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人創業:無聲咖啡 有心公益

2021-02-12 無聲天使

如今,各式主題咖啡店隨處可見,但在臨城有一家十分特別的無聲咖啡店,做咖啡的是四位聾人朋友,他們用自己的努力將咖啡做出了別樣味道。

半個月前,「無聲咖啡」在外賣平臺悄然上線。從品牌設計,到咖啡的製作、配送,以及網絡平臺運營,全部由四位80後聾人朋友自主完成。31歲的孫杰是「無聲咖啡」的店長,中午12點,他在手機平臺上收到了今天的第一筆外賣訂單,一位附近的顧客訂了一杯飲品,希望他們儘快送達。而不到一分鐘,手機提示音再次響起,又有客戶點了三杯。一下子就賣出了四杯,大傢伙兒都很高興。咖啡師丁開開與魯丹開始忙活起來。嫻熟地打磨、細緻地拉花,四杯醇香的咖啡陸續被打包好,準備配送。將咖啡親自送到客戶手中,配送員虞舟舟微笑地指著訂單上的字,示意對方已付款成功。

他們的熱心服務贏得了許多顧客的好評,被稱為「聾人咖啡師」,對於這個新頭銜,四個人都感到很自豪。而就在不久前,他們還在因為難以就業而深受困擾。

聾人咖啡師丁開開:「原先我是運動員,跳高運動員。現在已經退役了,一直沒有工作。看見報名信息後,也想參加試試看,學習咖啡的技術。」

聾人咖啡師虞舟舟:「沒有工作,非常寂寞。這裡做咖啡,非常有趣味,面對各種各樣的客人,還有賣東西,非常的靈活。」

「無聲咖啡」的創意源自於哪兒?該項目的發起人孫樂道出了答案。今年七月,他和朋友們萌生了為聾人朋友搭建創業平臺的想法,隨後的一段時間裡,大家通過充分調研,最終選定了「聾人咖啡師」項目在島城落地。消息剛在自媒體上發布,便得到了許多聾人朋友的響應。他們特地請來專業咖啡師,為聾人朋友進行培訓,還幫助有意承接項目的孫杰等四人申請了殘疾人創業補助資金,並免費提供了經營場地。

無聲咖啡項目發起人孫樂:「我們傳統公益,大多數以助老、扶貧、助孤這樣的活動為主。但是新公益,一方面要趕得上潮流,還有我們講究一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他們助人自助。我們只是給他們提供一個平臺,讓他們自己到幫助自己,來創造價值。

開業不到20天的時間,小店已經賣出100多杯咖啡,還有許多顧客是特意來到店裡光顧支持他們的,而在外賣平臺上,大家也都真誠地打出了5分好評。

在鏡頭前,店長孫杰也用手語表達了他的小願望:希望今後,無聲咖啡能得更多人的支持。

      溫馨:部分內容來源網絡,以供讀者學習傳播,如原作者有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刪除!

相關焦點

  • 聾人弟兄姐妹的好消息:關注聾人的事工在增多
    【新朋友】點擊上面藍色字〖無聲新聞網〗關注
  • 【聾人視頻】臺灣無聲媽媽創業---雞蛋糕,味道美極了!
    臺灣公共電視臺聽聽看節目主持人王曉書 陳濂僑 現年47歲的吳靈芝來自中國大陸在她1歲多時因為發燒喪失聽力,原本在工廠當女工11年前帶兒子嫁來臺灣,她先生同為聾人,在學校擔任工友原本在中國大陸擔任過聾人協會秘書的靈芝多才多藝、她還身兼聾人導遊、以及國際手語翻譯,從來不會為了找工作而煩惱,不過來臺灣之後卻因為中國大陸配偶的身分,一直找不到工作,為了幫助家計,又要兼顧照顧當時才3歲的女兒,靈芝特別拜師學藝學習製做雞蛋糕,之後在夜市擺攤5年,雖然雞蛋糕沒有華麗的外表,但是平實的價格,樸實簡單的味道,就像媽媽烤的小蛋糕
  • 把手語詞典背下來也不一定能跟聾人交流
    把手語詞典背下來  也不一定能跟聾人交流  你知道無聲的手語跟我們的口語一樣豐富多彩嗎?
  • 廈門聾協翻譯員陳藝娜:無聲世界裡的「熱線員」
    ↑↑↑點擊上面「無聲之友」關注我們無聲之友qq群:328014824(已滿)無聲之友2群:487649030
  • 警惕龍盈網頭以雲紅網商詐騙聾人血汗錢!!
    黃聖華是溫州聾人,是微信公眾平臺「無聲新聞網」的創建人,龍盈聖聖團隊大網頭,先後幹過特利多,聚匯天下,雲樽理財,目前2019年又合夥一個傳銷聾人
  • "無聲餐廳"迎來一群"有愛吃貨",暖心直播全程報!
    最近,一條題為「大同有家『無聲餐廳』,讓人心疼,令人牽掛……」的消息引爆網絡,只因「無聲餐廳」從老闆到前廳、後廚都由殘疾人組成
  • 慶祝蘇州站—公益紀錄片《渴望》首映圓滿成功
    馮剛老師與觀眾們的合影1月11日當天,聾人公益紀錄片《渴望》首映式活動獲得圓滿成功,吸引了廣大聽障朋友來觀影。本次首映式活動是由北京手語胡同、蘇州市殘疾人活動中心主辦,由蘇州市聾人協會、蘇州市善愛手語公益服務中心、蘇州工業園區湖藍蒲公英手語發展中心協辦。
  • 【聾人新聞】帶來屏東味道 員工全是聾人 臺灣夫婦開餐廳獲贊
    渤海早報記者 楊雪菲  在天津海光寺萬德莊大街的新天地大廈一層,有一家近乎「隱蔽」的臺灣餐館「榕心廚房
  • 聾人自強:上海女聾人離婚帶兒子到臺灣創業成功,她做的雞蛋糕很美味!
    因為吳靈芝是離過婚且有兒子的老婆,那個臺灣老公不在乎這些慎重考慮的問題,甚至對她兒子的愛是真心的,誠意誠心的和她還有她兒子在一起過日子,臺灣老公是個好男人,常常幫她做家務,什麼都聽她。有時候吵架時不鬥嘴不發火,希望和她一起和諧相處。
  • 【聾人好消息】頭號洗車平臺:「聾人就業」兼職上門洗車員
    洗車員接單軟體簡單易操作,並有針對車主和洗車員更便捷的溝通功能,能正常打字交流既可。        工作時間和工作地點自由,無招聘條件限制,年齡不限、學歷不限、工作經驗不限,只需有一臺智慧型手機,可以自主接單完成服務既可。薪資根據單量抽成,洗車流程簡單易學抽成高,每周可提現一次。
  • 帶來屏東味道 員工全是聾人- 臺灣夫婦開餐廳獲贊
    在天津海光寺萬德莊大街的新天地大廈一層,有一家近乎「隱蔽」的臺灣餐館「榕心廚房」,這裡是一家後廚工作基本由4位聾人操持的公益餐廳,老闆是一對溫馨熱忱的臺灣小夫婦,在天津已經創業奮鬥5年了。天津理工大學聾人工學院的畢業生李燕眼睛大大,笑容燦爛,是位陽光美女,已經在榕心廚房工作了一年多時間。記者見到她時,她正忙進忙出將客人點餐的菜單拿到廚房交給小陳和小劉兩個同為聾人的工友。李燕說,在這裡工作非常開心,在其他地方工作往往只有自己一個是聾人,難免感覺有點落寞,相處起來沒有在這裡這麼愉快。
  • 米公益創始人莫子皓:光華歲月如何助力公益創業?
    ,使用商業方式籌資、運營和管理三年多後積累了60餘萬用戶,累計捐贈資金360餘萬;2014年榮登CCTV《中國創業榜樣》節目及鳳凰衛視《公益中國》欄目;並於2016年順利完成A輪融資。 創立米公益的想法是如何在廣州大學城某宵夜攤迸發? 他是如何做到邊求學光華,邊保持米公益的迅猛發展?學習創業兩不誤。 這項創業如何吸引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講席教授、牛津大學金融學終身教職正教授金李老師對其鼎力支持?
  • 一家四代聾啞人 臺灣聾啞夫婦打拼創業賣滷味
    嘉義市聾啞夫婦江澤明(右二)、鍾惠珍(左二)與母親(右一)開「三三古早滷味」,在聾人朋友與手語翻譯員周湘瑤(左一)協助下,小店已成聾啞人士聯誼所。 www.8658.cn 八路創業網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嘉義市聾啞夫婦江澤明、鍾惠珍,家族四代都是聾啞人士,為了生計辛苦打拼。最近夫婦改賣滷味,親友、鄰居集資幫忙,還廣發簡訊宣傳。小店日前開張,每到晚上儼然成為聾啞朋友聯誼所,眾人坐在小凳上以手語熱烈交談,無聲勝有聲。  「這證明聾人也能與一般人一樣,在創業市場平起平坐。」
  • ANTM聾人超模登上同性戀雜誌
    基聞日報英國發行量最大的同性戀雜誌之一《Attitude》推出2016年10月號,封面明星是《全美超模大賽》(ANTM)首位聾人冠軍奈爾他也熱衷於公益活動,時常為聾人和LGBT權益發聲。迪馬科表示,作為聾人群體的一員,他感到自己很幸運,「我們的社群很小,這意味著能看到更豐富的多樣性,我最好的朋友就是變裝皇后。聾人社群的每個人都樂意接受他人,也對自己的身份感到自在」。
  • 西安創業咖啡街區開街 木卡卡木工坊開啟
    西安創業咖啡街區開街 木卡卡木工坊開啟 2017-10-01 15:04:00來源:央廣網
  • 無聲的飛鏢比賽 展現不一樣的風採
    9月24上午,伴隨著雄壯的運動員進行曲,由內蒙古自治區殘疾人聯合會主辦,內蒙古自治區聾人協會承辦,包頭市殘疾人聯合會、包鋼賓館、包頭市零度戶外俱樂部協辦的「全面參與社會 攜手共進小康」內蒙古自治區聽力殘疾人飛鏢友誼賽在包頭市包鋼賓館舉行。來自全區11個盟市的30餘名聾人齊聚一堂,共同在飛鏢賽場一決高低。內蒙古自治區殘聯和包頭市殘聯相關領導出席了開幕式。
  • ANTM首位聾人冠軍奈爾·迪馬科登上同性戀雜誌!
    奈爾·迪馬科英國發行量最大的同性戀雜誌之一《Attitude》昨天推出2016年10月號,封面明星是《全美超模大賽》(ANTM)首位聾人冠軍奈爾·迪馬科(Nyle DiMarco)。他也熱衷於公益活動,時常為聾人和LGBT權益發聲。迪馬科表示,作為聾人群體的一員,他感到自己很幸運,「我們的社群很小,這意味著能看到更豐富的多樣性,我最好的朋友就是變裝皇后。聾人社群的每個人都樂意接受他人,也對自己的身份感到自在」。
  • 「為你而聲」聽障兒童普通話公益培訓活動舉行
    為了提高聽障兒童口語表達能力,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7月25日下午,由重慶市聾人協會、重慶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華夏復聰專項基金、重慶市啟音聽力語言康復中心
  • 花生米計劃,咖啡麵包裡的公益行動
    ,骨肉相連」▲點擊觀看視頻生活中有無數愛心的企業或個人,默默幫助著社會中的弱勢群體。一杯咖啡,一支熱狗,凝聚著每一個普通人的善意,在商業和公益之間奔走。 雨花咖啡,一家小巧溫暖的咖啡屋。它除了餐飲服務屬性外,還承擔起了社會公益的職責,授人以漁。創造溫暖,既實現了經濟效益,也在創辦的公益活動中傳播了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