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了四月一日愚人節,當然是沒有放假的.
除了愚人節可以捉弄人之外,小時候對另外兩個節日印象比較深刻,而且日期又特別好記,就是婦女節和兒童節。
而且這兩假期還不是所有大人都放假。
國際婦女節是3月8日,所謂38婦女節,很好記,放假的只有婦女。
因為老師很多都是女性,所以咱當年的這些兒童也跟著放假了!
另一個節日兒童節,在臺灣和香港的兒童節是四月四日,對的,就是明天,離愚人節只有三天!!
對小孩來說,兒童節最重要的是放假,而且這天還只有兒童放假,爹娘都沒放假!
在以前,沒有小學放學時非得爸媽、長輩到校門口接小孩回家的事情。
小孩回家就是自個兒走回家,不用擔心路上快遞電動車橫衝直撞、不用擔心人口販子拐賣兒童、不用擔心路上汽車不遵守交通規則。
這兒童節放假,意思就是不用上課,還沒人管的意思。
對那時候的小孩來說,這种放假,才真叫放假!!
(比起現在小孩放假,還要去趕各種課外班,那是一個辛苦啊!)
那個年頭,兒童節的學校還發禮物,發鉛筆。
都長這麼大了,還是不太明白,到底為什麼要發鉛筆?!?印象特別深刻,那個鉛筆的牌子叫「利百代」的小天使香水皮頭鉛筆。
其實大家都有鉛筆,都買的起鉛筆,為啥還要發鉛筆?
難道是因為要象徵性的給兒童發禮物?
但所有小孩都送這種鉛筆,感覺有圖利廠商的嫌疑啊!
而且,咱小學六年,拿的全是這種鉛筆啊!!
通常是4月3日領筆,隔天4月4日就放假了!
放假做啥呢?
其實沒做什麼,小孩不流行看電影、逛街,就只有約一群人胡鬧、淡水河邊瞎跑,或者到漫畫出租店,一本漫畫一塊錢臺幣,花幾塊錢就能在漫畫店窩一整個下午。
跟現在小孩比起來,
真不知道這種日子,
是散漫?
還是幸福?
4月4日兒童節,由國民政府時期的中華慈幼會提出來的。
理由是4月正是春季,代表兒童的朝氣蓬勃,而「四四」又與春浴日的「三三」、七夕的「七七」、敬老的九九(重陽)等日子對應,所以國民政府採就這樣把兒童節定下來了。
很多國家都依據 「國際兒童幸福大會」設立了兒童節,但日期各有不同。
例如,英國是7月14日、巴西8月15日、印度尼西亞7月13日;土耳其、4月23日、韓國5月5日,美國則是五月,各州日期還不一樣。
現在的兒童節是1949年11月,在莫斯科的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確定,為每年的6月1日。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發布通知,將六一國際兒童節作為我國的兒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