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億年前,火星「蓋爾隕石坑」曾被湖泊覆蓋。圖片來源:NASA
參考消息網12月10日報導 科學家們說,美國航天局(NASA)發射的火星探測器「好奇」號正在探測的「蓋爾」隕石坑,在數十億年前曾出現過湖泊,這為這顆太陽系中最像地球的星球適宜微生物生存的說法提供了支持證據。
據路透社12月8日報導,這些新發現綜合了自該探測器兩年多以來搜集的數據。「好奇」號於2012年8月著陸在這片直徑約154千米的隕石坑內。
科學家們發現了含有水體沉澱物的成堆巖石,它們向隕石坑中心傾斜形成坡度,其中心高5千米的土丘名為夏普山。
「好奇」號研究人員在一次電話會議上說,這意味著夏普山在約35億年前的一段時間內並不存在,當時該隕石坑內充滿水。
在登陸後不久,「好奇」號便發現火星曾有支持微生物生存所需的化學元素和環境條件,完成了其探測任務的首要目標。
「好奇」號隨後開始向夏普山進發,尋找適宜微生物生存的其他地點,並了解這種有利於生命生存的環境實際上是否存在了足夠長的時間以讓生命進化。
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因為科學家甚至都不清楚生命形成並紮根於地球用了多長時間。
NASA火星探測項目科學家麥可·邁耶說:「『蓋爾』隕石坑裡曾經存在的湖泊大小以及水存在的時間長度都表明,可能有足夠的時間讓生命在火星上形成並蓬勃發展。」
科學家表示,這些新研究成果顯示,「蓋爾」隕石坑曾經歷過一系列潮溼和乾燥的時期,這對此前人們認為火星上存在溫暖氣候的時期很早且時間相對較短的觀點提出挑戰。這些研究成果尚未公開發表。
參考消息客戶端,中國最權威的外媒資訊平臺。下載參考消息客戶端,請戳下方「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