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當地時間2017年10月25日,日本大阪,鐵路工作人員正在檢修軌道。颱風「蘭恩」襲擊該地區,導致一座橋上鐵路軌道扭曲,造成兩名乘客受傷。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本文轉自:鐵路視點
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高新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為實現鐵路技術創新和引領,JR東日本公司研究制定了《技術創新中長期規劃》。規劃的主要目標是採用人工智慧技術對公司全部業務數據進行創新應用,進而實現確保運輸安全、提升服務質量、優化運用維護、促進節能環保等四個方面目標。
JR東日本正處於鐵路系統更新、專業細分不斷深入、員工快速新老交替的時期。一方面,為了解決「提高運輸安全水平及正點率」的首要難題,積極推進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研發,以及安全教育培訓技術的研發。另一方面,為了跟蹤安全技術的發展水平,有必要建立一套安全輔助系統,通過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捕捉事故的預兆,挖掘難以預知的風險,以便事先採取對策。JR東日本在推進上述相關技術研發的同時,也在推進智能道路交通系統(ITS)、智慧機器人、人為因素管控技術之間的相互融合,實現「終極安全」目標。
▲利用傳感器等技術降低災害風險
▲利用ITS和機器人改善道口和站臺的安全性
未來的旅客服務系統,除可提供客流和車輛設備信息之外,還可實時提供公交車、計程車等其它交通工具的信息,以及氣象信息等多種數據。基於這種數據鏈,可根據不同需求,為旅客定製有助於縮短旅行時間的信息服務,即提供對於旅客有用的「現在、僅此,為我」的價值。研發分為兩個階段推進:
首先,提供鐵路以及其它交通工具的實時信息,提升旅客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適性;
其次,提供臨時運行圖信息,實現與其它交通工具高度結合的無縫運輸服務。
▲根據運量需求變化的臨時運行圖
目前,JR東日本正在以山手線的E235系車輛為平臺,逐步推進「狀態修」體系的實用化。同時推進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以及利用智慧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輔助技術研發。此外,隨著一線技術工人大幅減員,JR東日本將通過技術創新來改變運用和維修成本的結構,實現「人與系統」密切結合的工作模式。
▲由「定期修」到「狀態修」的轉換
▲維修作業的智慧機器人化
JR東日本擁有從發電到輸變電和配電的全過程能源管理網絡平臺,並確立了綜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和節能蓄能技術,實現2030年鐵路能耗降低25%、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40%的管理目標(以2013年為基準)。小編以前介紹過JR東日本的節能環保舉措,回顧請戳求新求突破,JR東日本的節能環保舉措概覽。
▲新一代能源管理網絡平臺
(感謝張久長供稿)
本文轉自鐵路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