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包頭醫保局多層次完善醫保服務體系,滿足參保群眾多元化醫保服務需求,持續優化和解決醫保政策碎片化問題,提高醫保管理水平,讓好政策收到好效果。
全市醫保參保人數207.21萬人,雖受新冠疫情影響,但還是有132.3萬人、200.84萬人(次)享受醫保待遇,共計支付醫保基金29.58億元。
新冠疫情突發,緊急向市內6家疫情救治定點醫療機構預撥基金700萬元,確保確診、疑似患者和醫學觀察人員不因費用問題得不到及時救治,確保收治定點醫療機構不因支付政策影響救治。
籌資標準與待遇水平實現「雙提升」。參保居民個人繳費財政補貼全部由2019年的520元增加到去年的550元,共計補貼8.4億元。
職工和居民住院醫保費用平均報銷比例穩定在較高水平,職工平均報銷比例達84.53%,居民平均報銷比例達75.38%,二者住院報銷比例均高於內蒙古各盟市平均水平。
救命救急好藥納入醫保報銷範圍。從關注貧困人群與解決重特大疾病問題入手,推動醫保改革不斷走向深入。
將國家談判確定的95種抗癌藥納入全市基本醫保報銷範圍。居民醫保靶向藥支出醫保基金1270萬元,重大疾病支出醫保基金257萬元,為765名重特大疾病患者提供了應急保障。城鄉居民享受大病保險待遇5930人,支付2130萬元。從今年1月1日起,冠脈支架惠民政策也已落地實施,每隻支架從萬元降到500—700元。
提高特困群體醫療保障水平。慢性病鑑定時間與程序更加科學、便利。在保障21種慢性病患者門診用藥基礎上,享受高血壓、糖尿病用藥人數達6.62萬人,支出基金442.46萬元;糖尿病患者門診就診2.3萬人次,支出130.88萬元;將惡性腫瘤「日間病房」納入基本醫保範圍,覆蓋放化療類別53個;將腦癱、苯丙酮尿症、重型精神病等納入醫保範圍,惠及810人次,報銷費用593.67萬元。
包頭神農大藥房經理王春梅感同身受地說:「現在醫保基金的及時足額撥付,企業資金盤活了,商品的結構優化了,百姓的需求也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