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生】李國光:我的大法官之路(下)

2021-02-13 庭前獨角獸

獬推事按:鄒碧華的故事感染、影響、激勵了無數人。其實,我們身邊還有許許多多優秀的法律人,他們的法律人生都是中國法治歷史的一個個剪影,串起來,就是一幅中國法治的歷程圖。「庭前獨角獸」通過採訪他們,開啟一段法律人的往事,打開一段塵封的記憶,記錄一段口述歷史。敬請關注「法律人生」欄目第一季,上海法院的退休大法官和老院長們。

本期嘉賓:李國光(中國首批大法官之一,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本期主持人:潘靜波(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法官)

本期畫外音:唐啟盛(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法院)

主持人:李院長,我這裡還有兩張您非常帥氣的照片,您看一下,這張照片大概什麼時候拍攝的?

李國光:這張照片是1998年(我被)授予首批大法官的儀式之前(拍攝的),我當時正好60歲。

主持人:您60歲的時候,被授予了共和國的首批大法官(頭銜)。(還有)這一張(照片)呢?

李國光:這一個是1997年1月份,我以最高法院院領導的身份擔任審判長第一次公開開庭審理案子,這在最高法院審判史上是第一個,已經載入史冊。

主持人:李院長,那您能跟我們再談一談您在最高法院的工作情況嗎?

李國光:我當時是1995年12月份全國人大任命的。(我)已經在上海(工作)整整十年了,我是1985年到上海的。到最高法院去,我當時還有一個過程,思想有過鬥爭。我畢竟這一生太漂流(泊)了,我當時已經58歲了,到快退休的年齡了,怎麼還叫我到北京最高法院去擔任副院長呢?第二個,最高法院的案子(標的)大、(審理起來)難,而且上面沒人(把關)了,這個難度非常大,要拍板了。再有一個,(是)我的家庭,我的兒子15歲以前都在我老家,15歲以後才從無錫到上海,我們這15年裡面實際上是分開的,戶口在拉薩(的)是我,我的愛人(戶口)是在上海,我的孩子(戶口)在無錫,三個地方,覺得家庭(成員)沒有(生活)在一起,小孩跟我們的關係也不是很密切,沒什麼話講的。所以當時老實講,我是不願意去的。我覺得已經到了收尾的階段了,58了嘛,能夠幹什麼呢。但是,最後還是去了。

去了以後沒想到,這個任務太重了。我當時分管經濟庭、智慧財產權庭、執行辦、交通庭(海事海商)、賠償辦、政治部、機關黨委,還是港澳臺法律事務指導小組組長,我(分管)八個單位。我畢竟已經58了,而且是一個人在北京,後來我又重新過上了在西藏(一樣)的單身漢的生活,吃食堂,平時也沒地方去串門,就是加班。雙休日,有一天是加班,還有一天是把北京的名人故居一個一個看,所以這個名人故居我看了很多的。


(1998年原最高法院院長肖揚為李國光授予大法官證書)

在最高法院,感覺到這個挑戰又跟地方不一樣,他案子(標的)大,都是幾個億幾個億的;第二呢,涉外因素多;再一個,案件難度大。所以,還是挺過來了吧。

挺過來了以後,65歲了,我應該退了,照規定應該退了吧,但是還要叫我到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去搞立法,又搞了5年。我到2008年,70歲的時候,才正式退下來。

不是講「你的時間到哪裡去了」?我的時間就這樣走了。

主持人:都奉獻給了國家的法治事業。


李國光:不知不覺我的時間就這樣過了。但是我這個人呢,覺得心態還可以,我想退下來以後,要幹點什麼。首先呢,我想到要寫一本書。

主持人:就是我手中這一本嗎?


李國光:我這個書(的)名字就起的「我的大法官之路」,當然這個也不是自傳,但是屬於自傳體了。我想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呢?我覺得人,時間很短,就是幾十年,你這個幾十年,可以搞一番事業;你這個幾十年,也可以默默無聞地過,當然這也是一種過法,也很好的;還有一種是幾十年,也可能走了下破路,或者是進了監獄,(各種情況)都有的。好像人演戲(一樣),人生如戲啊。

我想(我自己的)這個幾十年,主要是給我的子孫要說明幾個問題。第一個,李氏家族是怎麼來的;第二個問題,你的父輩、你的前輩是怎麼樣生活的;第三個,李家應該向何處去,要給子孫留點什麼話。我主要(想寫)三塊(內容)。

開始我寫的時候,斷斷續續寫的,因為還有其他事情。寫了以後呢,時間跨度比較長。我先搞了個試讀本,通過北京的方正出版社給我搞了個試讀本。後來人民法院出版社約我了,(說)這本書法院出版社要出版,出版的原因就是這是第一部由最高法院的院領導(退下來的)自己寫的、不是口述的自傳體(的書),(可以)作為一個史料價值,還有一個,對現在的新法官有些啟示。我就這樣最後完成了。這本書,是我第一個心結。

第二個呢,我想要講課。所以我在上海交大法學院做特聘教授。再有一個,(我還是)國家法官學院特聘教授。我就開了一個課:民商法應用實踐。我是跟其他的教授不一樣,我是從案例著手,這個案例都是最高法院的案例,還有我經手的案例,我自己辦的或者我看到的,其他的案例我不弄。這個應該受歡迎的。(我還)帶了三年的研究生、博士生,我覺得帶不動了,不要「誤人子弟」了,哈哈,我就跟學校講了,乾脆搞點講座吧,講座麼比較自由了,你願意講什麼不願意講什麼(都可以)。我現在主要是想(給)法官,我們的上海法官講點課,主要講程序法的一些課,還有一個(課是有關)法官的人生:法官應該怎麼做。


主持人:李院長,您剛剛恰好講到了您現在有給我們上海法院的法官做講座,其實就我個人而言,或者就我代表的這些年輕的上海法院的法官們來說,也很想向您討教一下,就是說,像您經歷了42年的法院工作,就如何成為一名好的法官或優秀的法官,您能給我們指點一下迷津嗎?

李國光:我想這樣,我是已經經過了你現在正在走的那個路,現在應該說差不多了,該回顧(一下了)。一個很慶幸的(地方),我當了幾十年的法官,我應該說不是一個貪官。(當年)朱鎔基總理離開工作時候他就講,但願社會評價我不是一個貪官,第二個,我(是)做了一點事情的一個共產黨員就行了。我覺得這個很感動,我的想法也是這樣的。這個幾十年的路走(來),我有很多選擇,因為現在這個選擇是多元化的,但最後我的選擇,(是)我幾十年當了法官。

我覺得,當好一個法官,第一個,他(要)有一個奉獻(的精神)。你不要去比其他的人,不要比,我覺得比最不好,人家有人家的路,你有你的路,人家有人家選擇,你選擇這個職業,你選擇的你要堅定地走下去。第二個你要有一個擔當(的品質)。既然選擇了這個法官的職業,你不可能發財的,我跟你說,要發財你除非歪門邪道,現在多了這種事情。第三個,你要孜孜不倦,堅毅地(把)這個路要走下去,(不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你要迎難而上。有好多時候,我覺得案子來了,這個法律是蒼白的,甚至沒有法律規定的,但我想方設法地要把這個解決好,這個實際上講了半天來講,(就)叫(作)公正、正義。

我覺得我們目前的法官,年輕的法官,比我們那個時候好了,學歷很高,又年輕,思路很廣,但是缺乏一個堅毅(的品質)。這個路是自己走的,要走下去,遇到一些困難,(你要)迎難而上。你譬如像現在年輕法官參加工作在上海,首先遇到的,你要買房子,第二個你要結婚,第三個你要生孩子,你生了孩子以後,幫孩子怎麼選好的幼兒園、好的小學,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些都是很煩惱的事情。但是應該說,這(些)個煩惱的事情,對於我們來說,我們的職業、我們的法官(生涯)、我們的公正跟正義、我們的社會擔當,(才)是(排在)第一位的。這些(困難)實際上都可以解決的,(只)是早解決、晚解決而已。

有些同志(跟我)很熟的,他說李院長,你70歲退休的時候,你不拉起來一個律師事務所嗎?(如果這麼做了)你肯定發財了。我說我可以發財,但是這個事我處於不方便的狀態,因為我是幾十年的法官,都認識我,我怎麼弄?只能說,想起你的社會擔當,(想)給一個社會留下一個公正和正義(的法官)。你既然選擇了法官(職業),就走下去。

主持人:李院長,您一生這麼多的時間都奉獻給了我國的司法事業、法治事業,然後,選擇也已屆耄耋之年,我這裡有一張您們家之前三代同堂的照片,您現在再看到這張照片,能講一講您內心的感受嗎?

李國光:這張照片是我老父親70歲的時候照的一個合家歡,已經(有)30年了吧,三代同堂,下面最小的一個女孩子現在已經做媽媽了。我這張照片是我的傳家寶,(我)很珍藏的。我看到這張照片的感慨就是,我有一個好的家風,這是一個人做任何職業的一個基礎。這裡面我的兄弟姊妹連我(在內)八個,有法官,有律師,有醫生,有教師,有工人,他們都受了我家的家風(影響)。我的家風是什麼東西呢?首先要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善良的人;第二個要做一個強人,不怕苦難的人;第三個,要儘自己的可能,要(做一個)有點貢獻的人。儘管我可能是職位最高,但是你工人也應該有貢獻的,他們都是做了這麼一種(行為),做善良的人,做一個不怕困難的強人,(做)有社會責任的人,給社會確實要留點東西。所以,我的第二代都很好,第三代(也)都很好,都規規矩矩做人。

主持人:就像您跟您孫子的合影。

李國光:(《我的大法官之路》)這本書裡面,我也寫了結束語:給我孫兒的一個寄語,我想你應該做什麼樣的人。今天,我講的基本上就是這個。

主持人:好的,李院長,您今天最後再給我們年輕一代、青年法官,講一句您的期待或寄語吧。

李國光:我們現在的年輕法官,你們的責任很大、很重,中國的依法治國的責任,歷史地落到了你們的肩上。所以,我想第一個,你們要做一個好法官。這個好法官就是什麼呢?你辦任何案子,都是公平的,是正義的,讓社會感覺到,通過你感覺到,黨和國家的司法的陽光照到了每個人身上。第二個,要做一個讓人民群眾放心的法官。怎麼放心呢?人民群眾有訴求,到你法院來解決,不要去找什麼關係,就依靠你,(你就是讓人)很放心的法官。第三個,要做一個稱職的法官。這個稱職的法官是什麼呢?你有強烈的社會責任的擔當(意識),就是通過你,把我們依法治國的擔子扛起來。

在這個時代,當一個法官是非常光榮的,我期望著每個法官都能這樣子就好。


(全文完)


相關焦點

  • 美國紀錄片 女大法官金斯伯格.RBG.2018 美國大法官金斯伯格去世,該片講述她傳奇一生
    該紀錄片講述了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有史以來第二位女性大法官魯斯·巴德·金斯伯格的生平事跡。
  • 美國金斯伯格大法官去世,生前致力於男女平權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柏格(Ruth Bader Ginsburg)在身為法律人的職涯中,力抗根深蒂固的性別歧視,成了美國左派眼中的英雄
  • 關於美國大法官,你應該看一看這兩部影片
    他是美國的五星上將,在二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戰後,先後擔任美國的國防部長及國務卿。國務卿任上提出的「馬歇爾計劃」,更是為戰後的歐洲復興提供了強力支持,為此他也贏得了諾貝爾和平獎。這位馬歇爾,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63名。不過,今天我們要說的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馬歇爾。
  • 「我們失去了一位巨人」:金斯伯格大法官離世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性別議題上的「明星法官」,AKA 「Notorious  R.B.G「,魯斯·巴德·金斯伯格女士於9月18日去世,享年87歲。1956年秋天,金斯伯格成為了當年被哈佛法學院錄取的九位女學生之一。
  • 黃亞生:卡瓦諾——一個不合格的大法官提名人
    作為一名大法官的提名人,卡瓦諾的這番公開表態可以說是不可思議的。取證和判決/得出結論完全是不同的法律程序。聯邦調查局是得不出結論的,這是對的, 但是它的作用是調查和收集證據,提供判斷和得出結論的依據。在這裡,我有必要解釋下為什麼在針對卡瓦諾性侵指控的問題上,聯邦調查局不能自行展開調查。
  • 紀實 | 「聲名狼藉」的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魯思·巴德·金斯伯格
    她說:「只要我還能全力以赴,我便會繼續堅守大法官的使命。」今年3月,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校友魯斯·巴德·金斯伯格(LAW '59)將度過她的85歲生日,但是她的精力卻仍像40多歲的人一樣充沛。在教練的陪伴下,她每周都會去最高法院的健身房鍛鍊兩次,堅持做伏地挺身、平板支撐、還有舉重。
  • RBG系列|美國最高法院的4名女性大法官
    其實,在2009年歐巴馬考慮大法官David Souter的替代人選時,大法官Antonin Scalia就曾向歐巴馬提議提名Elena,當年5月甚至有媒體報導歐巴馬在考慮提名Elena,但最後宣布的人選卻是上面介紹的Sonia。
  • 美國首席大法官:孩子們,我希望你們交點噩運
    是上個月美國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Roberts,在他兒子的初中畢業典禮上的嘉賓演講。《華盛頓郵報》的評價是:「首席大法官Roberts在剛剛結束的一期裡,寫了8份意見書和2份反對意見,但沒有一份比他在一個雨天學校裡的畢業演講更有意義。」
  • 戴維·蘇特:連接歷史與傳統的法律「隱士」
    戴維·蘇特:連接歷史與傳統的法律「隱士」作者丨何遠編輯丨易水寒天 / Zeal / 悠然此心1990年,蘇特被提名為大法官不久,麥考斯蘭即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預言說,蘇特「成為大法官後,會非常保守,不過……是那種會讓任命他的人上當的保守」,他會成為「技術上的保守派,而不是意識形態上的保守派」。此時,距離蘇特的大法官提名聽證會,還有兩個月之久。此後的二十年中,蘇特的轉變幾乎與麥考斯蘭的這番話完全吻合,麥氏可謂知蘇特深矣。
  • 96部法律電影,做一個有品位的法律人
    《桃色血案(Anatomy of a Murder)》   涉及很多法律概念,從司法鑑定到證據提交,從陪審團審查到交叉盤問,對美國刑事訴訟的程序做了精細的介紹。時至今日,該片仍然是最真實描寫法律程序的影片之一。
  • 最新任命的大法官巴雷特畢業於這所法學院哦!
    美國參議院周一投票確認埃米·科尼·巴雷特(Amy Coney Barrett)接替已故大法官魯斯·巴德·金斯伯格的職位,同時巴雷特也是歷史最年輕入選最高院的法官
  • 為什麼中國人也在悼念美國大法官RBG|南華早報
    可以說,金斯伯格大法官的一生都在為美國的女性權益與傳統社會做鬥爭。媒體上關於金斯伯格大法官的生平介紹有很多,建議大家搜索來讀讀看;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去看一下2018年關於金斯伯格大法官的紀錄片:一些人分享了蠟燭的圖片,並描述了她是如何激勵他們學習法律或變得更加關注性別問題的。
  • 美國最高貴的大法官是個黑人
    點擊上方 太初之道 關注我託馬斯大法官
  • 【法律雜貨鋪】紐倫堡大審判
    據說,當天上午9點55分8位大法官魚貫而出,10點整,首席大法官傑弗裡·勞倫斯將法槌一敲,所有納粹戰犯被憲兵押上了審判廳中央的被告席上,一共23名,全部都是犯下滔天罪行的狂徒們,在公訴人對他們的戰爭罪行進行指控時,這些戰犯無一例外的都會回答道:自己只是奉「上級的命令」行事,是依照當時所頒布的法律。
  • 美國「漢大幫」-從9位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出身,看名校助力跨階層逆襲
    先來說說能夠成為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到底有多厲害吧。如果說國內很多父母追捧的公務員工作是鐵飯碗的話,那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絕對算得上是鑽石飯碗了,既堅不可摧、收入豐厚,社會地位還極為崇高。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薪金不能被裁減,首席大法官的年薪是255,500美元,其他8位大法官則為244,400美元。雖然遠比不上動輒幾千萬的知名大律師賺得多,但比起美國平均年薪來說還是要高很多的,更何況這裡面還有無法用金錢衡量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影響力。
  • 【商務法律口譯專欄】法律翻譯中的跨界學習
    英國《大憲章》(Magna Carta)與《權利法案》(the Bill of Rights)奠定了法律至上的理念。今年中國民法典的頒布也彰顯出中國全面依法治國(rule of law)的理念與決心,這將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儘管今年各行各業均受到疫情的嚴重衝擊,但是仍有大量國際會議對相關法律法規問題開展深入探討與交流,矢志於推動社會經濟的有序發展。
  • 這位女法官有七個娃,她可能是下一位美國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關於她你應當知道的5個事實(中英雙語)
    (關於其他候選人,歡迎長按上面二維碼👆關注後回復「女大法官」,閱讀文章《這五位女法官,她們最有可能取代已故金斯伯格大法官》)圖:艾米·科尼·巴雷特。而現在,因為露絲·巴德·金斯伯格的去世,巴雷特的名字又被作為美國最高法院潛在的大法官候選人提了出來。
  • 任期內第三位大法官提名!美國最高法院法官金斯伯格逝世,享年87歲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金斯伯格是第二位被任命為終身職位的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女性。據CNBC報導,金斯伯格去世後產生的空缺使總統川普能夠提名他的第三位大法官,使美國最高法院進一步傾向保守主義。在一個總統任期內獲得三位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提名權是美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從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認川普的運氣好上天。
  • 王一博·《無感》:走逆境之路,讓愛我的人不會心痛
    02這個可愛的男孩,並沒有沉迷在大家的掌聲和鮮花裡頭。他,也是從低谷而來的。當時,在唱跳組合裡安安分分呆著。沒事,我就是喜歡一邊唱一邊跳。王一博是這樣想的吧?畢竟,這是他很珍視的單曲。其實,真的不用特別強調歌詞的內容。那都是王一博的親身體會,只是他不會說出來。那就唱吧:逆境之路看到未來,摔倒以後站得起來,不要輕易被情緒打敗,就保持無感。
  • 火爆朋友圈畢業致辭「我祝你不幸並痛苦」英文中字視頻版搶先看!
    2005年9月由小布希總統提名,參議院批准通過,就任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第17任首席大法官,是美國兩個世紀以來最年輕的首席大法官。《華盛頓郵報》評論說:羅伯茨首席大法官本年度最好的作品,不是某個案子的判決書,而是在兒子畢業典禮上的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