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市嵩縣的庫區羊湯非常有名,不僅是因為登上過中央電視臺,加上那兒正好位於洛陽至欒川的公路邊上,生意非常紅火,然而當地人卻大多都是沿著庫區老街,尋找一間地下室,據說那兒才是嵩縣最為正宗的「庫區羊湯」。
上個世紀末,洛陽到欒川的公路走的是庫區老街,在老街和鄉政府之間的岔路口一間地下室裡,開著一家距今近四十年的羊湯鋪子。當時,不少牽著馬車牛車到化肥廠拉氨水的農民們都在這兒喝過羊湯。
以前,這兒附近就有一個牛羊交易點,只不過隨著食品衛生要求的嚴格,個人不再允許私自宰殺牛羊了,所有的羊肉都必須從屠宰場購買。也就再也見不到大鍋裡煮著整隻山羊的壯觀場面,如今的湯鍋裡,煮的都是肉塊。
一位學徒正在給客人衝湯。按照洛陽喝湯的習慣,大蔥是要用滾開的湯水衝涮一次的,生蔥的味兒有些辛辣感。
洛陽嵩縣的地下室羊湯館,夜裡煮肉早上用,早上煮肉中午用,據老闆回憶,最多的時候,一天煮過十隻羊,十幾個人忙個不停。
洛陽嵩縣羊湯館的切肉刀,曾有人戲稱是」尼泊爾軍刀「,其實這只不過是農民屠夫們常用的工具。
湯碗裡的羊血。
這家地下室羊湯館的第三任老闆在烙餅,他說湯館最早是他父親開的,現在這間老店傳到了他的手裡,湯館已經開了三十多年,在湯館出去自立門戶的學徒已經不下二百個。最遠的在國外開湯館,最近的就在縣城附近。
地下室湯館秉承農村烙餅傳統,採用木材溫火烙制燒餅,這樣一鍋能出三十多個,喝湯人要的,甚至有人專門從縣城過來買他家的燒餅。他說:現在很多饅頭和餅都吃不出來饃味了。問他原因,他笑而不語。
這是一口特製的鏊子鍋,中間盛水,既利用了木材火的溫度,又採用了蒸汽的衛生便捷。
問起來那麼多學徒都出去做老闆了,會不會對他家的生意產生影響,他笑了笑,說:生意是人做的,我要做的就是守好老爺子的傳統,就算現在有人來學,也一樣會教,不過他們守不守俺家的規矩,咱也管不了,我只能把自己的湯做好,饃打好。
(來源:河洛鄉村)
本期編輯 | 侯琳琳 審核 | 時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