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變:罕見腦部疾病的發生機制

2021-02-25 解碼醫學



正常野生型小鼠神經元(左)比GPT2基因突變的小鼠神經元(右)突觸更多

 

在少數情況下,新生兒會出現一種尚未被命名的神經紊亂,近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項研究提到:來自巴基斯坦和阿曼的兩個家庭中的兄妹就出現了這種情況。

 

不過,經過美國布朗大學Warren Alpert醫學院的Eric Morrow博士等研究人員的努力,他們不但確定了與這種疾病相關的基因突變,還在小鼠模型上復現了這種突變,並初步了解了這種突變如何導致疾病;這為醫學和科學帶來了新的機會。

 

Eric Morrow博士表示,很明顯這是由於GPT2基因突變導致的神經功能紊亂。除了與發育障礙的診斷及其潛在的治療方式有關,這項發現還為理解大腦發育和大腦功能提供了新的視野.

 

Morrow博士補充道,這篇論文闡述了關於基礎神經發育的新發現。GPT2基因在細胞核中被表達,但是它生成的酶對於線粒體的代謝通路非常重要。突變的結果會導致正在發育的大腦失去生物合成能力,還會導致防止退化的代謝物缺乏。GPT2的第一個字母G,代表穀氨酸,這是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找到與大腦疾病相關的穀氨酸代謝酶是理解神經遞質如何工作以及如何被調節的一個方法。

 

 

該研究團隊在5年前開始了這項研究,研究對象是巴基斯坦和阿曼蘇丹國(Oman)的一些孩子。這些孩子出現了低於正常水平的產後大腦發育、智力缺陷以及逐漸嚴重的運動神經問題,他們通常在3歲可以走路,然而在之後會由於腿部的運動控制障礙而失去走路的能力,這就是所謂的痙攣性痳痺症狀,通常被認為與神經變性原因有關。

 

研究團隊追蹤到了16號染色體的突變並通過使用下一代測序技術,他們可以發現GPT2上的兩個突變。

 

Morrow表示,在這期間,一些其他的研究團隊也將GPT2突變與神經疾病聯繫起來。這些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這個基因與神經疾病相關。

 

 

隨著基因突變的鑑定,Morrow和他的合作者進一步了解基因突變如何引起疾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團隊建立了一個模型,然後將基因突變引入到人類和小鼠細胞中。就像帶有GPT2突變的兒童一樣,正在發育的小鼠也表現出神經和大腦發育緩慢。

 

在這些實驗室模型中,研究人員能夠詳細研究不同的生化細節是否存在基因突變。在人類細胞中,他們觀察到基因突變導致酶活性降低並確定了這種蛋白質位於線粒體內。生物工程改造的GPT2酶缺陷的小鼠表現出了異常的大腦代謝:其中一些異常破壞了TCA循環(三羧酸循環),該循環對於生成能量和細胞組件非常重要。

 

雖然這些代謝通路已經在快速分裂的細胞中(比如癌症細胞)很好地研究過了,但是關於在兒童早期促進擴展和連接的神經元區別還沒有被徹底地研究。

 

Morrow與德州大學西南醫療中心的癌症代謝專家Ralph DeBerardinis以及MIT的Shawn Davidson和David Housman共同合作,開發了一種與GPT2和大腦相關的實驗。當他們對發育中的小鼠的神經元進行觀察時,他們發現GPT2突變的小鼠形成了更少的突觸。

 

研究人員還對基因突變小鼠大腦中的代謝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他們在GPT2突變小鼠的大腦中發現了與胺基酸代謝、TCA循環、保護神經元健康的通路等相關的異常代謝水平。這些神經保護代謝物的缺乏可以解釋為什麼這種疾病導致退化過程。

 

Morrow相信,如果可以及早確認孩子是否患有這種基因疾病,將會有相應的幹涉方法阻止這種疾病的進程。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請踴躍點讚吧!

您的分享是我們前進最大的動力!

歡迎訪問:www.jmdna.com

或撥打:400-997-5889

相關焦點

  • 基因檢測:5名乳腺癌患者全攜帶「乳腺癌突變基因」
    基因檢測。  檢測結果顯示:5名乳腺癌患者均為BRCA1、BRCA2基因突變者,並發現該5名患者存在幾個相同的突變熱點,個別患者更存在致病性BRCAs基因突變位點。  此次檢測對於患者了解其基因信息與其所患乳腺癌的致病關係,和指導患者健康親屬在預防乳腺癌上有重要指導作用。  2013年5月14日,好萊塢知名女星安吉麗娜•朱莉對外公布,通過乳腺癌易感基因檢測發現,她從母親遺傳了突變的癌症易感基因BRCAs,使其患乳腺癌的風險高達87%。
  • 基因複製或能解釋胰腺癌的侵襲性和轉移性
    文章中,研究人員對小鼠機體KRAS基因的一個拷貝進行了突變,該基因在細胞增殖過程中扮演重要作用,而且其在90%的人類胰腺癌中都處於活性狀態,這種基因常常被稱之為癌基因,研究人員發現,即使在癌症的早期階段突變的基因仍然會發生複製,而且在沒有加倍複製突變KRAS的腫瘤中,研究人員發現其它癌症基因或許會進行複製。
  • 癌症基因檢測:你了解嗎?
  • 癌症基因檢測:為何火熱?
    吸菸的人很多,為什麼只有一小部分人得肺癌?相同部位的腫瘤採用相同的化療方案,為什麼有的人明顯好轉,有些人卻毫不見效? 「我們身體中的所有物質都由分子構成,分子遠比細胞小得多。分子生物學,即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現象的科學,這也包括發病率快速遞增的癌。」馮玉梅教授介紹說,癌症是多步驟、多基因突變的疾病,它的發生與發展,遠比人們之前認識得複雜和多樣。癌基因的發現,是分子生物學研究的重大成果,使過去在癌病因學上眾說不一的局面得到改善。
  • 遺傳診斷培訓:美國醫學遺傳學與基因組學學會新舊版指南對比分析
    通過家系驗證顯示,表型正常的父親攜帶c.967 T>C突變,母親未參與驗證,先證者的患病弟弟同樣檢出以上2個突變。                                                               按照舊版指南分析如下,PDE6C基因c.1579 C>T突變屬於無義烈性突變,暫無該位點致病性的相關文獻報導。
  • 貧血女基因檢測發現誤診40年
    ,才發現真正的致病機轉是因細胞內質網相關的基因突變引起「先天性紅血球生成異常性貧血」,輸血治療地中海貧血反受其害。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7日正式開啟「精準醫學門診」,中國附醫副院長張建國指出,這也是臺灣首創將2萬個外顯子子基因檢測引用在門診診斷治療上,對於難以診斷治療的遺傳、罕見疾病、癌症復發、癌症治療不佳的患者可望提供更精準的的治療方向。
  • 原創 世界最罕見血型在中國現世,比熊貓血還稀有,已被國際基因庫收錄
    原標題:世界最罕見血型在中國現世,比熊貓血還稀有,已被國際基因庫收錄血液,是作為人類最基本的必需品,而血型則是血液的一種型號的代稱,世界上最早發現血型的時候是在1900年,奧地利維也納的卡爾·蘭德斯泰納便發現把一個人的紅細胞和另一個人的血清相混合的時候,看到了兩簇紅細胞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個不規則的團體,而且不會與之散開
  • 女子患罕見臭魚症,體味腥臭遭同事投訴
    ,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這種疾就是因基因突變導致的臭魚症。KellyFidoe(中間位置)與她的同事臭魚症(Trimethylaminuria;TMAU)即三甲基胺尿症,也被稱為魚腥味症候群或魚惡臭症候群,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一種罕見的代謝紊亂疾病。造成這種類似於腐爛的魚或雞蛋的氣味的主要物質為三甲胺,患者呼吸、排汗、尿液都會散發出來,並且氣味會受許多因素影響,包括飲食、荷爾蒙變化、壓力水平、汗水量等。
  • AS:來自一對雙胞胎的啟示 SETD8C302R突變導致p53p21功能缺陷和WEE1抑制劑敏感性
    腫瘤是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由自發的或致癌物質暴露引起的基因變異累加所驅動,包括單核苷酸變異、插入和缺失、拷貝數改變和結構變異。
  • Mol Cell:基因的剪接作用如何影響機體的患病風險
    ,細胞核中就會發生一種稱之為RNA剪接(RNA splicing)的編輯過程,其能夠確保RNA指令被傳送至與機體基因藍圖精確對應的細胞工廠中。剪接作用會從原始未編輯的基因RNA拷貝中移除內含子片段,從而留下編碼蛋白質的外顯子區域,人類基因組中有超過20萬個內含子片段,如果其進行了不精確地拼接,細胞就會產生大量缺陷蛋白質,所帶來的後果就是致命性的,大約14%的單字符突變就與多種人類疾病直接相關。
  • 南非發現顏色最罕見的豹子,數量比黑豹更少,草莓豹不足10頭!
    但近日,在南非的Thaba Tholo保護區,通過相機拍攝記錄:發現顏色最罕見的一頭豹子,一身橘粉色的皮毛。  據這片保護區的主人介紹:他們經常可以看到這頭顏色不一樣的豹子在保護內行動,當他們發現一頭已死亡的長頸鹿,便通過安裝攝像機,看看有哪些猛獸會過來食用。
  • 基因解碼:量身訂做癌症治療
    臺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鄭安理表示,標靶治療的典範,是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標靶藥基利克,由於準確抓住造成骨髓造血細胞的基因突變,因此療效奇佳,原本只能靠骨髓移植求活命的患者,變成如同治療慢性病般,靠口服標靶藥就能緩解疾病。
  • 很多人一生都沒見過的10個「罕見身體特徵」!
    嵌合現象(Chimerism),是指動物的兩顆受精卵融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個體成長,當人體身上系帶另一套的DNA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最普通的狀況就是身體部分位置顏色不一樣。1961年,醫生發現了一種罕見的突變血型「Rh-null」,可以跟所有的血型匹配,真的非常罕見,如今全世界只有10個人擁有這種血型。
  • Nature:解開抑癌基因RB長期謎題
    儘管罕見,它卻是最常見的兒童惡性眼腫瘤。如果不加治療,視網膜母細胞瘤可以致命或導致失明。由於研究發現視網膜母細胞瘤是響應RB1單基因突變而形成,它對了解癌症起特殊的作用,證明了某些細胞離發展成為危及生命的惡性腫瘤只有一步之遙。洛杉磯兒童醫院視覺中心(CHLA)的David E.
  • 美國科學家研發腦部植入晶片,可使盲人有視覺感知
    國際生物黑客組織正在仿製價格昂貴的基因療法Glybera,有望大幅降低其售價據DeepTech深科技10月13日消息,一個獨立的國際生物黑客組織正仿製一種昂貴的基因療法Glybera,然後推出廉價版本Slybera。
  • 草莓豹:比黑豹還要罕見的豹,外表粉紅色,野生總數不足10隻
    黑豹是豹發生基因突變產生的,全身為黑色(如果離黑豹較近,還可以看到它們身上的斑紋),十分罕見。現在國內的一些動物園中也飼養有黑豹,幸運的話還可以看到它們。值得一提的是,美洲豹中出現的黑色個體也叫黑豹。這種外表獨特的豹子也是豹子發生基因突變產生的,不同於黑豹,它們的皮毛呈現出罕見的粉紅色,斑點也不再是黑色,而是淺棕色或棕褐色。由於它們的皮毛類似草莓的顏色,人們稱其為「草莓豹」。
  • |罕見病:必讀|心臟癌症十分罕見,看看是什麼原因?
    「頭號」致死疾病,排在第二位癌症之前,但心臟癌症卻極其罕見。儘管心臟疾病是全球各國的「頭號」致死疾病,排在第二位的癌症之前,但心臟癌症卻極其罕見。一項研究顯示,每年每10萬人中僅有1.38人發生原發性心臟腫瘤。來自美國田納西州的一位62歲名叫米切爾女士正忍受著難以言表的疲勞,這種折磨甚至超越了疲倦本身。每天下班回家後,她沒有任何精力做事情,這種不適感已經持續了多年。
  • 空氣汙染相關肺癌的基因組突變特徵被揭示
    【空氣淨化網】導語:空氣汙染相關肺癌的基因組突變。深入研究該地區肺癌的發病機理,對闡明空氣汙染的致癌作用、開發肺癌的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近來,我國科研人員剖析了煙煤空氣汙染區肺癌的發病機理。他們對來自煙煤空氣汙染區、不使用煙煤的對照地區的肺癌病人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或基因編碼區域(外顯子)測序,以揭示空氣汙染對基因組的損傷作用。
  • 簡述:蘿蔔硫素抗癌機制
    下面小順就為您介紹神奇的蘿蔔硫素的抗癌機制:在這個階段,細胞發生了基因突變,如果突變不能被及時逆轉,將會變成不可逆的突變細胞。不可逆的突變細胞會不受身體控制瘋狂生長。因此,蘿蔔硫素能同時作用於腫瘤的發生、發展和惡化階段相關的靶點,使其成為目前發現的最強的天然抗癌活性分子。
  • 印發現一頭罕見的野生黑虎,一身厚厚黑色條紋,是最稀有老虎之一
    在動物世界中,老虎的毛髮顏色一般為淺黃或棕黃色,而孟加拉虎由於基因突變會產生白虎、雪虎、純白虎、金虎等毛髮顏色的老虎,其它顏色的老虎很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