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更何況重症醫學科裡每天都上演著生與死的故事,這裡的每一名醫生和護士用篤定的信念,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為生命戰鬥著,而與患者有關的他和她的故事還在繼續……
「你們的微笑,給了我活下去的力量」7月的一天,重症醫學科收治了一位車禍外傷的青年男子,他全身多處骨折、肺部嚴重挫傷,情緒極不穩定,異常煩躁,醫護紛紛針對個體情況進行心理護理,安慰極度煩躁的患者。雖然有的護士在護理過程中突然遭到患者的「襲擊」,但是每一位護理人員仍然耐心地勸導、安撫患者。由於患者體重100多公斤,且多處骨折,每次為其翻身須4、5名護士同時進行軸線翻身,每為患者翻身一次護士們便累得氣喘籲籲。由於病情變化,為患者進行了氣管插管術,醫護一邊精心地護理著患者,一邊每天為患者做好心理建設。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重症醫學科全體醫務人員的努力下,患者慢慢開始主動配合治療。當看到患者慢慢好轉並轉入普通病房,家屬露出安心的笑容時,大家無不欣慰地笑了。由於病情特殊,主任、護士長會親自安慰鼓勵患者,充分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患者轉出重症醫學科時,對我們說「是你們的微笑給了我活下去的力量,活著真好!」
「可愛的孩子,你們就是我最親的人」
一位由上級醫院轉到重症醫學科的老奶奶,來院時大便失禁,身上多處壓瘡,出於對老人病況的擔憂和脫離視線治療的不信任,家屬起初表現出很大的牴觸情緒,然而在每一位醫護的悉心照看下,老奶奶的壓瘡情況逐漸好轉恢復,並親切地說道:「可愛的孩子,你們就是我最親的人」。在此期間,家屬對醫護也由不信任轉為認可信賴,並向醫護豎起了大拇指,放心地把老人交給醫護們照料,在付出得到積極反饋的這一刻,每一位堅忍付出的醫務人員都感到分外欣慰。
一位中年大叔,因呼吸衰竭轉到重症醫學科,雖然氣管插管,但意識很清醒,也很配合治療,但由於重症醫學科不對家屬開放,所以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護理工作的重擔全部落在了護理人員身上,餵飯、清理大小便、吸痰、翻身、換床單……一切工作都靠護理人員親力親為。每一天的細緻、專業的護理換來大叔發自內心的感謝,每一次吸痰、治療、翻身,他都會舉手致謝。
在重症醫學科,這樣的患者還有很多,雖然他們身邊沒有家屬陪伴,又在疫情的特殊時期,患者家屬不能探視,這時候全科醫護人員「齊上陣」幫助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望著從重症醫學科裡康復的一位位患者,讓每一位醫護人員更加明白了自己肩負著的使命,長存「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之念,以嫻熟的技術和仁愛之心去護理患者,這就是重症醫學科的故事。
供稿:趙少嬙 於小寧
攝影:楊 宸
編輯:曲 婧
編審:宣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