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P飛彈,一個貌似和普通人八竿子打不著的武器,卻因為名字和網友們結下了不解之緣……
Missile Moyenne Portée(Medium-Range Missile),翻譯過來就是「中程飛彈」。不過此中程非彼中程,和美俄兩國動輒500公裡以上的彈道飛彈相比,MMP的射程十分有限,屬於「戰術中程飛彈」。
(圖源 MDBA)
不知道小橘子們看到標題是否似曾相識?因為我們以前就介紹過MMP這型飛彈。
點擊圖片跳轉
作為法國老牌軍火公司MBDA的名牌產品,MMP從研製開始就備受矚目。與1996年就已經服役的「標槍」飛彈相比,MMP實屬「後起之秀」。所以在射程、性能、以及精度上,都略勝一籌。
(圖源 DefenseWebTV)
從發射的過程來看,MMP與著名的「標槍」飛彈差不多,但是目前MMP的飛彈射程已經超過了5公裡,這是同類任何步兵反坦克裝備所不能比擬的。所以MBDA公司一開始就宣稱,MMP要逐漸取代法軍裝備的「標槍」飛彈以及更老的「米蘭」飛彈。
從上至下分別為「米蘭」飛彈、「標槍」飛彈、MMP飛彈
(圖源 Wikimedia/cat-uxo/janes)
而之所以「又有一發」,是因為最近MBDA在歐洲海軍展上展出了其研發的第五代MMP陸基作戰飛彈系統的海軍型號。
(圖源 MDBA)
今年夏季末,法軍在吉布地的炎熱環境下驗證了MMP系統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分別在陸上和高速行駛的剛性充氣艇上共發射了9枚MMP飛彈,其中兩發是由法國海軍陸戰隊在剛性充氣艇上發射的:第一發用於打擊岸上目標,第二發用於打擊海上目標。
2018年10月23日,MBDA直接把MMP飛彈放在了飛彈快艇上,並且在海上完成了測試。因為MMP的最大射程為五公裡,所以艦載MMP最初的定位並不是單純的反艦飛彈,而是做好了短兵相接的準備。
(圖源 MDBA)
無論是之前的氣墊船還是這次的飛彈艇,兩者都是機動靈活的小型船隻,並且具備近岸作戰或者登陸作戰的能力。而MMP除了反坦克功能外,對4公裡範圍內的混凝土防禦工事同樣有致命的打擊效果。
(圖源 DefenseWebTV)
結合之前法軍在吉布地的炎熱環境下對MMP系統進行的測試,貌似MMP最近一段時間正在「針對」一個既有海洋又有沙漠的地方——中東。
就在昨天,法國總統府發表公報說,法國總統馬克龍當天與美國總統川普舉行電話會談,川普表示支持法國關於敘利亞局勢立場。馬克龍在電話中告訴川普,法國在伊斯坦堡峰會期間將推動敘利亞伊德利卜地區實現永久停火,並推動進一步深化關於通過政治途徑解決敘利亞衝突的討論。
(圖源 Google earth)
所以馬克龍是要去敘利亞勸架嘍?
在我們的印象中,中東地區一直都是美俄之間暗暗較勁。但實際上,卻忽略了北約國家的存在感。眼下向敘利亞派兵的北約國家中,法國的兵力位居第二。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在敘利亞戰場上美國總共派出了2000多美軍的兵力,法軍也達到了1000多人。
隨著美國海軍「杜魯門」號航母從地中海海域離開,奔赴歐洲海域參加北約2018「三叉戟」軍事演習,中東地區北約海上軍事力量將出現暫時「空虛」。不過法國表示「戴高樂」號航母的大修工作已經結束,將和「西北風」級直升機航母奔赴地中海海域。
(圖源 DefPost)
所以又研發艦載MMP飛彈,又向地中海派遣航母,法軍是想來一場現實版「搶灘登陸」嗎?
未必。
在MBDA公司的主頁上,「NO.1 in Europea」分外顯眼。要知道,歐洲可是不乏「萊茵金屬」這樣的百年老店,MBDA怎麼敢稱「歐洲第一」呢?其實MBDA所指的第一,是銷量第一。2017年全年,MBDA全球銷售額達到了31億歐元!達到了歐洲第一、世界第三。
(圖源 MDBA)
但是,無論是美國的F-35還是俄羅斯S-300,中東這塊「市場」一直都是兩個國家「平分秋色」。尤其是美國,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3月份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的武器銷售在過去五年裡增加了25%。報告還說,在此期間,美國大約一半的武器出口流向了中東。
在網際網路社會中,法國也明白「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道理。不光是MMP飛彈,所有法制裝備都急需一場實戰來檢驗。
縱觀歷史,法國這個國家一直本著「獨立特行」的外交方針。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正是在當時法國政府的幫助下,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在極為敏感的時期建立了核反應堆。如果沒有八十年代以色列的一次「鳳凰行動」,今天的中東又是怎樣一番局面呢?
(圖源 The Aviationist)
法國在中東地區唱的這齣大戲究竟是「白臉」還是「黑臉」,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是什麼「好角兒」。
可憐中東人民,也只剩下MMP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