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之友qq群:328014824(已滿)
無聲之友2群:487649030
投稿請在後臺給小無留言
「我的父母都是聾人,所以我從小自然而然就學會了手語,不過都是閩南地區的『土手語』,上不了臺面。這幾年跟很多老師學習,深入學到了全國通用的手語。」每次廈門殘聯召集專門協會開會的時候,陳藝娜都擔任聾人協會的翻譯員,讓聾人們能同步「聽」懂會議的內容。
陳藝娜是廈門思明區聾人協會的手語老師,對於很多聾人而言,藝娜是他們和外界正常溝通的「熱線員」,每次一個小的幫忙,都能讓他們滿是笑容。那一刻,陳藝娜覺得最幸福。
經常組織手語公益課
藝娜大學的專業是會計。畢業後,曾在廈門市畢升印刷廠工作,那是一家殘疾人的福利廠,有很多聾啞人,她在工廠裡也是做「翻譯」的工作。
懂得用手語,可以走進聾人的世界,藝娜希望更多人能夠學習手語,關注聾人的生活,給予無聲世界更多的溫暖。「每當與聾人朋友用手語溝通後,看到他們開心的笑臉,我就很滿足。」
剛參加工作那幾年,她經常參加「1+1」手語公益社的活動,教大家學習手語。現在聾人協會,也時不時地組織手語教學活動。她的手語課生動有趣、深入淺出,得到了無數手語愛好者和聽障人士的喜愛。
熱心幫助聾啞人
現在,藝娜在廈門一家大型超市做會計工作,有時在收銀臺或銀行看到聾啞人很著急地比劃,她都會上前,用手語「說」出:你好,我會手語,請問有什麼可以幫助你?
思明區聾人協會有100多位成員,10多位骨幹,只有她一人是健全的。所以,她承擔起了協會很多外聯工作,最基本的就是打電話。協會裡的夥伴用電腦或手機把需求打字發給她,讓她給「誰誰誰」打電話,具體地溝通他們所需的事務。
中秋快到了,聾人協會打算組織一些老年聾人和困難聾人開展中秋茶話會,並發放一些慰問品,所有愛心企業資助的外聯工作都是她在辛苦著。
藝娜透露,昨天收到了八市阿傑五香老闆的500元愛心款。「茶話會可能會有40位老年聾人和困難聾人參加,現在慰問品還沒全部到位,也希望社會上的愛心人士和愛心商家能多多幫忙,讓他們度過一個美好的中秋佳節。」
「老年聾人接受教育的程度有限,接受訊息的渠道也有限,所以有時在處理事情上可能沒我們常人那麼周全,用閩南話說是比較『番』。希望公眾對聾人多些理解,多些謙讓,懂得他們的艱辛和痛苦。」藝娜說。
聾人圈裡的「熱線員」
在家裡,她經常幫父母打電話對外聯繫,生活瑣事也都是她在負責。慢慢地,父母的一些聾人朋友也來找她幫忙,她成了老年聾人圈裡的「熱線員」。
藝娜說,聾啞人就醫很不方便,他們跟醫生的交流大都通過紙筆,但因為受教育程度和其它因素,往往會導致溝通不暢。比如牙痛,是劇痛還是隱痛,聾啞人很難準確地描述病情。「有幾次我沒空,我媽自己去醫院看病,表達不清楚,開了一堆沒用的藥回家。」
掌握了與聾啞人溝通的技巧,了解到他們的一些心理特點,這讓她很快融入到殘疾人群體中,並結識了一些殘疾人朋友。
兩年前,她曾陪一名聾人姑娘去醫院孕檢,陪了好幾次,還跟那個姑娘成了好朋友。現在那姑娘生孩子了,兩人還經常帶孩子一起玩,藝娜也承擔起講故事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