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活動分享:孩子該如何面對成人社會的絕望與偏見

2021-02-24 一條生活館
上周六,一條以《14歲懂社會》這套書為主題,在上海七寶萬科店舉行了一場線下圖書分享活動:我們邀請來了讀庫的創始人兼主編張立憲老師,談一談他眼中的成人世界,以及《14歲懂社會》這套書背後的故事和意義。

 人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不能成為自己 

人生有三大絕望,第一個叫不知道有自己;第二個叫不願意成為自己;第三個是不能成為自己。我們不妨做一個現場調查:這三個絕望中,哪個讓你最絕望?我們只能選一個,你會選哪個?「不知道有自己」的,請舉手。好,四個人。「不願意成為自己」的,請舉手。好,三個人。那剩下的都是「不能成為自己」的,這個和在北京的比例大致相當。

也就是說,不能成為自己,是最讓人痛苦的。

這可能也是大家感受最深的一種情況,也符合現在人的生活困境:身在此岸,心在彼岸,對吧?我擁有的並不是我想要的。
永遠處在理想和現實之間的矛盾中,我身處這個世界,卻嚮往另外一個世界。那為什麼「不能成為自己」的人佔比最高呢?為什麼大家老為此感到痛苦呢?這也就是為今天演講的主題,我是對這個問題展開了一些小小的思考,但我不是哲學家,也不是做研究的,可能思考得也比較膚淺。在此之前 ,我還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什麼條件都能滿足你,要什麼給什麼的情況下,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

如果待會兒大家覺得我講得很乏味,不妨想一下這個問題。

 你讀的書,讓你成為自己 


拿我自己來說,我大部分人格、價值觀的形成,都是在讀書中養成的。

所以,現在的我可能並不是我,而是被許許多多書裡的觀念、故事塑造的我。在這裡 ,有兩本書我特別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她前兩年在美國過世了。她的故事是這樣,因為年輕時在英國讀書,文革的時候她被誣陷為英國間諜,被關到監獄裡。獄友跟她說:「如果那些人打你的話,你一定要呻吟幾聲,告饒一下,這樣他們就不會太用力地打你。」後來,鄭念就試著求饒了一下,發現「哎呀太丟人了,我實在叫不出來。」於是,她寧可挨打,也不叫。

我當時看到這裡,就特別有感觸:對於有些人來說, 有些事情就是打死ta都做不到。

另一本是魯迅的《故事新編》,裡面有個小故事讓我印象深刻。
說有個小夥子,性格寡淡,和母親相依為命。有一天他媽媽對他說:你都16歲了,你的性格這麼不冷不熱,這怎麼可以呢?你要改變你這種優柔的性情,為你父親報仇去。當時我都快26歲了,突然被他媽媽的這句話給觸動了,就是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有那種不冷不熱的優柔心情。我記得當時買一套《魯迅全集》要一百多塊錢,那會兒一個人的工資也就是一百多塊錢,就相當於現在花七八千塊錢買一套書。但我認為,有這麼一句話的影響,就很值。跟大家分享這兩個故事就是想說,其實我們很多時候讀書不是為了聽道理,而是告訴自己,在各種情形下別人會怎麼做,從而慢慢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形成自己。讀書一定要趁早。年輕的時候讀的書,它真的能滲入到你的骨頭裡頭去,成為你自己。在北京的現場,有一個人說,「我之所以不能成為自己,是因為我每天要上班。」但我不這麼認為。工作只是你滿足溫飽的一個路徑。工作、老闆不是讓你痛苦的人,我個人認為,真正讓你受制於人的這個人,是那些聲稱對你好的人。比如,身處商業社會,總會有很多人給你製造焦慮感。告訴你「買這個對身體好、用這個對皮膚好」,給你製造各種消費的理由,哄著你高興,把你奉為上帝,然後把你口袋裡的錢掏出來。

再比如,我們的親人,大部分都是打著愛的名義對你進行綁架,希望你按照他們的意圖來生活。

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就會發現,除了買房之外,基本上大家只要有正當穩定收入,日常生活中錢應該都不是太大的問題。

即便你認為你必須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買房面前,無論是月入8000還是月入15000,都難免覺得發愁。既然大家都買不起,那也別再被它困擾了。

還有同學認為,我不能成為我自己,是因為我只能做我眼前這個事,我沒有別的機會。我生活中喪失了其他的可能。我認為,一個人只要走向社會、走向職場,就會出現兩種狀態:一是我找機會;二是機會找我。

我自己真正需要的機會是什麼?我覺得這一點可能確實很重要,就是我們確實受制於機會,但是其實機會並不少,只不過是太多都很類似,或者都處在同一個層面上,真正能夠讓我們完成那個驚人愉悅的機會太少。

臺灣有個詞叫同溫層。意思就是,你結識的、你每天相處的全是和你很像的人。這種人際關係自然是很舒服的,但它也有危險,它讓你越來越成為你自己,讓你很難接受那些讓你不爽的人和觀念。因為讓你爽的人你都忙不過來,何必再去搭理那些和你不一樣的人呢?

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十幾歲的小朋友,他們已經高度固化了。任何讓ta不爽、不了解、不喜歡的東西,ta都難以接受、懶得接受。甚至說去了解一下,都覺得是給了對方很大的面子。

我認為我們應該在這方面有所傾斜,應該要去打破同溫層,警惕自己只能成為自己。
如果在座的各位,在日常生活中,能對許多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事情,突然覺得有那麼一點不對勁,然後盡力爬出它背後的邏輯,這就是一種智力上的冒險,是打破同溫層的一種嘗試。我們希望讓大家能夠體會到人生在世的複雜、衝突、困境。所謂的受制於人、受制於錢、受制於機會,本質上是我們受制於我們自己。當我們有了一個彼岸的想法時,真正的自己並沒有向彼岸靠攏,還被困守在此岸。我們不要被那些看起來很少的錢很困擾,不要被那些看起來很多的機會打擾,也不要被把你哄得高高興興、勸你來買這套書的我所誘惑。只有自己能夠打破那些習以為常的偏見,努力成為我們自己。

 現場互動 


觀眾一:
作為現場為數不多的70後之一,我目前的生活中遇到了一個困境。就是像我這個年紀,房子也買了,工作也相對輕車熟路了,我就經常會陷入一個沒有方向、沒有鬥志的狀態,產生一種「快樂是短暫的,無聊是永久的」的情緒。這套《14歲懂社會》,我之前是買來給孩子看的,結果還是自己看得比較多。因為我每天上班都要坐地鐵,結果有一天我突然發現,地鐵裡都是一些年輕的小夥姑娘,像我這個年紀非常少。再比如有一個周末,我參加了兩場活動,除了我是70後之外,其他的都是50後或者退休人員。我發現我的趣味和同齡人好像越來越格格不入,這該怎麼辦呢?張立憲:
總結一下,你的情況就是不能跟同齡人兼容。我們要擺脫一些傳統思維,你現在可能覺得你的生活很平庸,但是你要看到你生活中快樂的一面,比如你不愁吃穿,家庭圓滿,還有房子。另外一個就是,鍛鍊自己的分配能力,對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的分配能力。當我們的思維不那麼一元化的時候,你會發現每個東西都有它的理由,每個東西都有它的價值的時候,這個時候,做出取捨就變得更難了。

這時候,我認為只能用魯迅書裡的那句話:「我們不要讓自己不冷不熱的,要去改變這種優柔的性格,然後認命地為自己的抉擇負責。

觀眾二:
我是衝著這個書名來的,《14歲懂社會》,但懂社會這件事,不應該是24歲、34歲的人做的嗎?為什麼這套書要14歲的孩子懂社會呢?張立憲:
對大多數人來說,直到上大學、大學畢業之後,才算走向社會。在此之前,你都處在家庭當中,處在強關係當中。所謂強關係就是,你所處的環境都是家裡人,這種強關係是天然存在的,是必須盡義務和責任的。但一旦我們走向社會,強關係就迅速變成弱關係。弱關係就是沒有人再有義務和責任幫你解決問題,誰也不欠你的。大多數人都是在走向社會那一瞬間崩潰的,在猝不及防中,迎來強關係向弱關係的轉換,沒有做好準備,沒有這種應變能力。這套書為什麼叫《14歲懂社會》呢?我就是希望,我們每個孩子,多少能了解一下爸爸媽媽溫暖懷抱之外的世界,為未來做好準備。觀眾二:
但我作為一個孩子的母親,我還是很懷疑。14歲孩子面對的是學習、是中考,他們所認為的社會還是很美好的,為什麼要讓他們去接觸社會的絕望與悲哀呢?我看到這套書裡,有一冊的名字叫《不努力好像也沒關係》,我想問,在座有14歲左右孩子的家長,你們敢給自己的孩子看這本書嗎?觀眾三:
這個問題我很有發言權。我兒子今年12歲多了,我就把《不努力好像也沒關係》拿給他看。其實在我兒子的成長過程中,我一直都在給他買很多所謂「亂七八糟」、與學習無關的書。我就發現,他慢慢在閱讀中自然而然地收穫了屬於他自己的東西,可能在內心裡有了他自己。比如有時我說他沒考好,他就會很堅定地說:「我也很難過,我在努力了,下次一定進步。」還有我父母、他外公外婆去世的時候,他面對屍體也很淡定,去撫摸、去幫他們穿衣服,甚至還說「人生就是這樣子,沒有什麼關係,我們大家都是這樣子。」對於教育這件事,我覺得最好的辦法還是看書,用閱讀去影響他,讓他以後有能力去面對這個社會。

張立憲:
這也是我的觀點,我們不要低估一本「壞書」對孩子的教化能力。比如這本《不努力好像也沒關係》,如果這本書真的宣揚偷懶不上進,孩子自己也會做出批判。一定要讓他讀到和常見價值觀有衝突的書,他自己會做出鑑別,有新的蛻變。

觀眾四:
我沒有孩子,也沒有結婚,但我也看了這套書,有一種童年傷痛被治癒的感覺。我現在有一個困惑,就是不知道自己是該繼續做喜歡的編輯工作,還是屈服於經濟壓力,去網際網路行業。

張立憲:
自由都是有代價的。你的工作首先要養活自己,其次評估一下父母的承受能力。如果他們到了該生病的年齡,他們自己的經濟能不能承受?把這兩個問題解決了,再去享受自己。

14歲,是青春期裡重要的轉折點,自我意識爆發、對社會似懂非懂、對世界的困惑層出不窮……少年時期沒能解決的困惑,成年後會用另一種方式捲土重來。

這14本小書,對於正當年紀的小少年來說,可以幫助他們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形成完整世界觀、找到自己。

對於已經告別14歲的大朋友們來說,讀完這一本本薄薄的小書 ,可能會獲得某種程度上的解答和共鳴。

相關焦點

  • 線下活動 Google 參訪感受
    2016年1月18日,GirlsWhoCode 的第一次線下活動 Get Together with Google 2016 - Anita
  • 面對校園霸凌,我們該怎麼做?
    校園本該是一方淨土,裡面只有孩子們的純真本性與歡聲笑語。但事實上,長久以來公眾都低估了校園霸凌的存在與影響,以及它從言語侮辱到肢體暴力等多樣的形態。近幾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校園霸凌現象得到網絡的曝光,越來越多的施害者在輿論和法律的壓力下紛紛道歉甚至伏法。
  • 速議 成人藥能給孩子吃嗎?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調查顯示,我國兒童不合理用藥高達12%~32%,兒童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約12.9%,約是成人的兩倍。很多患兒家長表示,自己曾給孩子服用過減少分量的成人藥。中國聾兒康復研究中心的專家指出,我國7歲以下兒童因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聾的數量多達30萬。【點評】家長給孩子用藥時首先要保證安全性,不能把孩子當成「小大人」用藥;藥品行業需嚴格說明書規範,完善兒童用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資料,不能一句「遵醫囑」了事。
  • 水立方@您:為「星星的孩子」線上點亮藍燈
    自閉症譜系障礙人士是「星星的孩子」,他們在語言溝通和社會交往能力上有顯著限制,所以在融入社會和人群交往的過程中面臨著諸多挑戰與障礙。他們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遙遠而漆黑的夜空中獨自閃爍。  據統計,中國自閉症譜系障礙發生率達0.7%,目前已約有超1000萬自閉症譜系障礙人士,其中12歲以下的兒童約有200多萬。
  • 分享 | 澳洲華裔媽媽:孩子英語說得比我好,該如何面對這一「育兒囧況」?
    自己說不出恐龍的名字,但我兒子卻能清楚地說出來,他只是個四歲大的孩子呀。我十幾歲就來澳大利亞了。雖然沒有生在英語環境中,但我是從澳大利亞的大學畢業的,嫁給了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而且生活在無時不刻不說英語的環境中。但是,碰上特殊的英文字或俚語,要說出這些詞或理解它們的意思還是有困難。
  • 專訪榮光榮|在影像裡「絕望與瘋癲」
    我在那邊看到這景象,更加絕望,在農村你可以說因為爸媽都出去打工了,所以孩子沒人管,但這裡是都市,孩子跟著爸媽在那兒了,可還是一樣沒人管。那景象很矛盾,周圍儘是所謂的「文明」,但孩子們還是像在村子裡那樣自顧自地活著。
  • 河北石家莊長安區:線上線下齊動員 抗疫彰顯檢察藍
    河北石家莊長安區:線上線下齊動員 抗疫彰顯檢察藍 2021-01-18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成人體驗館」生意火爆 各種色情套餐 該如何管?
    所長每日奇聞「成人體驗館」生意火爆 打色情「擦邊球」該如何管?
  • 線下活動 原版英文繪本集市+英文啟蒙講座
    2016年2月21日9:00-15:00地點:北京華僑城(具體地點簡訊通知)費用:0元(先付佔位費50元,現場退還)諮詢:電話或微信13811184017 悠媽   本次活動主辦方:"U享閱讀"本次活動協辦方:「你和寶寶說英語」
  • 【社會】日本成人雜誌遭遇消亡危機
    放在以前,如何防範絡繹不絕的只看不買者,是各個店鋪非常頭痛的問題。不過,如今日本便利店裡的成人雜誌,已經好景不再。隨著一些便利店連鎖集團紛紛撤下成人雜誌,很多愛好者已經非常擔心今後的「入手渠道」。成人雜誌正式被商家劃為「有害圖書」,得到了很多日本民眾的歡迎。與此同時,也有一些人認為「做得太過了」。那麼,成人雜誌的製作方又怎麼看呢?一位成人雜誌編輯的回答,讓人很意外。「其實撤下來也沒什麼。愛好者在便利店、超市裡買成人雜誌的習慣早就變了。便利店及超市方面對銷售成人雜誌也沒有盈利期待。只不過是便利店與雜誌銷售商還存在合同關係等,才不得不繼續擺放成人雜誌。
  • 推廣 |「通心粉」首場線下活動圓滿完成,加入「通心粉」解鎖超多福利
    8月28日,我們通過線上啟動「開讀吧」線下活動招募,活動得到了幾百位讀者的熱烈反響。「通心粉」就是大家對財新訂戶的稱呼,是指在財新網及財新網相關自有平臺註冊且具有「財新通」、「財新數據通lite」「財新數據通Pro」消費記錄的個人註冊用戶。活動精彩回看活動現場,財新傳媒總裁張立暉、財新網總編輯張繼偉為大家帶來了精彩的分享。
  • 長沙線下活動|每個人都該有隻自己的小毛雞!
    事情大致就是這樣子的,這個國慶小白和小楊是不打算出門了,但是活動還是要搞搞的,畢竟國慶當前,而我們也是個正兒八經掛營業執照,還要交文化事業建設稅的工作室呢!也大概就是一拍大腿的功夫,我們非常草率的就決定了,於2020年10月3號下午3:00-5:00在麓山南路刷把衝巷附5號(最近門牌新換成了63號)白楊空間組織一個萬人空巷學織小毛雞活動!不要問我織雞活動有沒有萬人空巷!
  • 《巡邏現場實錄2017》普陀線下活動強勢來襲
    2017年10月27日下午,《巡邏現場實錄2017》的主創團隊將來到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舉行大型線下活動,講述巡邏民警的點滴故事。屆時,看看新聞網將同步進行直播!        小編在這裡小小劇透一下,下面這幾位主人公,都會出現在活動現場喲!
  • 從線下到線上,揭開全新的「禮物」
    大展即將結束本次高雄瘋之旅無法抵達現場感受「瘋藝夏」的火熱氣氛、欣賞孩子們精彩畫作的觀眾是否也滿是好奇和遺憾呢~上一篇我們分享了嗨翻天的高雄現場
  • 線下活動 Google報名結果已發布&EP實習生項目
    親愛的小夥伴們,感謝大家對我們第一次的線下活動的支持!
  • TED英語演講:如何面對困境,坦然生活?(視頻+MP3+中英文對照)
    除此之外,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也是眾所皆知的,還讓你懷疑自己的存在,退縮  絕望 自我鞭笞 自我菲薄,越來越深的自我懷疑和自我厭惡。 You have mined this cavern expertly over the years.
  • [原創]讓人驚慌失措的藍鯨遊戲如何操控了孩子?
    追問之下,孩子道出,最近在學校裡,很多同學都在討論「藍鯨」遊戲——在網上加入一個群,就能挑戰特別「酷」的任務。孩子們都覺得很新奇。聽到孩子這樣的問話,家長大多會驚慌失措,這不是自殘嗎?可是孩子不懂,孩子們覺得「酷」,做「酷」的行為可以讓同學們刮目相看,這樣多自豪呀。
  • 塔羅佔卜:面對人生悲慟!我們該如何跟自己相處?
    在得知一些令人悲慟的消息時,心一定是都糾在一塊了,但除了失落與難過之外,我們該如何面對這樣的情緒呢?又該如何跟自己相處去渡過這樣的時期呢?快來測小巫老師的塔羅佔卜。請依照你的第一印象,選一張你最喜歡的塔羅牌吧!
  • 棋人棋事:成人圍棋經營探索
    如何有效維繫俱樂部會員,以及俱樂部理事會成員之間的往來?俱樂部制定了一些規定,其中規定每周的周日為會員活動日,每月的第一個周日為理事會員活動日,並舉行晚飯杯。,這也是推動廣州成人圍棋發展的重要動力。小奇兄說到他的公子陳嘉寧現在正著力經營成人芭蕾,想不到這個看上去比較小眾的行業也發展得相當紅火,如今已經從一開始的一家店,發展了多家的分店了。愚以為,這也給了成人圍棋的發展一個啟示,市場是有的,甚至也是可以創造的,只要你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符合一部分消費者的需求,加上合適的,乃至高妙的營銷,那麼你就可以擁有一定的市場,乃至做強做大。
  • 2016上海成人展門票免費贈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