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無論如何,不遵守這些泳池裡的隱形社會守則,輕則招來白眼;中度則喪失友情,重則有人會報警喲!
(圖片來自ABC視頻截圖:澳大利亞泳池「潛規則」)
作為ABC紀錄片《泳池》系列的番外學英語篇,我們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本紀錄片中幾位澳洲人對泳池的看法,以及他們眼中【最受不了的遊泳池行為】都有哪些,當然重點是【高階澳式泳池俚語】啦!每一片泳池中,總有那麼幾個人就是忍不住想要表演旋轉跳躍前後空翻,滋得旁邊的人一臉水。這種行為在通俗英語口語叫做——flipping (後空翻),做動詞用。Don't flip into the pool!
(如果是翻騰好幾次的話那就是名詞複數:FLIPPIES了)沒錯,很多來到澳洲的小夥伴們都已經感受過澳洲英語的「迷人」之處了——總愛在省略單詞之後還要結尾處加上一個[i--]的元音來賣萌。比如很多人都已經知道的——「澳洲人」這個詞:Australian - 簡稱Aussie那不翻行不行?別的酷炫入水姿勢可以嗎? 當然也不 行! 總有一些人,喜歡製造儘可能大的水花,吸引儘可能多的目光——於是這些人會儘可能高地跳起,然後蜷縮全身變成一顆球狀炸彈(有時候會雙手抱腿),然後重重砸進泳池中。(Giphy:「加農炮!!(Cannonball)」)"No running, no jumping, no diving, no flippies and no bombies! "
(圖片來自ABC視頻截圖:澳大利亞泳池「潛規則」)
We drive on the left, swim in the left.(圖片來自ABC視頻截圖:澳大利亞泳池「潛規則」)
Nazi 這個詞就是「納粹分子」的意思,在英語中常用來形容那些控制欲極度強烈,什麼都要管得巨細靡遺的控制狂。Pool Nazis always instruct people on how they should swim.
Instruct sb on sth:比較正式地指導某人如何做某事,或較官方地給某人下指令。它本身是一個中性詞,但例句中的用法就很妙地暗含了貶義——這些「泳池控制狂」算哪門子官方!(圖片來自ABC視頻截圖:澳大利亞泳池「潛規則」)
因為大多數人飯後都會有一系列的生理需求,尤其是那些消化系統比較活躍的人們……「If you poo in the pool, it's called a Code Brown!」
(圖片來自ABC視頻截圖:澳大利亞泳池「潛規則」)
「紅色警報」的英文是Code Red,「藍色警報」是 Code Blue,所以Code Brown的中文就是棕色警報啦!在英語口語中,「便便」這個詞更常見的表達是poo (或者 poop),而不是大家熟悉的shit 。poo更像是一種兒童用語,散發著一股濃濃的味道萌趣,並且沒有什麼冒犯之意(而【sh*t】眾所周知經常也可以用來罵街)。poo(便便)和pool(泳池)只差一個字母,所以經常有人會在泳池的標牌上惡作劇一下——(圖片來自ABC視頻截圖:澳大利亞泳池「潛規則」)
上圖紅字部分,將pool改成poo後,整句話的意思就變成了:
不遵守泳池規定者將被要求離開泳糞池。
You are forced to pee in the pool!
(圖片來自ABC視頻截圖:澳大利亞泳池「潛規則」)
Pee這個詞的語言色彩就像中文中的「噓噓」,也是比較日常(不正式)的用法。比較正式的用法是urinate, 如果你在口語對話使用這個詞,可能會讓別人誤以為你是一名專業泌尿科醫生……(圖片來自ABC視頻截圖:澳大利亞泳池「潛規則」)
正如中文中有「上大號」和「上小號」,英語裡面類似的表達是「Number one (噓噓)」和「Number two (便便)」。May I quickly run to the toilet? Just for number one!
(圖片來自ABC視頻截圖:澳大利亞泳池「潛規則」)
圖中黃色告示牌上「Bathers must be worn」這句話中,「Bathers」一詞在澳式英語中可不是「洗澡者」哦——它是泳衣或泳褲的意思!在澳洲的某些地方,swimmers一詞指的也是泳衣,當然該詞也可以指遊泳者,具體意思要根據具體語境來分析啦。(澳式英語最重要的一條規則,大概就是沒有規矩…如果小夥伴們有興趣 我們也是可以針對這個話題專門出一期哦!)本期的學英語看文化系列是不是很實用?最後再給大家賞析一段針對「泳池潛規則」現象的評價:
Australia is an interesting country of contradictions (矛盾).視頻:澳式泳池「潛規則」之:你最受不了哪些遊泳行為?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跳轉至ABC iview觀看澳大利亞紀錄片《泳池》,一同深潛進澳大利亞的人文與歷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