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燈招牌林立的香港街頭,常讓不少遊客大呼有穿越之感。
但隨著城市規劃及發展,霓虹燈招牌已在逐漸被淘汰,屹立佐敦近50載的澳州牛奶公司霓虹燈也在日前被悄然拆除。
「霓虹黯色」facebook專頁發出的對比圖
「霓虹黯色」facebook專頁10月24日晚發佈相片,表示繼佐敦孖寶「麥文記麵家」招牌於年初被拆後,旁邊的澳洲牛奶公司的霓虹招牌原來近日亦經已被拆卸。
被拆卸前的麥文記與澳牛霓虹招牌
兩間店舖早於今年年初收到屋宇署通知信,要求於限期內拆卸,否則有機會入獄一年,並罰款最多20萬港元,以及按日罰款2萬港元。麥文記60年霓虹招牌於接信後月內拆走,而相鄰的澳洲牛奶公司招牌近日也難逃命運,不少網民留言大嘆可惜。
在電腦字體一統天下之前,霓虹招牌上的中文字由書法大師起草,再由師傅按照這個底稿進行製作。有招牌研究者指,澳牛招牌出自著名本地書法家卓少衡,是卓氏少見的字體,「卓少衡多數寫魏碑體,此字型勾勒明顯,適用於高掛上空的招牌,讓路人遠處都見到。但澳牛這招牌卻是行書,可能是老闆特別要求:『你寫行書得喇』。」而該招牌下,更有兩個中式碗的光管圖案,標示餐室的招牌食品,其工藝是香港霓虹招牌的一大特色。
不過,隨科技進步,現時的招牌幾乎全以電腦設計,人手題字的招牌已買少見少,但有時代意義:「霓虹招牌代表香港50、60年代開始,夜生活漸興盛,港人夜晚會走到街上消遣娛樂。」「霓虹黯色」專頁亦認為,這些招牌顯示香港街道獨特的視覺文化和美學,也屬珍貴的傳統工藝。
屋宇署2010年全面實施的「小型工程監管制度」規定,未經屋宇署批准及同意,或根據規定而豎設的招牌,均屬違例建築工程,當局將發出清拆令,要求拆除不符安全規定或有潛在危險的招牌。署方規定招牌不能伸逾4.2米,離地不能少於3.5米。
2013年,當局考慮到大部分招牌,商戶仍然使用,指「在促進本地的商業活動及香港的繁榮,有一定的存在價值」,續推行檢核計劃,容許招牌擁有人安排認可人士檢查和鞏固招牌,獲屋宇署查核後,可繼續保留使用。
當局共收到數百份檢核申請,亦有一部分招牌因「不符合技術規格」,不能參與檢核計劃。有不少商戶認為認為改裝至符合規例較麻煩,或舊式招牌保養費用昂貴,索性整塊清拆。
森美餐廳的牛牛招牌拆後獲西九M+視覺文化博物館收藏
這些霓虹招牌被清拆後,命途各異。大部分送運堆填區,也有少量如深水埗「信興酒樓」、西環森美餐廳,獲西九M+視覺文化博物館收藏。
至於今次澳洲牛奶公司的招牌,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回覆,M+博物館至今沒有收到任何該負責人聯絡接收其霓虹招牌的查詢或要求。
資料來源:香港01、「霓虹黯色」facebook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