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曉芙,財經作家,旅居歐洲,以荷比盧為基地,從事全歐洲投資併購業務。
中國經濟已經國際化了,不了解歐洲,有時候,你就不了解中國。
歡迎關注:魯曉芙看歐洲。 合作請聯繫微信:Xiaofu_Lu
近年來,包括「零工經濟」、「復業時代」及「斜槓青年」等新型態經濟生活方式出現,例如零工主要通過服務平臺來做事,嘀嘀打車做司機,美團外賣做跑腿。斜槓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零工經濟的思維,漸漸被當代社會接受,看似自由、可彈性運用時間與才能的工作型態,在個人意識日漸高漲的情況下,如果你不想受限於組織固定的工作方式,零工經濟乍看下似乎是個萬無一失的選擇。
但是,隨著光環褪去,親身體驗過零工經濟後,你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跨國企業的產業後備軍首先,亞馬遜位於英國魯吉利物流中心的撿貨員的故事,生動說明了零工經濟的殘酷。
英國魯吉利早先盛產煤礦,但在採礦業沒落後,經濟一落千丈。在地人原本對亞馬遜的到來抱有非常大的期望,以為能藉此重振小鎮經濟,但亞馬遜透過中介公司僱用員工,派遣的僱員拿的幾乎是最低工資不說,還大量僱用廉價的東歐外籍勞工,所在地經濟根本沒有任何起色。
此外,亞馬遜倉庫的工作負擔重、安檢嚴苛,而且勞動條件十分糟糕,英國總工會對亞馬遜員工調查,有高達89%的人覺得被剝削、78%的人覺得休息時間不足。亞馬遜的倉庫工人,甚至於2018年在英國、義大利、西班牙、法國、德國等地串連罷工示威,抗議亞馬遜「不人道的工作環境」。
然而,僅管狀況如此惡劣,人力中介公司依然不斷地對應徵者洗腦:「如果你不做,還是會有很多人隨時等著補上來。」
當今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使得平臺資本主義(Platform Capitalism)興起,舉凡Uber、Airbnb到foodpanda,都是提供平臺,來撮合使用者及提供服務者。
在這些案例中,服務的提供者,不算是各大平臺的員工,因此不受到公司保險保障。舉例來說,如果你是Uber司機,你必須自己負擔任何需要的保險,工作時自求多福,祈求自己不要遇到任何意外,否則賺到的錢可能還不夠付醫療費。
對於顧客來說,使用平臺服務物美價廉,但對提供服務者來說卻不盡然。你在當Uber司機或者foodpanda外送員時,很可能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接到不想接的工作,比如明明準備回家了,卻接到與回家方向相反的案件,又或者是這個案件路途遙遠,接了也不符成本。但因為拒絕會造成評價降低,評價低又會使得案件量變少,如此惡性循環下,提供服務者似乎沒有選擇的餘地。
零工經濟有截然不同的實踐方式:
一種是求職者依據自己的經驗、技能與興趣組合工作選擇,自由調配工作時間;
另外一種則是奔波於各種兼職工作,不僅沒有自由,甚至得持續高工時工作才能維持生活。低技術、低門檻的兼職零工,只會造就出更多的窮忙族。
要在零工經濟時代生存,必須事事都有規劃,思考自己具有哪些技能、經歷、知識及人脈,以其為立足點,去思考自身最適合的工作組合,尋求工作意義,或許便能創造出前所未有的職涯。
編輯:鶴立高崗 格式:黃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