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學堂:這些新生兒常見疾病表現,家長都應該知道~~~

2021-12-21 平樂縣婦幼保健院

新生兒體質弱,各方面機能還不健全,多會出現一些常見的症狀,如果出現發燒,體溫不升,吃奶異常,呼吸異常,皮膚異常,大小便異常,黃疸時,應引起大人的注意,確保及時就醫,大人要對新生兒及時進行觀察,並及時關注其各方面的健康指數,關注寶寶健康。

新生兒常見疾病表現

發熱:發熱是新生兒常見的症狀。正常腋下溫度是36.0-37.0℃,體溫高於37.5℃為發熱。常見原因有:新生兒脫水熱、新生兒感染(如各種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敗血症、肺炎、上呼吸道感染、腦膜炎、腸炎等)。

體溫不升:腋下測體溫,體溫低於36度,為體溫不升,體溫不升多見於早產兒,低體重兒。主要原因是居室寒冷,保暖差,或者患有嚴重疾病。

吃奶異常:主要表現為嗆奶,不吃奶,吐奶,正常新生兒吸允有力,吞咽協調,如果奶流不急也嗆奶,不吃奶或吃奶量減少,吃奶後大口吐奶的情況出現,就是病態了,應及時就醫。

 

呼吸異常:新生兒呼吸較淺,呼吸頻率約40-44次|分,若呼吸明顯加快,且臉色蒼白或發紫,視為呼吸異常,應及時就醫。

大小便異常:新生兒若在出生後24小時內不排便,就應檢查有無消化道先天性畸形的存在,若出生後24小時內未排尿,就應考慮是否攝入水分不足,或患有某些疾病。

皮膚異常:正常新生兒皮膚紅潤,溫暖,彈性好,若出現皮疹,膿皰等,應引起注意,及早就醫。

新生兒黃疸:黃疸是新生兒期,尤其是新生兒早期最常見的症狀,既可以是生理現象,又可以是多種疾病的主要表現。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兩種。

新生兒黃疸是膽紅素在寶寶體內積聚引起的皮膚和其他器官黃染。新生兒血清中的膽紅素超過5mg/dl,即可出現肉眼可見的黃疸。生理性黃疸一般於生後兩到三天出現,皮膚黃染程度輕,4到5天達高峰,然後黃疸持續7到10天自行消退,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而病理性黃疸如不及時治療,可引起肝臟受損,嚴重者可引起膽紅素腦病也就是核黃疸,造成神經系統的永久性損傷,嚴重者可引起腦癱甚至死亡。

病理性黃疸的判斷標準:

第一、生後24小時之內出現黃疸。

第二、黃疸持續時間長,足月兒大於兩周,早產兒大於四周。

第三、黃疸退而復現。

第四、需要進行光療幹預標準:出生後24小時內的血清膽紅素達到或者超過6mg/dl,48小時內血清膽紅素達到或者超過9mg/dl,48小時後血清膽紅素達到或者超過 12.9mg/dl,早產兒超過15mg/dl。或者每日上升超過5mg/dl;或者每小時血清膽紅素上升大於0.5mg/dl;血清結合膽紅素大於2mg/dl。

第五、其中具備以上任何一項即可診斷病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應及時就醫,防止併發症發生。

7887112(醫師辦公室)

7887113(護士辦公室)

長按二維碼,識別二維碼,關注我!

相關焦點

  • 兒童肝臟疾病:新生兒膽汁淤積症
    母乳餵養的新生兒也容易發生黃疸,黃疸持續時間可能比生理性黃疸更長。因此,黃疸是2周內新生兒常見的症狀,其發生率為2.5%~15%。Both physiologic and breast milk jaundice are characterized by unconjugated hyperbilirubinemia.
  • 新生兒疾病篩查:苯丙酮尿症
    臨床工作中,經常會遇到新手寶爸寶媽們看到新生兒篩查知情同意書時感到不知所措,困惑不已。
  • 水腫:腎臟疾病的常見表現
    ☝點擊標題下的生活與健康報關注我們(圖片來源於網絡)在腎病科,我們經常會發現病人身體出現水腫
  • 最「愛媽」新生兒火了,一出生就向媽媽求抱抱,網友:沒喝孟婆湯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孩子的出生對於每位家庭成員來說無疑都是一件非常值得高興的事情,也都希望趕緊抱一抱孩子親近親近。不過眾所周知孩子剛生下來後身體上會有胎脂存在,需要由護士帶著去清洗一下才行。然而最近有一個最「愛媽」的新生兒卻不太一樣,一出生就向著自己的媽媽伸出小手「求抱抱」。
  • 【寶寶健康】5個新生兒黃疸的常見疑問
    上周我們發了「如何理解新生兒黃疸」(想了解的請發「黃疸」到我們的微信公眾號「一小時爸爸」),熱心的讀者們提了很多問題,我選擇了5個請兒科醫生爸爸來回答。 1.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得了黃疸?最穩妥的還是機器。機器檢測首選是抽血查膽紅素,這個接近完美的準確,可惜要抽血,操作不方便,出個結果快馬加鞭也要1個小時。機器檢測次選是用電子眼替代人眼,比如使用「新生兒經皮膚膽紅素測定儀」動態觀察皮膚黃疸色差細微的變化。這個檢測比較簡便,但是反應出的血膽紅素數值只是一個大概,並且需要定期進行相關檢驗校對,避免過大的偏差。
  • 【嗨,都市快報】我家新生兒甲狀腺低下,真的假的?
    但是這兩天,有一條簡訊發過來,顯示是杭州(省)兒保發的,說我們家小孩的血液檢查出來懷疑是新生嬰兒甲狀腺低下症。我們從沒去過兒保檢查。我們就奇怪,這條簡訊到底是真的假的。因為簡訊裡面也沒提到錢,所以不知道這條簡訊到底怎麼回事。我就想問問,現在新生嬰兒的血液會免費送往杭州檢查嗎?
  • 14名新生兒感染病毒性肺炎!央視:月子中心何時能有效監管?
    △瀋陽14名新生兒被確診病毒性肺炎一事備受關注,迅速登上微博熱搜14名新生兒確診肺炎 家長質疑:月子會所存在刻意隱瞞事實行為△陸續有幼兒被確診為肺炎因為目前疫情防控的原因,這些孩子進入重症監護室後,家長們就再也沒有見過他們。而重症監護室高昂的費用,讓這些家長壓力很大。‍
  • 封丘縣自費產前篩查和新生兒疾病篩查 報銷程序
    提示:點擊上方"封丘電視臺"↑關注封丘每一天來源:封丘縣婦女聯合會河南省政府於4月4日印發《2017年河南省十件重點民生實事工作方案》,將免費開展出生缺陷產前篩查和新生兒疾病篩查列入省重點民生實事2、夫婦雙方非封丘縣戶籍但女方在本縣居住6個月以上的孕婦及其新生兒。
  • 護士必知:臨床常見疾病名稱英漢對照及簡寫大全(收藏)
    emphysema 肋膜炎 Pleurisy 心肌梗塞 Myocardial infarction (Heartattack) 狹心症 Angina pectoris 心悸動 Palpitation 心律不整 Arrhythmia, Irregular heart beats 吐痰 Spit 常見疾病的英文名稱
  • 淋巴瘤肺實質浸潤:常見類型、影像表現
    惡性淋巴瘤肺部浸潤的影像學表現各異。常見的類型有:① 一個或多個區域的肺實變影,類似於肺炎(圖1);② 多發的肺部結節(圖2);③ 偶爾呈粟粒狀結節或網狀結節影,類似於癌性淋巴管炎(圖3)。肺實變區可見空氣支氣管徵,可呈肺段或肺葉狀,常見從肺門或縱隔呈放射狀非肺段分布,這種表現與肺浸潤是直接通過受累肺門或縱隔淋巴結蔓延的觀點不謀而合。外圍胸膜下腫塊或肺實變,不伴任何縱隔及肺門淋巴結腫大,霍奇金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均常見。
  • 緊張性頭痛:一個最常見,卻又最常被忽視的疾病
    「哎呀,護士呀,快救救我吧,我這最近頭痛的像戴了金箍一樣,疼的我煩躁的光想發脾氣,可是,檢查做了一大堆,什麼CT、核磁共振該做的都做了,就是沒檢查出來問題
  • 【媽媽學堂】第十六期:妝發之個人生活妝
    而化妝可以使人揚長避短,表現出女性獨有的天然麗質,煥發風韻,增添魅力,使人精神煥發,還有助於消除疲勞,延緩衰老。化妝的最高境界是自然,成功的化妝能喚起女性心理和生理上的潛在活力,在不同的場合化合適的妝發,讓自己得到不錯的印象,也能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同時,化妝細節能體現出女生的氣質和修養。
  • 澳洲華裔科學家研究:PM1不但誘發孕婦早產,還會對新生兒造成不可估量的健康問題!
    澳洲華裔科學家通過對中國百萬新生兒進行研究發現,一直被人們所忽視的更小細微顆粒PM1不但會增加孕婦早產的可能性,還會嚴重影響嬰幼兒健康。一到秋冬季節,霧霾就成為了人們揮之不去的陰影,不但影響心情,還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當人們都在關注PM2.5和PM10的影響時,殊不知還有更小的微小顆粒PM1也會給人們健康帶來巨大影響。近日,澳洲媒體報導就指出:澳洲華裔科學家研究發現,燃煤或尾氣排放導致的空氣汙染微粒PM1,可能會增加孕婦早產的風險。
  • 都是超市最常見的!
    加拿大食品檢驗局大範圍召回熟肉製品,這十幾個品種都是超市裡常見的,趕緊檢查冰箱對照一下。加拿大食品檢驗局(CFIA)22日更新了Levitts Foods公司召回旗下部分疑受李斯特細菌汙染的熟肉製品清單,多達14種產品受到影響。
  • 當「小蘿莉」遇到「保險套」……家長苦惱:「羞羞的問題」,該怎麼說?
    何女士說,她抬頭一看,發現銀幕上正播放某保險套的廣告,不知道該怎麼和女兒解釋,「我只能打了個馬虎眼。」  看完電影以後,何女士越想越覺得尷尬。她說,當時影院裡帶著孩子來看電影的家長很多,其中也有人覺得彆扭,輕聲說:「怎麼放這種廣告?」
  • 高級保健醫課件12:幼兒常見疾病及多發病管理
    腹瀉,是年幼兒童常見的胃腸道疾病,表現為以腹瀉、嘔吐為主的胃腸道功能紊亂,以夏秋季節發病率最高。本病治療得當,效果良好,但不及時治療以至發生嚴重的水電解質紊亂時可危及小兒生命。1.常見病因:致病因素分為感染及非感染性腹瀉。腸道內感染以病毒和細菌感染最常見。
  • 央視曝光「毒奶粉」,我國53萬兒童健康遭威脅,不要追捧進口貨
    央視曝光「毒奶粉」,我國53萬兒童健康遭威脅,不要追捧進口貨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希望,沒有一個父母願意孩子受到傷害。
  • 《2020年全球空氣狀況》報告空氣汙染對新生兒死亡率的影響
    2020年10月,美國健康影響研究所(HEI)發布題為《<2020年全球空氣狀況>報告了空氣汙染對新生兒死亡率的影響》
  • 家長們注意:孩子水腫、泡沫尿 警惕腎病症候群!
    做了相關檢查後,醫生告訴明明媽媽,孩子是患了腎病症候群。媽媽一聽就慌了:「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會腎不好呢,這個病能夠治好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小兒內科副主任醫師吳偉嵐表示,小兒腎臟症候群是兒科腎臟疾病中的常見病,是由於多種病因造成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大量蛋白質從尿中丟失的臨床症候群。
  • 基因突變:罕見腦部疾病的發生機制
    正常野生型小鼠神經元(左)比GPT2基因突變的小鼠神經元(右)突觸更多 在少數情況下,新生兒會出現一種尚未被命名的神經紊亂,近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項研究提到:來自巴基斯坦和阿曼的兩個家庭中的兄妹就出現了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