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21年第2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組織抽檢食用農產品、餐飲食品共301批次,其中合格樣品299批次,不合格樣品2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食用農產品不合格樣品1批次,餐飲食品不合格樣品1批次。
其中,1批次食用農產品檢出農藥殘留問題,為三亞第一市場薛秋鑾蔬菜攤位銷售的卷葉白,檢驗項目啶蟲脒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GB 2763—2019)中規定,普通白菜(如上海青、小青菜等)中啶蟲脒的最大殘留限量為1mg/kg。長期食用農藥殘留超標的蔬菜,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
此外,還有1批次餐飲食品檢出食品添加劑問題,為東方城東幸福米粉粥店銷售的河粉,檢驗項目苯甲酸及其鈉鹽(以苯甲酸計)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
苯甲酸及其鈉鹽是食品工業中常見的一種防腐保鮮劑,對黴菌、酵母和細菌有較好的抑制作用。GB 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規定,生溼麵製品中不得使用苯甲酸及其鈉鹽(以苯甲酸計)。苯甲酸及其鈉鹽的安全性較高,少量苯甲酸對人體無毒害,可隨尿液排出體外,在人體內不會蓄積。若長期過量食入苯甲酸超標的食品可能會對肝臟功能產生一定影響。
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表示,對上述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已經採取措施依法予以查處,並責令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查清進貨渠道、產地等信息並向相關部門報告,食品生產企業查清產品流向、召回不合格產品、分析原因進行整改;責令食用農產品銷售者對不合格產品立即採取停止銷售,食品經營環節有關單位立即採取下架等措施防控風險。不合格產品的風險防控措施以及核查處置結果將在相關市縣市場監管部門網站予以公布。
不合格產品信息
來源:海南食品安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