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許燕吉是民國著名學者、作家許地山的女兒,五年級上冊課文《落花生》即是許地山所作,「我們家的後園有半畝空地。母親說:『讓它荒著怪可惜的,你們那麼愛吃花生,就開闢出來種花生吧。』……」
許燕吉現場照片(攝影胡迪文)
現場照片(攝影胡迪文)
10月19日,民國著名學者、許地山之女許燕吉攜作品《我是落花生的女兒》與讀者見面,與近代史學者章立凡進行對話,討論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的百年曲折人生。
《我是落花生的女兒》是許燕吉的自傳,講述自己80年曲折人生,反映了中國近代一批知識分子顛沛流離的命運軌跡,為讀者了解20世紀中國史提供了一個獨特而清晰的截面。
許燕吉自傳:講述80年曲折人生
許燕吉是民國著名學者、作家許地山的女兒,生於1933年1月,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課文《落花生》即是許地山所作,「我們家的後園有半畝空地。母親說:『讓它荒著怪可惜的,你們那麼愛吃花生,就開闢出來種花生吧。』……」這篇課文不知影響了多少中國人。許地山另有《春桃》《空山靈雨》《綴網勞蛛》等膾炙人口的著作。
1935年,許燕吉一家人來到香港,過著安定優裕的生活。直到1941年8月4日,許地山心臟病復發,猝然去世,這一年,許燕吉還只有8歲。禍不單行,4個月後,日軍佔領香港,母親帶著許燕吉兄妹逃回內地,一路輾轉至湖南,其後為戰事所迫,奔波於貴州、四川,艱險困苦不一而足。
後來,許燕吉考入北京農業大學畜牧系,畢業後分配到河北省農業科學研究所工作,在反右鬥爭中,單純而心直口快的許燕吉被定為「右派反革命」,入獄六年。這中間許燕吉女兒夭折、丈夫為求自保斷然與她離婚。
許燕吉刑滿出獄後,因仍頂著「右派反革命」的帽子,只能繼續在監獄勞改隊工作,5年後來到河北新樂縣大流鄉堅固村勞動,自忖無法獨自生存,許燕吉只好去找在陝西的哥哥,並嫁給當地一位目不識丁的老農。1979年,落魄半生的許燕吉終於等到了平反的消息。
談創作動機:想寫一些真實的東西
在談到自己創作這本書的動機時,許燕吉笑稱,幾年前她在接受電視臺採訪的時候,發覺記者寫出的文章「並不是那麼回事兒」,於是,她決定自己動筆寫一些真實的東西。於是,從母親去世後,許燕吉開始創作《我是落花生的女兒》,至書成前後共花費了三年時間。
本次見面會上,許燕吉分享了自己與父親許地山相處的點點滴滴,談及父親的精神帶給自己的影響,她說「這80年人生失去了很多東西,但始終沒有失去的,是對人生的信念和對生活的堅持,這一輩子,恰如《落花生》一文中所傳達的人生理念: 不羨靚果枝頭,甘為土中一顆小花生,盡力作為『有用的人』,也很充實自信。」
許燕吉說,自傳雖然講的是個人經歷,卻能真實而生動地反映了一段歷史。對於許燕吉而言,歷史並不僅僅是大人物和波瀾壯闊的大事件,更多的是無數普通人的辛勞、痛苦和隱忍,這是歷史的傷口,也正是歷史的現實。如果把歷史比作一株花樹,她希望讀者不光要看到那些漂亮的花,更要看到泥土下面那些不怎麼好看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