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護理專家的重症專科護士:讓更多的重症患者回歸家庭和社會

2021-02-13 廣西壯族自治區榮譽軍人康復醫院

龍群鮮(左四)和護士長馮會舒(左一)組織開展臨床護理病案分析。

「重症監護病區的工作已非常忙,為什麼你想做一輩子重症專科護士?」

「病人太需要我們。」廣西榮譽軍人康復醫院重症病區護理組組長、重症專科護士龍群鮮說,她希望自己未來能成為這方面的護理專家,幫助更多患者回歸家庭、回歸社會。

在臨床工作將近10年的她,何以如此熱愛自己的專業?

家裡的書房是龍群鮮的第二個工作室。

「她對護理事業的熱愛,她護理過的病人和家屬都能感知,所以大家都特別喜歡她。」


廣西榮軍醫院重症監護病區護士長馮會舒介紹說,科室裡一共分成6個護理組,龍群鮮以她熱愛專業、技術精湛、團隊協作能力強而擔任其中一個護理組的組長,同時還負責科室護理隊伍的全年培訓規劃。

每個護理組的壓力都非常大。龍群鮮說其中壓力最大的,是及時、準確地解決患者出現的急難重症問題。

每一位重症患者的搶救,都是一場與死神的角逐。

「就像目前新冠肺炎專家們提到的『患者排痰困難』。」龍群鮮解釋說:重症患者排痰困難的結果很嚴重,如果護士能及時發現、採取科學的護理方法和醫生施以合理治療措施,患者康復的機會就會大得多。

而此時,專科護士就要擔負起病人健康評估、護理診斷、操作指導等責任。如果不是專家型護士,此時就難以勝任。

龍群鮮說,他們科室許多重症病人能夠順利拔除氣管插管、摘除人工呼吸機,與有效專科護理和肺部康復訓練都有關。

去年秋季,一位80多歲高齡的重症呼吸衰竭老人,從外院轉入時已依賴呼吸機維持呼吸一個多月,按一般的預測,很難摘除呼吸機。但在這裡經過肺康訓練和專科護理之後,康復出院,至今還常給護士長打來電話、發來微信,問候大家,感激地說這裡的護士們,是他過去數十年裡遇到過的最優秀的白衣天使。

教學培訓課堂上龍群鮮(左)常常把實操搬上臺。

「小龍是最受患者和家屬喜愛的護士之一,她熱情、細心,而且在護理教學培訓方面,也是我們科最優秀的。」馮護長說,僅教學課件,圖、文、視頻、互動並舉,就常令人敬佩。

不過,龍群鮮卻認為這是應該的,也是不斷學習、提高所得。

2019年,她在廣西醫科大護理學院參加重症專科護士培訓期間,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舉辦的「第十四期廣西重症監護專科護士培訓班」學員護理操作技能比賽一等獎及學員授課比賽一等獎。

工作再忙,也會擠出時間陪陪女兒。

好學、上進的龍群鮮,了解她的醫生護士都知道,她的女兒還不到三歲,正需要她照顧的時候。所以每每有人誇她工作出色、待病人如親人時,她都說這是丈夫和家人全力支持的成果。但連家人也佩服她的是:繁忙的工作和學習之外,她仍堅持志願服務。

原來,10年前,龍群鮮還在讀護校時,已成為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註冊志願者。柳州市特殊教育學校、各類養老院、特殊群體,都曾留下過她和同學、朋友的服務足跡。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後,春節期間都在加班的她,與科室裡的護理姐妹們又報名參加社區防控志願服務。

龍群鮮也是一位註冊志願者,近10年來一直堅持志願行。

醫院考慮到他們太辛苦,起初不同意,她和另一位重症監護組組長楊娟說:「我們不能去湖北主戰場抗擊疫情,也應該為柳州防控做點奉獻。」

「護理與志願服務是相通的,我們應該多為社會做些奉獻。」龍群鮮說,她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龍群群和她的護理小組在開展床頭「護理微查房」。


未來無論能否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重症專科護理專家,她都希望自己護理的病人,能夠得到更專業、更細心的呵護,早日康復,回歸家庭、回歸社會。


相關焦點

  • 【醫聲護事】重症醫學科的故事
    而與患者有關的他和她的故事還在繼續……「你們的微笑,給了我活下去的力量」7月的一天,重症醫學科收治了一位車禍外傷的青年男子,他全身多處骨折、肺部嚴重挫傷,情緒極不穩定,異常煩躁,醫護紛紛針對個體情況進行心理護理,安慰極度煩躁的患者。
  • 國家衛健委發布新版流感診療方案 流感重症患者將得到集中收治
    《通知》要求,分發揮哨點醫院作用,進一步加強重症及危重症病例監測與報告;要加強與疾控部門的溝通協作,及時了解流感病毒變異情況;對重症患者按照「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原則,集中收治到具備條件的醫院治療,醫院要統一調配資源,確保流感重症患者救治需求,切實減少重症及危重症的發生,降低病死率。
  • 護士呢?
    看到政府大力為教師工資待遇撐腰,不由得聯想到護士這個職業。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介紹,4.26萬名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中,護士有2.86萬名,佔比近70%,80後、90後佔護士總數的90%。「護士主要來自重症、呼吸、感染等專業。
  • 南非專家:因新冠肺炎導致的重症患者群體呈年輕化
    (抗擊新冠肺炎)南非專家:因新冠肺炎導致的重症患者群體呈年輕化中新社約翰尼斯堡1月6日電 (記者 王曦)針對當前激增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南非醫學專家6日回應稱,在發現新冠肺炎病毒發生變異後,因新冠肺炎導致的重症患者群體明顯呈現年輕化。
  • 在重症監護病房,我是他們的「小太陽」|原創·在武漢【23】
    我叫關嘉穎,一個愛笑的90後,一個1歲女孩的媽媽,一個喜歡「拍拍拍」的護士。在重症監護病房裡,他們說我是開心果;我想,努力活成一道光。成為一名同濟醫院胸外科的護士,已經有9年了。這幾年的春節,因為要值班,我都是在醫院過年。今年,護士長排班時,特意讓我能回老家襄陽過個年。原本,大年三十早上,下完夜班,我就直接坐動車回去過年。
  • 【重磅消息】習水縣中醫院重症醫學科即將開科!!!
    習水縣中醫院重症醫學科將於2017年9月2日正式開科!這是我院集中監護和救治重症患者的專業科室。科室目前編制床位8張,現有醫護人員16人,其中副主任醫師1名,主治醫師1名,住院醫師3人;護師3人,護士8人(其中3名取得重症醫學科專科培訓證);均多次進修於省內三甲醫院,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能夠熟練掌握各項急救技術和監護治療技術。
  • 雲南省急危重症護理質量管理研討班暨普洱市護理學會急診急救護理專業委員會成立在我院舉行
    為促進普洱市急診急救護理專業的發展,發揮學會作用,團結廣大護理人員,搭建急診急救護理專業學術探討、溝通和交流的平臺,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活動
  • 寶貝加油-市工人醫院重症醫學科一病區全心救治一樹幹穿體的三歲女孩
    全心救治2014年10月30日晚10時許,柳州市工人醫院接診了一位特殊的患者,一3歲小女孩發生車禍,被一直徑八釐米的樹幹從右側會陰部穿體而過。護送醫生簡短的一個字卻透露出了小女孩此刻病情的危急。小女孩小恩頑強的挺過了長達六個小時的手術期,但由於年紀小、傷情複雜危重,時刻威脅生命。院領導高度重視的病情發展狀況,組織了多次全院專家大會診,專家們一致認為,小恩還未度過危險期,仍有敗血症、休克、感染等潛在的大敵需要面對。醫院在為小恩保命的同時,也積極研究保肢計劃,ICU全體醫護人員嚴陣以待。
  • 臺灣專家親授加盟:新一期全國心肺與重症康復培訓班(泉州站)等你來報名!
    培訓班將根據總會授課要求,對學員進行心肺與重症康復相關內容的系統集中培訓,以心肺康復理論為基礎,對心臟和肺疾病以及重症ICU病人等康復技術進行講解,對心臟康複流程進行指導,同時深入講解心臟康復五大處方:藥物處方、運動處方、心理處方、戒菸處方、營養處方等。
  • 【青槓新聞】愛的種子,傳遍四方——中華護理學會老年專科護士(長照機構實踐)圓滿結束
    作為中華護理學會老年專科護士臨床實踐學習的長照機構,來自上海、福建、安徽、陝西、新疆等13個省市的14名專科護士學員圓滿完成了為期兩周的實踐學習。12月9日下午,重醫附一院青槓老年護養中心為14位學員舉行了長照機構實踐的結業典禮。中心副院長鄧慶、醫護辦主任喻秀麗、護養區護士長童立紡、護理院護士長何海燕、以及帶教老師參加了此次典禮。
  • SCCM臨床指南:成人重症患者的持續神經阻滯
    2016年11月號的《Critical Care Medicine》刊登了Murray MJ等作者的《臨床指南:成人重症患者的持續神經阻滯)、SCCM、ASHP(American Society of Health-System Pharmacists,美國醫療藥師協會)及CCM雜誌的專家委員會進行外部審閱。
  • 研究:六成新冠病毒重症康復者患譫妄症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重症患者易患精神疾病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最近發現,感染新冠病毒(Covid-19)的重症患者康復後,出現譫妄、意識模糊和躁動等精神疾病症狀的可能性較高。羅傑斯團隊整合多個醫學文獻庫並觀察了72宗Covid-19及SARS、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病毒)患者,重點關注這些疾病與精神問題之間的聯繫。 研究人員發現,與SARS和MERS類似,感染Covid-19的重症患者出現譫妄症的比例超過六成。
  • 【協和醫術】福建協和醫院多學科聯合跨地區轉運成功救治一位重症爆發性心肌炎患者
    就在此時,前往三明總醫院緊急會診的我院重症醫學科翁欽永主任提出,唯有使用ECMO才能給患者帶來救治的希望.鑑於患者病情危重和異地轉運的困難,緊急關頭,我院黨委書記、心臟外科主任陳良萬教授委派有治療經驗的重症醫學科和ECMO醫療團隊,帶上可攜式ECMO,火速趕往永安。17日深夜,團隊經過300多公裡的路程抵達永安,並立即來到患者床旁觀察病情。
  • 患者1600萬醫生僅2萬多 社會歧視風險高精神科現「醫生荒」
    武漢晚報(官微ID:whwb82333333)訊(本報記者劉璇 通訊員鄧盛強)「近年來,我國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數量逐年上升,但精神科醫生卻日漸匱乏。」今天,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掛牌成為華科大同濟醫學院附屬武漢精神衛生中心和第九臨床學院。揭牌儀式上,同濟醫學院校長陳建國透露,打算增設精神衛生系本科專業,培養和輸出更多的精神科醫生。精神病人20年翻了10倍市衛計委主任陳紅輝介紹,社會競爭加劇,生活工作壓力增大,我國精神障礙患病率上升十分明顯。
  • 吳立偉:我想成為男版的「南丁格爾」
    6年前,他只不過是一個剛剛走出大學校園的懵懂青年,如今,他已成長為湖南師範大學附屬湘東醫院護理方面的業務尖兵。提起「白衣天使」,人們大腦中習慣性地會浮現出一個白衣飄飄、動作輕柔唯美的女性形象。吳立偉記得第一次進入病房給病人打針,他就被狠狠地打擊了。「還是換個女護士來吧。」女病患一見到他,就委婉地拒絕。吳立偉說,當時他的心就沉了下來,垂頭喪氣地走出病房,心裡很委屈。
  • 預告 | 老年護理公益課堂第一課即將開講
    皮膚壓瘡在康復治療、護理中是一個普通性的問題。據有關文獻報導,每年約有6萬人死於壓瘡合併徵。一般來說,長期臥床、體質衰弱、翻身不便及肢體感覺遲鈍者易患褥瘡,臨床上多見於以下三類患者:1、腦梗塞導致半身不遂,長期臥床病人,昏迷及癱瘓病人;2、臥床不起,體質衰弱的病人;3、骨折後長期固定或臥床的病人。
  • 護理創新:02.康惠爾透明貼在傳統式氣管插管固定方法中的應用
    ,特別在重症醫學科經口氣管插管患者佔到了半數以上,而入住重症醫學科的患者病情均很危重,帶管時間大多超過3d,為了減少意外脫管等併發症,對氣管插管固定要求很高。保證患者在機械通氣期間氣管插管有效固定,防止插管脫出、移位,同時兼顧患者的舒適性、面部皮膚的完整性及護士的工作效率一直是我們在探討的內容。目前,國內外有很多種氣管導管固定方法的報導,大致分為3類:各種膠布固定方法、導管和牙墊固定器、寸帶固定法[2]。本院ICU病房從開科以來一直使用膠布+寸帶固定(即傳統固定方法)效果尚好,但口唇面部皮膚受損發生例數有逐年上升趨勢,如圖:
  • ICU裡的死亡阻擊戰:怎樣拯救重症患者?緬甸這一療法見成效
    眾所周知,重症患者的死亡率較高。那麼在阻止輕症患者往重症發展的同時,緬甸醫護人員如何啃下重症患者的治療這塊硬骨頭?【緬甸中文網訊】血清療法Ad-hoc委員會主席教授耶苗醫生稱,醫護人員依據「血清治療法」,使用康復患者捐贈的血清,對重症患者進行治療,獲得了極大的成效。
  • 【最美逆行者】第二集:曹媛媛:在仙桃重症病房裡的戰鬥
    曹媛媛,縣人民醫院兒科護士,我縣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員,2020年2月14號進駐湖北省仙桃市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持續工作39天。       曹媛媛說,她清楚地記得2月11號晚上10點半的時候,她正在值夜班,電話鈴聲突然響起,讓她儘快準備行裝,奔赴湖北省仙桃市。
  • 救治專家:他們均已出院!產婦 3個月寶寶 88歲高齡患者!
    2020年疫情伊始,大連市第六人民醫院作為遼寧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三大中心之一——大連中心,除接收大連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外,還接收丹東市、鞍山市和營口市的確診病例。大連中心的醫療救治工作常態化下由市六院醫療團隊負責,市衛健委從疫情初期即組建市級專家組,負責醫療救治會診指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