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體質弱,各方面機能還不健全,多會出現一些常見的症狀,如果出現發燒,體溫不升,吃奶異常,呼吸異常,皮膚異常,大小便異常,黃疸時,應引起大人的注意,確保及時就醫,大人要對新生兒及時進行觀察,並及時關注其各方面的健康指數,關注寶寶健康。
新生兒常見疾病表現
發熱:發熱是新生兒常見的症狀。正常腋下溫度是36.0-37.0℃,體溫高於37.5℃為發熱。常見原因有:新生兒脫水熱、新生兒感染(如各種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敗血症、肺炎、上呼吸道感染、腦膜炎、腸炎等)。
體溫不升:腋下測體溫,體溫低於36度,為體溫不升,體溫不升多見於早產兒,低體重兒。主要原因是居室寒冷,保暖差,或者患有嚴重疾病。
吃奶異常:主要表現為嗆奶,不吃奶,吐奶,正常新生兒吸允有力,吞咽協調,如果奶流不急也嗆奶,不吃奶或吃奶量減少,吃奶後大口吐奶的情況出現,就是病態了,應及時就醫。
呼吸異常:新生兒呼吸較淺,呼吸頻率約40-44次|分,若呼吸明顯加快,且臉色蒼白或發紫,視為呼吸異常,應及時就醫。
大小便異常:新生兒若在出生後24小時內不排便,就應檢查有無消化道先天性畸形的存在,若出生後24小時內未排尿,就應考慮是否攝入水分不足,或患有某些疾病。
皮膚異常:正常新生兒皮膚紅潤,溫暖,彈性好,若出現皮疹,膿皰等,應引起注意,及早就醫。
新生兒黃疸:黃疸是新生兒期,尤其是新生兒早期最常見的症狀,既可以是生理現象,又可以是多種疾病的主要表現。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兩種。
新生兒黃疸是膽紅素在寶寶體內積聚引起的皮膚和其他器官黃染。新生兒血清中的膽紅素超過5mg/dl,即可出現肉眼可見的黃疸。生理性黃疸一般於生後兩到三天出現,皮膚黃染程度輕,4到5天達高峰,然後黃疸持續7到10天自行消退,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而病理性黃疸如不及時治療,可引起肝臟受損,嚴重者可引起膽紅素腦病也就是核黃疸,造成神經系統的永久性損傷,嚴重者可引起腦癱甚至死亡。
病理性黃疸的判斷標準:
第一、生後24小時之內出現黃疸。
第二、黃疸持續時間長,足月兒大於兩周,早產兒大於四周。
第三、黃疸退而復現。
第四、需要進行光療幹預標準:出生後24小時內的血清膽紅素達到或者超過6mg/dl,48小時內血清膽紅素達到或者超過9mg/dl,48小時後血清膽紅素達到或者超過 12.9mg/dl,早產兒超過15mg/dl。或者每日上升超過5mg/dl;或者每小時血清膽紅素上升大於0.5mg/dl;血清結合膽紅素大於2mg/dl。
第五、其中具備以上任何一項即可診斷病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應及時就醫,防止併發症發生。
7887112(醫師辦公室)
7887113(護士辦公室)
長按二維碼,識別二維碼,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