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店用豬肉冒充牛肉、
濃漿飲料勾兌出「鮮榨」果汁,
奶茶店用奶精冒充鮮奶.
近期,浙江紹興市上虞區市場監管局稽查大隊檢查時發現一些餐飲行業「潛規則」。
4月中旬,稽查大隊在上虞區一家火鍋店裡做日常檢查,發現火鍋店菜單裡有「撒尿牛丸」,但產品外包裝的配料表上標註的卻是豬肉、雞肉、豬肥膘、水、雞肉糜以及一些食品添加劑。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市場監管局稽查大隊支隊長說
我們做了檢測,沒有測到一丁點牛肉成分。消費者可能真的嘗不出來,就我本人而言,幹了這麼多年稽查工作,比一般消費者的味覺敏感一些,同樣被蒙在鼓裡。
是偶然事件還是行業普遍現象?
隨即,紹興市市場監管局對全市火鍋店展開一次突擊檢查,發現40多家火鍋店普遍存在品名宣傳與實際不符的情況。
除了牛肉丸,其他葷菜食材也有大問題。
火鍋店裡很多人愛吃的蟹肉棒,在食材外包裝上明確寫著「蟹味棒」,配料表成分是魚糜。
比如很多人愛吃的蟹肉棒,在食材外包裝上明確寫著「蟹味棒」,配料表成分是魚糜;多家火鍋店中發現的「撒尿牛丸」,並沒有任何牛肉成分,食材原包裝上用的名字是「撒尿肉丸」。
菜單中的蝦餃,來自一種名為「蝦味火鍋餃」的速凍食品,配料表中只有雞肉、雞皮、水、魚糜、澱粉、食品添加劑,蝦味是靠各種添加劑調配出來的。
突擊檢查還發現,火鍋店銷售的所謂「鮮榨」、「現榨」果汁,其實是調製飲料。比如一款黑米汁,其實是用黑米味的飲料濃漿勾兌而成,而且濃漿配料表中都是添加劑,根本沒有黑米成分。
近年來,各色品牌的奶茶店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街頭巷尾,特別在一些熱鬧的商圈附近,奶茶店扎堆分布的現象尤為明顯。
用奶精而不用鮮奶衝兌,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一位業內人士介紹,
一般一杯奶茶,奶精成本在七八毛錢,而鮮奶成本在1元左右,成本其實差不多,但在口感上,奶精衝泡的奶茶味道香濃,口感順滑,這也是多數奶茶鋪使用奶精的原因。
消費升級讓一些「高級」的奶茶店湧現,除了在裝修風格、服務體驗上的升級,在原材料上也進行了優化,比如用優質茶葉替代碎茶,鮮奶替代粉末奶精。
問題來了,店家宣稱的「鮮奶茶」真的是鮮奶衝調的嗎?
在剛剛結束的針對奶茶的專項整治行動中,市場監管部門又發現了其中的貓膩。
「一共檢查了60家奶茶店,查獲了35起案件。除了原料過期、三無食品問題之外,也發現了許多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比較常見的就是用奶精冒充鮮奶。在上虞15家奶茶店裡,我們都發現了類似的情況。」上虞區市場監督稽查大隊支隊長說。其中不乏知名的連鎖品牌,查獲的15家奶茶店裡,其中有3家是連鎖品牌「蜜菓」。在它的後廚,稽查人員檢查到了食品外包裝標註著「奶茶伴侶固體飲料」的產品,對外它一直宣稱用的是鮮奶。
奶精是一種人工合成的調味劑,不僅沒有牛奶的營養,還添加了同於增白的著色劑、用於增香的香料、用於混合油脂與水的乳化劑等等.這些物質對人體都有極大的危害。
嚇得小編默默的放下了手中的奶茶,還是去喝白開水最健康。
來源 | 都市快報(dskbdskb)、揚子晚報、江蘇科技報|編輯:倪虹|主編:毛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