺愛人間的精神, 2008年5月8日,廣東省紅十字會在增城市萬安園公墓設立了紅十字紀念園,對於規範遺體器官捐獻工作,引導民眾移風易俗、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18年8月5日,英國衛生部發表聲明,英格蘭有望從2020年開始實施新的器官捐獻制度,把現行的「告知同意」制改為「默認同意」制。
-
現實中的器官、遺體捐獻與民法典1006條的衝突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強迫、欺騙、利誘其捐獻。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依據前款規定同意捐獻的,應當採用書面形式,也可以訂立遺囑。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獻的,該自然人死亡後,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共同決定捐獻,捐獻應當採用書面形式。」這一條實際上繼承了《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第八條的規定:「捐獻人體器官的公民應當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
廣東最小遺體捐獻者 在世界只停留了兩個多月
而他的父母,在悲痛之餘,決定將小彬彬的遺體捐贈給南方醫科大學,希望以另外一種方式,讓小彬彬在這個世界延續。我上網搜過很多資料,很多都是很罕見的病例,所以想去捐給他們研究下,或者有下一個小朋友,會像我這個小朋友一樣,才有藥醫這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