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40歲女子從小被診斷為重型地中海貧血及血小板過多症,後來並被切除脾臟及長期服用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藥物,進一步做全外顯子基因體定序,才發現真正的致病機轉是因細胞內質網相關的基因突變引起「先天性紅血球生成異常性貧血」,輸血治療地中海貧血反受其害。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7日正式開啟「精準醫學門診」,中國附醫副院長張建國指出,這也是臺灣首創將2萬個外顯子子基因檢測引用在門診診斷治療上,對於難以診斷治療的遺傳、罕見疾病、癌症復發、癌症治療不佳的患者可望提供更精準的的治療方向。
張建國也以這名患者的病例為例,指出,這名患者因貧血從小被診斷為重型地中海貧血及血小板過多症,還因被切除脾臟及長期服用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藥物,但利用全外顯子基因體定序,結果顯示,過多的血小板是因為紅血球碎片造成的誤判,真正的致病機轉是因細胞內質網相關的基因突變引起,也因此建議其主治醫師改變治療方向。
張建國指出,早在2013年,中國附醫就開始發展有關基因體的檢驗,在2015年8月更將精準醫學的研究規劃成為最重要的方向之一,投入大量的經費及人力。在全院各科醫師積極投入下,一方面建立了精準醫學的核心技術,基因體定序及生物資訊分析系統,一方面進行各種困難診斷疾病的基因體檢驗分析。同時為了服務更多的病人,臨床應用級的基因體檢驗部應運而生,這是由美國臨床病理實驗室(CAP)認證通過,是國內罕見的外顯子體定序檢驗(Exome sequencing)認證通過的檢驗部。
中國附醫成立精準醫學門診,也是全臺第一個將精準醫療應用在門診診斷與治療上,未來將有系統地提供更多病患全方位的智慧醫療。包含從檢測、生物資訊分析、驗證到判讀,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全部工序均在院內完成,並且以檢測2萬個基因來診斷癌症、罕見疾病及各種遺傳病。
來源:中國衛生人才網